濟南市一些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體育健身俱樂部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放學后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這里進行體育鍛煉,通過教練的指導學習競技技巧。有俱樂部負責人表示,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能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個好身體是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所以選擇來俱樂部學習、鍛煉的學生越來越多。(11月22日《齊魯晚報》)
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成長的良性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么現(xiàn)在仍有不少學生懶于或疏于鍛煉呢?不少人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或電子產(chǎn)品,對他們來說這些事物的吸引力太大,完成作業(yè)后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了電腦,很難提起運動的興趣。另外,部分家長溺愛孩子,他們擔心孩子會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受傷。事實上,有的學校發(fā)生過學生體育運動受傷這種情況,導致學校降低學生運動積極性。再加上升學、考試等傳統(tǒng)思維影響,最終致使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頻率越來越低。
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很自然地讓學生懂得尊重和遵守規(guī)則,感受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觀察能力。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家長大都支持孩子參加體育運動,一旦到了高年級,面臨升學、考試壓力,家長便不愿意體育活動再分去孩子的一些時間與精力。體育鍛煉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的身體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前提,家長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在孩子缺乏自覺性和毅力時進行督促,強化孩子終身鍛煉的意識,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體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