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jì)60年代的第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5月,松青柏翠,葉綠花紅。兩位世界知名的人物——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自己的家中,熱情接待了溥儀以及他的親屬:七叔載濤、二妹韞和與妹夫鄭廣元、三妹韞穎與妹夫潤麒、五妹韞馨與妹夫萬嘉熙、四弟溥任與弟媳張茂瑩、六妹韞娛與妹夫王愛蘭、七妹韞歡。只缺四妹韞嫻因病未到。四妹夫趙琪瑤當(dāng)時孤身隔絕在臺灣,而七妹夫喬洪志不幸在一個月前病逝。
誰都沒有料到,周恩來開宗明義會提出一位日本女性的名字。當(dāng)然,這名字是在座者都非常熟悉的,也是他們的一個家庭成員??偫碚f,溥杰夫人嵯峨浩給我來過信,申請返回中國定居,她盼望著能在丈夫特赦以后,前來北京團聚。
“我和鄧穎超同志這次請你們到家里做客,主要是就嵯峨浩女士的回國定居問題聽聽意見,你們都是溥杰的親屬嘛!”周恩來的話音落地,大家也都沉默下來。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wù)事”,周恩來卻偏要裁斷愛新覺羅家族這樁“家務(wù)事”。
1945年溥杰夫婦離散,從彼時到此時,他們天各一方,生生死死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年頭。而今團圓在即,應(yīng)該是一幕時代的喜劇,大家高興就是了,還有什么難斷的“家務(wù)事”呢?其實并不簡單。這中間陸續(xù)發(fā)生的一串串悲悲喜喜的故事,或許已為人們所熟知,但溥儀曾那樣頑固地反對這一對兒離散而恩愛的夫妻重圓,卻會讓許多人感到驚奇。不過,說起來也容易理解。
1937年4月3日,偽滿康德皇帝的御弟溥杰,與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嵯峨浩,在日本東京九段軍人會館舉行了盛大婚禮。這次由前日本關(guān)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大將和前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大將牽線作媒,連結(jié)婚典禮費用都由關(guān)東軍支付的婚姻,當(dāng)然不是一次普通的婚姻,日本軍國主義者不僅要利用這一結(jié)合鼓吹“日滿親善”,還為之制定了一部可由“弟之子”繼統(tǒng)的《帝位繼承法》,以便由溥杰和嵯峨浩的混血兒第二代,承繼溥儀的皇位。所謂“政略婚姻”,包含的就是這樣一個大陰謀。由于涉及“大清皇位”的“統(tǒng)系”,以及性命攸關(guān)的自身處境,溥儀當(dāng)時對此事就懷有深深的戒心,并采取了相應(yīng)的防范措施。那時候,兄弟之間表面是禮儀,暗中有猜忌,親情也淡漠了。然而,作為聽命于關(guān)東軍的傀儡皇帝,溥儀毫無干預(yù)或反對的能力。令他非常生氣的是,溥杰和嵯峨浩的婚后生活如膠似漆,情意纏綿。
周恩來對溥杰與嵯峨浩的婚姻關(guān)系有自己的看法。早在1959年春天,特赦戰(zhàn)犯的消息還沒有發(fā)布,吳學(xué)文作為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西園寺公一先生的朋友,訪日期間就曾代表周恩來,在惠比壽辦事處會見了嵯峨浩,問她想不想回到丈夫身邊?嵯峨浩回憶說,從那以后她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著回國。行李早就準(zhǔn)備好了,隨時都可以離開東京。
嵯峨浩要求在溥杰獲赦后,前來中國與丈夫團聚并定居北京的呈文,也很快就轉(zhuǎn)到了周恩來的手中。周總理認(rèn)為,一位與“溥杰君”共同生活8年,生育兩女,又苦守16年的日本女性,急切地提出與丈夫團聚的要求,合情合理,應(yīng)該給予滿足。
不久,溥儀獲得特赦,誰也擋不住這消息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日本蔓延。溥杰的特赦顯然也不會拖遠了。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認(rèn)為有必要先做一些工作,因為溥杰和嵯峨浩的團圓問題還面臨諸多困難:首先是中日兩國尚未建交,政治阻塞,人員出入境都受到嚴(yán)格限制;其次,溥儀及愛新覺羅家族其他成員對嵯峨浩的戒心未除。如果說前者必須通過政治和外交的途徑加以解決,后者則需要勸導(dǎo)、說服,總之要做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消除他們親族之間頭腦里的隔閡。于是,周恩來和鄧穎超把溥儀及其親屬們請到家里來了。
溥儀打心眼里不愿意讓嵯峨浩回北京,但他先悶著沒說話。韞和、韞穎和韞馨在偽滿年代與嵯峨浩常在一起,特別是韞穎,旅居日本期間姑嫂的交往更為密切,后來出逃通化,她們生死與共、患難同當(dāng),其感情又不是一般親屬能比的。可是,歷經(jīng)政治風(fēng)波的皇家姊妹兄弟們往往多留個心眼兒,不論與工農(nóng)大眾相比在成分方面差距太大,還是與周圍同志相比在經(jīng)歷方面稍嫌復(fù)雜,現(xiàn)在若跟日本人扯上瓜葛,一句話說錯了,怕又惹出新的麻煩。再說,總理的態(tài)度還不明確,而大哥溥儀則是堅決反對的,這個口也著實難開呀。
“大家別拘束,對這事有什么看法都允許,不妨三言兩語地隨便談?wù)?。原來沒考慮過的,現(xiàn)在也可以考慮考慮?!敝芏鱽砜闯龃蠹矣蓄檻],就盡量給卸包袱,面帶微笑地這樣說。
“嵯峨浩是日本華族,天皇的親戚呀!”
“可以讓他們通信,也可以允許嵯峨浩探親,但現(xiàn)在中日兩國處于敵對狀態(tài),不能給她在北京長期居住的待遇,以防不測?!?/p>
在座的人終于七嘴八舌地說了一些看法,雖然一個個顯得很被動,觀點也是模模糊糊的,有些話并非從心里想說,還有的內(nèi)容帶著偽滿宮廷的印痕,但也有明顯的傾向:最好別讓嵯峨浩回國定居。他們以為,既符合大哥的心愿,又避開了國際是非,這樣總可以了吧!
韞歡提出了與眾不同的意見,在她看來,只要溥杰和嵯峨浩的婚姻關(guān)系繼續(xù)存在,就應(yīng)該允許二嫂前來團聚并在北京定居。
聽完韞歡的意見,周恩來笑了。他讓大家對此發(fā)表評論,在座者一下子明確了總理的態(tài)度,紛紛“轉(zhuǎn)變立場”,表示贊成。其實,他們哪個不希望看到兄嫂團圓呢?總理抓準(zhǔn)時機說,大家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有種種疑慮,都是可以理解的。中日兩國交過戰(zhàn),日本確實是侵略者,這是鐵的歷史事實!她出但是從兩國人民方面來說,卻一直是友好的!人家溥杰、嵯峨浩結(jié)了婚,幾十年了,嵯峨浩要來,我們就不大好拒絕了。她來了,對開展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也有好處嘛!我們是一個大國。要有大國的風(fēng)度,不但歡迎她來,來了之后還要好好相待。你們都是至親,她是你們的二嫂子,溥儀的兄弟媳婦,載濤的侄媳婦嘛!你們都要親近她,她是外國人,也是中國人,早就人了中國籍嘛,更是你們家里人,可不許疏遠她呀。
(摘自王慶祥著:《毛澤東、周恩來與溥儀》,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有刪節(jié),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