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表明,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上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他們學習地理的成效。在這些問題中,有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這些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歸納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學科認識偏差導致學習興趣缺乏及對策
當前,有不少學生家長和教師有這樣一種錯誤認識,他們認為因為高考必考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學科,所以它們是重要的科目,務必要多花時間學好;而包括高中地理在內(nèi)的其余科目是次要的科目,學得好不好都無所謂。受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學生也會對地理學科產(chǎn)生認識偏差,認為地理比起上述三門學科來沒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時間去學習,甚至特意減少花在地理學科上的時間和精力,以保證其他所謂的重要學科的學習,進而弱化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時候,學生就很難學好地理,長此以往,學生對地理學科就失去了興趣。這樣一來,由于受學科認識偏差的負面影響,學生在地理學習上就可能會慢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消極被動一難于學好一失去興趣一更加消極被動。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要端正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讓學生明白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地理學科在高中階段屬于文科范疇,但在大學階段卻被劃進理科的范疇,由此可見,地理學科是一門文理綜合的學科。因此,學好地理學科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尤其是當前全社會都強調(diào)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更彰顯了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地理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進教學方式,著力挖掘高中地理知識的內(nèi)在吸引力,把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和地理現(xiàn)象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例如講授“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時,一般情況下可利用教學掛圖和簡筆畫來輔助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教師講了好久學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更不要說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了。此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地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運動情況動態(tài)地模擬出來。顯然,這種動態(tài)的模擬展示比起靜態(tài)的掛圖和簡筆畫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習績效差及對策,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就是學不好,或者是學得很吃力、很辛苦,學習效果也很差,可謂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學習方法不當。如有的學生在高中階段仍然延續(xù)了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只知道死記硬背,不重視對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這種學習方法對于學習人文地理來說還可以,但是用來學自然地理就不行了。還有些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只知道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和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這種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消極被動的學習習慣,當然易導致地理學習上的低效。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想提高學習效果,就要針對學科特點采用恰當?shù)膶W習方法。第一,要采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因此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實踐性,人們可以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xiàn)象,同時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活學活用。第二,要學會使用地圖。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地理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課本中有大量的地圖。地圖在地理學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識圖、用圖是地理學習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做到圖文結合、圖不離手。第三,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學習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形成習慣。
三、基礎不牢導致學生難于進一步發(fā)展及對策
在初中階段,學校、教師、學生都對初中地理的教與學不夠重視,結果就是學生的地理基礎不牢固。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對于必須牢記的基本地理事實和數(shù)據(jù)記得不清楚、不準確,對于必須理解的知識點理解得不夠透徹;學生的地理基礎技能缺乏,很多學生不具備閱讀地圖、使用地圖的技能;學生的地理思維沒有得到發(fā)展,不能很好地把所學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更談不上深化和拓展。
針對學生基礎不牢固的情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著手應對: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起一定要把高中地理學好的決心和信心;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努力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同時,抓緊時間查缺補漏,做好學習計劃,盡快把初中沒學好的地理知識補回來;最后要教會學生學會自學,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幫其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不斷提升他們的地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