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與教師互動合作的一個過程,是促進師生之間情感交流、思維啟發(fā)的過程,尤其是語文教學,更能加強人與人心靈的共鳴。要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充滿激情和活力,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情、趣、感、思,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文擬在此談幾點讓語文課堂變得活力四射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情感
教師要針對書本中的課文,在每堂課開始都先設置好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前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以課堂內容的情感為基調,開篇引入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使整個課堂氛圍沉浸在即將授課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音樂、圖片等,作為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選取精彩文章來播放課文朗讀,感情色彩濃厚的朗讀更容易將學生帶入課文中去。根據有意思的文章,教師可以事先收集作者、文章背景等資料,講課時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還沒學習文章之前先對作者有所了解,從而對課文更加好奇。例如,教師在講解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時,可以先進行一個課前討論環(huán)節(jié),先放一些春游的視頻或者春天的美景圖片等,讓學生感受一下自然的魅力,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春游的場景,描述當時的心情,喚起學生的熱情,隨后帶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中。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導游,對學生說帶領學生游覽頤和園,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并用提問的方式問學生“課文中為什么說只揀兒童多處行?”讓學生心里充滿疑問和好奇的心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使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課文中的春游引起學生回憶自己的春游經歷,激發(fā)其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愿意跟著教師學。
二、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活力的催生劑,一個人有了興趣才會在最佳狀態(tài)下主動地去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語文課程是否能夠吸引住學生是關鍵。然而要在語文課上使得趣味連連,讓每個學生都熱情高漲,就必須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一個富有美感,極具效果,仿佛生活的場景。學生處于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就不會再束縛于課堂本身,而是將自己的激情展現(xiàn)出來,在這樣令人陶醉的氛圍里,學生的興趣會得到最大的激發(fā),從而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教學內容的魅力所在。學生產生了興趣后,便可讓學生將這一節(jié)課所得到的收獲或者心得整理一下,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最后要給出一個屬于學生們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們有機會充分地去展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或高聲朗讀,或放開討論,或大膽質疑,讓學生們在充滿興趣的情況下去解決自己所有的疑惑,從而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興奮,這樣才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xù)下去,并且保持課堂氣氛的活躍。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夢圓飛天》一文時,可以先播放一段神舟5號的發(fā)射錄像,并告訴學生要一起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在發(fā)射的關鍵時刻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倒數(shù)“5、4、3、2、1”,發(fā)射成功后大家歡呼起來。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這一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仿若自己真的親身經歷這一事件了,再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學習,看書本是怎樣記錄這一時刻的,學生才會更有興趣學習。
三、布置畫面,迸發(fā)靈感
課得變得“活動”起來,利用畫面的真實感使每個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交織相碰,撞出靈感的火花。例如,教師講《師恩難忘》一課的時候,可以首先播放一些優(yōu)秀人民教師孜孜不倦的工作和教育學生的畫面,讓學生觀看這些圖片,然后啟發(fā)學生回憶自己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及老師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就這樣拋磚引玉,學生們便會暢所欲言。鼓勵學生把老師的神態(tài)、形象等描述出來,并敘述最受感動的事,讓學生把瞬間所激發(fā)出的靈感抒發(fā)出來,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學會描寫、敘述等手法。
要想使語文課堂變得活力四射,語文教師在上每堂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調動整個課堂氛圍,將作品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充滿興趣,并主動學習。然后在學生學習疲憊,興趣降低或者課堂氣氛不活躍時,要適時用新鮮的知識點和有趣的故事喚起學生的興趣,掀起課堂上新的高潮。對學生的疑問要層層誘導,鼓勵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只有這樣課堂才會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東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