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柏林一路向東,總是是越來越荒涼的。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我其實去過不少,比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在德國東部我也曾經住過很長時間。我對東部歐洲那些破敗的建筑印象深刻,很多城市根本見不到幾個人,不少房子都是空的。很遺憾的是,這次我們在波蘭的旅行,依然看到了很多這樣的場景。
我們的旅行其實是在波蘭繞了一個圈子,從西南部進入波蘭,經弗羅茨瓦夫、卡托維茨,到達波蘭舊都克拉科夫。在那里由我的波蘭同學充當導游,有了她,我們就可以較深刻地了解波蘭的情況。然后從克拉科夫北上去華沙,再從華沙經波茨南回德國。因此我們的第一站是從德國在二戰(zhàn)后失去的最大城市——弗羅茨瓦夫(德國人稱此城市為布雷斯勞)開始的。
至少在二戰(zhàn)之前,德國的布雷斯勞市是完全可以和法蘭克福、慕尼黑、科隆等城市相提并論的。只是由于二戰(zhàn)的失敗,德國被迫把這座西里西亞的首府、德國的第六大城市割讓給了波蘭。而隨著德國人的撤走,布雷斯勞昔日的光環(huán)也消失了。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布雷斯勞這座城市是德國三次參與瓜分波蘭時得到的,這并不正確。如果你看看波蘭16世紀最強大時候的地圖(此時波蘭與立陶宛成立聯邦)就知道,布雷斯勞和奧博萊等西里西亞西部的領土還是屬于普魯士的。波蘭人統(tǒng)治布雷斯勞的時候要上溯到12世紀以前的一百年里,那時的布雷斯勞還是個小鎮(zhèn)。
德國人二戰(zhàn)后割讓了大片的土地給波蘭,而這些土地并不是二戰(zhàn)前他們侵占的。原因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在納粹德國侵占波蘭的同時,也攻入波蘭,占領了大片的領土,二戰(zhàn)后蘇聯不愿意歸還,遂用德國原有的領土抵償。
我在這座城市旅行的時候,明顯感覺這就是一座被波蘭人統(tǒng)治的德國城市。除了一些赫魯曉夫式的居民樓,城區(qū)內大量出現的都是德式建筑,其中有座北德風格的紅磚式教堂,墻體上甚至保留著19世紀的德語文字。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座舊樓邊,我還發(fā)現了用德、英、波蘭語書寫的一塊牌子,表明那里是馬卡斯伯恩出生時的房子,此人同愛因斯坦一起搞過量子力學,1954年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實上,這座城市出了十幾位拿諾貝爾獎的厲害人物,可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德國人。波恩大學的教授 Reinhard Selten在1994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1930年出生在布雷斯勞的德國人。二戰(zhàn)后很多德國人被驅逐到現在的德國后,至死都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布雷斯勞,這樣的德國人其實非常多,我樓上的德國鄰居七八十了,故鄉(xiāng)就在布雷斯勞。我當時給他寄了一張布雷斯勞的明信片,他激動不已,說那張市政廳的圖片讓他想起自己的父親。
布雷斯勞老城區(qū)的布局,亦和很多的德國城市一樣,都是一條河流把城市圍住,圍住布雷斯勞的河流是著名的奧得河。在老城區(qū)的邊上,有被奧得河支流包圍的坐堂島,上面有碩大的主教教堂和些許木架結構房屋,從城區(qū)邊上相望該島,應是布雷斯勞最美的景色了。
如今的波蘭變成了申根國家,很多的德國人可以自由地跑到布雷斯勞去看看以前老祖宗的家鄉(xiāng),我在這座城市旅行的時候,碰到一扇教堂門打不開,說了句德語:“怎么不行呢?”旁邊馬上就有人不經意的用德語回答:“怎么不行?我試試?!闭f完捂捂嘴,偷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