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一:社會變革下民眾觀念的嬗變
由于近代西方思想傳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國家政策改變、國內社會運動的影響,中西文明的碰撞導致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思想的近代化。隨著社會變革,人們對家庭、婚姻的觀念和倫理觀念都發(fā)生重大嬗變。斷發(fā)易服、廢除纏足,改變婚姻制度和社交禮儀等均是命題重點。
課程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考試說明:動蕩中變化的中國近代社會生活;新中國社會生活的新風尚。
例1 (2011年高考江蘇歷史卷第7題)右圖(圖略)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xiàn)出男尊女卑的觀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題材料圖來源于當時的報紙廣告,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材料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也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受西方文明沖擊的現(xiàn)實。視角二:社會轉型時期問題的凸顯及其解決策略
社會動蕩或戰(zhàn)亂都是形成社會問題的多發(fā)期:如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20世紀30年代中國日占區(qū)的“奴化統(tǒng)治”;20世紀40年代末國統(tǒng)區(qū)的社會崩潰;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末“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都是典型的“病態(tài)社會”。如何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關系到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發(fā)展。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推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都是解決嚴重社會問題的成功舉措。,課程標準: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考試說明:羅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
例2(2011年高考福建文綜卷第22題)圖6、7、8(圖略)是有關美國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漫畫,對此解讀不符合當時社會狀況的是( )
A.生產嚴重過剩 B.通貨膨脹嚴重,百姓無力購買商品
C.失業(yè)加劇貧困,社會購買力下降 D.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考生對美國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理解。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物價下跌,百姓因購買力有限,無力購買商品,而通貨膨脹嚴重的具體表現(xiàn)是物價上漲,顯然與當時的社會狀況不符。故選B。視角三:西方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生活方式變遷軌跡一
衣、食、住、行作為社會生活的載體,展現(xiàn)了時代特有文化,是濃縮和鮮活的歷史。伴隨著西方列強侵略,西方工業(yè)文明成果傳人中國,在促進中國人生活方式轉變的同時,也勾勒出近現(xiàn)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的變遷軌跡。服裝變化、住宅方式和娛樂活動的改變以及交通、通訊事業(yè)變遷成為命題的重點。
課程標準: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考試說明:近代以來鐵路公路的建設;交通和通訊工具的變革與發(fā)展。
例3(2011年5月蘇、錫、常、鎮(zhèn)二模第6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的《字林西報》報道了美國研制“飛船”的新聞。由于報紙上并沒有“飛船”的照片或圖像,《點石齋畫報》的畫師把“飛船”畫成一只“帶有4只鳥翼的船”(右圖圖略)。從上述圖文材料中,我們能得到的歷史信息不包括( )
A.近代中國的繪畫受到了注重寫實的西洋畫法的影響
B.當時中國人對西方科技的認識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國的航空事業(yè)在西方影響下拉開了序幕
D.近代中國的一些報刊具有時效性足、可看性強的特點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圖片所展示的素材除“飛船”外直接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了繪畫的現(xiàn)實性。通過畫報報道西方的科技,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一些報刊的時效性和可看性特點。近代中國的航空事業(yè)拉開序幕是在20世紀20年代。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