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教學領域,為構建新型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網絡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拓寬閱讀渠道,開創(chuàng)學生交流新空間。
【關鍵字】網絡;閱讀教學;興趣;素材;博客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網絡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教學領域。運用得當,被人們視為“雙刃劍”的網絡可以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構建新型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持,尤其是視域相對開闊的閱讀教學。
一、運用網絡資源,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痹陂喿x教學中,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十分重要,而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無疑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窗。借助網絡閱讀,學生如同走進了另一個廣闊空間,各種知識以各種形態(tài)生動展現(xiàn),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種形式的閱讀可在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課前準備性閱讀。為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進入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在課前教師可以依據(jù)學情讓學生進行準備性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而這種準備性閱讀,可以依靠快捷方便的網絡進行。如學習《孔子拜師》一課時,由于學生對孔子還不十分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在課前去網上查找孔子的相關資料,了解有關孔子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話進行記錄。開課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交流。由于學生已經經歷了一個初步的自我學習過程,會很快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對文中重難點的學習也會迎刃而解。
2.課中交流性閱讀。如果說課前的閱讀是引橋,那么課中的閱讀就是架起學生與文本溝通的主橋。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適時引導,找到拓展文本閱讀的教學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在對課文進行初步了解之后,學生們想進一步了解西沙群島的愿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墒钦n文容量有限,怎么辦?教師可以在課上適時展示關于西沙群島的網頁,讓學生觀賞那迷人的海灘、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學生如臨其境。當學生朗讀時,配上輕柔的音樂,“海水五光十色”“西沙群島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境油然而生。
3.課后延伸性閱讀。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行為方式?!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痹谡Z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落實在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課前的閱讀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課中的閱讀能有效補充,那么課后的閱讀則可以起到鞏固延伸的作用。在學完《黃山奇石》一課后,學生領略了黃山“一絕”奇石之美,對黃山生出向往之情。教師可順勢而導,讓學生通過網絡再去了解黃山的另外“兩絕”。學生借助網絡進行延伸性閱讀,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之后,再在班上開展以“祖國山河美”為主題的閱讀比賽。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運用網絡信息,有效提供閱讀素材
網絡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五花八門的材料,使閱讀的范圍和空間更加廣闊。學生不僅可以上網查找資料進行閱讀,還能通過網絡與他人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向導。因為學生對篩選信息缺乏一定的認識,教師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綠色的閱讀通道。如與信息老師取得聯(lián)系,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質的綠色網站;引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喜好,尋找不同的閱讀內容。這種因人而異選取讀物的辦法既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充分調動起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有效地進行閱讀。此時,教師的指導更加重要。教師可以開通班級博客。在博客上,教師經常發(fā)帖介紹一些學生好的閱讀方法,讓大家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將一些好的文章發(fā)在博客上,讓學生各抒己見。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將自己看到的好文章發(fā)在博客共享。博客資源越來越豐富,無形中成了一個網上閱覽室。
三、運用網絡互動,開創(chuàng)學生交流新空間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滲透這種思想,并落實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網絡的普及,為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成為可能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使語文學習成功突破了原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在班級博客空間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他們課外閱讀的感受、見解及學習上的困難都可以在這里得到交流。這種互動交流,變個人的思考過程為集體思考過程,變個人的學習為集體的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如果找到網絡與閱讀教學的最佳切合點,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辟一個嶄新的世界。”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