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精心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1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鉆研教材、篩選時政,備好教材。
(1)認真鉆研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或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化難為易,以簡馭繁,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用活,體現在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用實,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富有成效。
(2)合理整合社會熱點和學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
在“課程資源”視野中,有效教學既包括對教材的再度開發(fā)、“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對網絡資源、現代教育技術、社區(qū)資源等所有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2 按照新課程理念,備好學生。
課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
3 制定全面的教學目標。
首先要根據各個不同模塊,整體把握,統(tǒng)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并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各模塊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
二、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1 有效講授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師的講授,而是對教師的講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講授不同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過度的、不恰當講授。
2 有效提問與傾聽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教學還意味著教師要善于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在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三、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
1 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靈魂。對于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 豐富個人知識儲備。
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么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梢姡鳛樾抡n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教師在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 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一是課堂調控能力。上課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二是信息反饋能力。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來自于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fā)新的學習。
三是評價指引能力。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確定性評價,倡導發(fā)展性評價,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fā)揮。
4 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