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名神完氣足、師魂永駐的教師,首先必須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而要做到這點,必須有兩個“基礎”,具備兩種“底氣”。
基礎之一,教師需要寧靜致遠、淡泊名利的治學心態(tài)。于漪老師說:“我覺得一個好教師的內(nèi)涵是非常豐富的,在當前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里面,教師的定力是十分重要的?!边@種定力表現(xiàn)為能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基礎之二,就是熱愛學生。于老師說:“只有對學生一片真心,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苯處熢趯W術上的建樹,不是為了成名成家,不是為了獲取個人利益,而是為了探求教育真諦,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只有滿懷對學生的一腔熱愛,從教治學之路才能夠走得正,走得直。
在具備這兩個基礎的同時,教師還要積蓄兩種“底氣”。
第一種“底氣”是深厚的學術底氣。于老師一份教案要三次備課的做法在基礎教育界影響深遠,已經(jīng)成為青年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榜樣和范式。也正是這種求真務實、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的治學精神,讓于漪老師在學術上根基深、功力厚、底氣足,這一點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積聚學術底氣,在化學教學的征途上,我下定決心鉚足了勁兒闖過了“解題關”“動手關”。為了成為解決問題、選擇問題和講解問題的高手,我大力發(fā)掘“好問題”,苦苦尋覓“好方法”;為了具備高超的實驗動手能力,我每次上課之前一定要先自己反復操作,直至摸索出最佳的實驗條件。
作為一名理科教師,最難過的可能要數(shù)“科研關”。我在2000年申報了上海市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經(jīng)過一年的研究,課題本來可以結(jié)題了,但我并沒有滿足,因為我內(nèi)心有一個很深的情結(jié),就是想著給廣大的高中生和教師寫一本如何開展學科研究性學習的書。沒想到的是,寫這本書竟花費了我整整3年的業(yè)余時間。在這期間,我放棄了所有節(jié)假日,完全沉浸在讀書、寫書之中。我閱讀了500本(篇)文獻資料,累計達上千萬字,最后形成了40萬字的書稿《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指導手冊》。課題完成時,我如同經(jīng)歷了一次人生的輪回,既有成就感、滿足感,又隱約感到些許的心力交瘁。但在書出版后的6年間,我又完成了8項課題,參加了10部教材的編寫,發(fā)表了10余篇論文。
這個課題給我的收獲不只是一等獎,更在于使我對化學教學的認識有了重要的突破。在以前的教學中,我沒有主動建構(gòu)過化學的學科體系和教學體系,但寫這本書必須要回答什么是化學的學科體系,必須要去思考當今的化學教育到底要給學生什么等有關學科教育的核心問題和本質(zhì)問題??梢哉f,是這本書的寫作經(jīng)歷使我的化學教育觀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此,我會很自然地站在整個學科的高度來審視教學,從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來設計教學,我又時常從學科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角度來解讀教材中的概念。
第二種“底氣”是深厚的文化底氣。
于漪老師說:“一位教師無論教什么學科,都離不開文化積淀?!薄敖處煵粦撝皇菍W科教師,他首先得是文化人。”于漪老師的講課、講話和文章,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歸根結(jié)蒂在于其豐厚的文化底氣。
由此我想起曾經(jīng)設計的“乙醇”這堂課的三次結(jié)尾。第一次上課臨近結(jié)束時我說:乙醇是一種既古老又時尚的物質(zhì),現(xiàn)在汽車不僅可以添加汽油,還可以喝“酒”,即乙醇汽油;聽音樂的MP4的電池也是利用乙醇來發(fā)電,希望同學們開發(fā)出更多乙醇的用途。我邊講屏幕上邊出現(xiàn)畫面,學生很有興趣地想知道為什么乙醇可以做汽油,可以發(fā)電。
第二次上“乙醇”這節(jié)課,我把酒釀搬上了講臺。課臨近結(jié)束時,我問學生:酒釀保存不好,會發(fā)酸,為什么呢?學生思考后回答:乙醇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了酸。我又說:酒釀保存得好,醇香撲鼻,那么這種香味又是什么物質(zhì)呢?隨著有機化學的深入學習,你們一定會破解這個問題的?。ㄟ@種香味就是乙醇跟乙酸生成的酯類物質(zhì)。)
第三次執(zhí)教“乙醇”,我又變換結(jié)尾設計,我說:學完這節(jié)課后我們可以解釋一個字,那就是“醋”字,醋是“酉”字加“昔”字,“昔”意為“往日的”“陳舊的”?!坝稀币鉃椤熬啤薄!坝稀迸c“昔”聯(lián)合起來表示“往日的酒”“陳舊的酒”。意思是酸化的酒,說明酒酸化之后就變成了醋。我進一步說:這個“昔”還可以拆成“二十一日”,說明古人知道酒精在空氣中經(jīng)過足夠長的時間可以被氧化生成酸。原來“醋”字里還包含一個重要的化學反應。直到今天,鎮(zhèn)江的醋廠釀制一批醋的周期還是21天。講到此處,學生恍然大悟,連連感慨古人造字的深意。
這三堂課的設計,單純從學科教學的角度并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卻有著厚薄之別。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堅持以于漪老師這樣的大師為榜樣,在探索學術和教學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地追求,才能不斷進步。于漪老師曾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庇诶蠋熅褪沁@樣努力攀登著學術山峰,走到峰頂時,化作了我們青年教師仰慕的高峰。讓我們以于漪老師的治學精神和育人情懷共勉!
(作者單位: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