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是一門領域寬廣、內容豐富、學科思維綜合能力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能動態(tài)模擬地理現(xiàn)象、化繁為簡、調動學生情緒,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多媒體能解決教師在課堂上難以用語言講清的一些問題,如地理的空間運動、地理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等。多媒體的引入還實現(xiàn)了地理教學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向開放的、立體的、多向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真正地實現(xiàn)了社會化資源共享。
下面先談談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有利體現(xiàn):
1.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制作地理教學課件,能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tài)感,而且圖文并茂,更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知識學習上來,這對地理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對地理原理的教學效果顯著。例如在《天氣系統(tǒng)——鋒》課件里,用動態(tài)顯示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還可以顯示鋒面和降水的形成過程、水汽的來源。通過天氣的變化等這一動畫的模擬顯示,使學生難以理解的“鋒的形成與影響”等天氣現(xiàn)象變得形象直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貫穿始終的。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教材中提供一些事物運動過程等示意圖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但因為圖片是靜止的,所以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圖片情境由靜態(tài)的變?yōu)閯討B(tài)的,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例如在“洋流”內容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就能把海水大規(guī)模周期性運動的真實狀況展示出來,將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動方向和變化規(guī)律用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一看就明白和理解了,并且記憶時間更長。同時,還能將其在地圖上標出來,這樣學生再遇見此類地圖就能夠活學活用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將知識與地圖結合,讓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讀圖和用圖能力。
3.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難點,有效突出教學重點,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節(jié)課,除了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外,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地理課中的一些難點,如“地震的產生”、“地殼運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等內容比較抽象,即使有模型的幫助學生也難以理解。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多用掛圖、模型或者用畫草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但因這些輔助手段的靜止性和單一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借助多媒體,就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當堂吸收,從而充分體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例如在講授“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內容時,我們就可利用多媒體將二者的關系以動畫形式形象地表示出來:首先太陽光線從某一方向射來,由于地球表面是個球面,因此太陽光線在地表只有一個直射點。接著用動畫表示出地球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并強調黃道面(即公轉軌道面)和赤道面的位置。這樣黃赤交角這一肉眼本不可能看到的但又實際存在的事物,學生便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從而理解了其含義。
4.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變難為易,擴大課堂容量,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地理課本知識容量較大,有些學校又常常重視語文和數學課而壓縮地理學科的課時。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成績,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講“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內容時,由于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比較復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體以不同顏色的閃爍來逐一展示十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同時顯示各種氣候類型的名稱。這樣,學生就可在短時間內掌握十種氣候類型的大致分布。然后,再利用多媒體將容易混淆的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顯示出來,將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同時顯示出來,讓學生們根據氣溫和降水來分析它們的異同點。這樣不僅解決了教師用語言很難表達的內容,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了此部分的內容,而且大大地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會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多媒體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工具,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所以許多教師把它看作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但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容易使學生感覺上課是在看老師表演。多媒體是一種教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通過教學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fā)揮最佳的教學功能,避免出現(xiàn)教師成為多媒體課件解說員的現(xiàn)象。
2.容易忽視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
由于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和運用,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很少板書,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的教學功能是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無法取代的。黑板即時重現(xiàn)能力強,隨寫隨看、隨擦隨寫,內容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教學中會有靈感突現(xiàn)的情況,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黑板就為這些靈感的體現(xiàn)提供了媒介。在教學中,結合傳統(tǒng)教學手段,將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使用多媒體。
3.濫用課件,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
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為追求課件的完整性而將教材中淺顯易懂的內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動地搬到投影屏幕上,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成幻燈片,甚至將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打在了幻燈片上,這樣整堂課就是在教師不斷敲擊鍵盤中完成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多媒體課件是突破難點和重點的一種手段,但不一定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多媒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適合用多媒體進行突破。利用幾張簡單的幻燈片照樣可以上好一堂課,而且幻燈片之間也不一定都得聯(lián)系在一起。另外,很多教師習慣在幻燈片的空白區(qū)域穿插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很花哨的動畫,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教學內容相比,它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甚至將下載的課件不加修改直接使用,并沒有根據學情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往往不佳。
4.不利于學生做筆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的同時學生也會在下邊做筆記。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師很少板書,就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做了筆記忘了聽課、聽了課又忘記了做筆記的情況。因此,教師最好事先把課件以講義的形式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專心聽課而不用再想著做筆記的事情了。
總之,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把握好“度”,避免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