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上出一堂精彩的課,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深入地鉆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準確地定位教學目標,靈活地選擇教法、學法,巧妙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地關注生成預設,才能生成精彩有效的課堂。
一、入境,讀懂文本
竇桂梅老師的成功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語文老師首先要把課文讀厚。”我們可以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準備《鞋匠的兒子》一課,除了反復閱讀文本,我還找來作者林清玄的原文《鞋匠與總統(tǒng)》認真比較閱讀。因為主人公林肯距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我通過上網查找、到圖書館借閱相關資料等途徑走進了林肯所處的時代,走近了林肯這個人物,了解了林肯的生平、主要事跡。帶著對林肯的了解,我用心靈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努力抓住文本最核心的內容,體察到了作者跳動的情感脈搏,獲得了全新的閱讀視野。
二、體情,領悟文本
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我們應該進入文本,觸摸語言文字的溫度,感受字里行間流淌的豐富情感。我們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體會,找準文本的動情點,與文本產生共鳴?!耙蛔治匆撕觯Z語悟其神?!贝蟮揭黄n文的結構,小到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鞋匠的兒子》一課中作者用墨最多的是人物的語言。林肯正是通過樸實真誠、飽含深情的語言,征服了想要羞辱他的參議員,展示了語言的魅力。
文章中,林肯的三段話普普通通卻耐人尋味。他用埋在心底的真誠、真摯的情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從參議員贊嘆的掌聲中我們不僅感受到林肯語言的魅力,更感受到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使參議員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三、質疑,研究學情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還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閱讀文本。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知識儲量、接受能力和對文本內容的已知程度,教學才有依據,才能有的放矢。我們在備課時要重點研究學生對這篇文章最感興趣的什么?哪些知識是他們自己能夠學會的?哪些能與他們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哪些和他們的情感世界是相通的?哪些是他們感到陌生和困惑的?哪些是他們容易忽略而又值得關注和學習,需要老師點撥和引導的?
不同的學生會對相同的一句話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如上文中“林肯演講完,所有的嘲笑聲都化成贊嘆的掌聲”后面是省略號。這省略號省略了參議員們怎樣的表現呢?是羞愧?是自責?是感動?還是贊嘆?抑或這種種感受都有?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課堂才會成為心靈碰撞的理想場所。
四、構思,預設精彩
課文內容不同于教學內容。教師在潛心解讀文本、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應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框架,設計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潛心于課文,與課文內在的情感產生共鳴,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因而,教師要善于尋求最佳教學方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語言和教學策略,引領學生通過最佳路徑走進文本。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段關于閱讀理解的相關目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薄澳芙柚~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薄霸陂喿x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蔽抑贫嗣鞔_而集中的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人物語言的內涵,體會其關鍵詞語的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初步領悟“通過人物語言表現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于漪老師說:“備好課不等于能上好課,更何況備課絕不是課前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具體準備,而是貫穿教學生涯全過程的學習、積累、反思、改進?!眰湔n固然是為課堂教學所做的一系列準備工作,但絕不是獨立于課堂外之外的。課堂教學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備課工作的終結,而是檢驗備課工作的開始。讓我們潛心備課,讓有效的備課成就精彩的課堂吧!
(作者單位:江蘇姜堰市新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