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學娟
“失當師語”與“春風師語”的交鋒
失當師語:都別說了!
春風師語:聰明的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說話。
改進理由:每一個學生都想當聰明孩子,因此當聽到這句話時,學生一定會在心里仔細思考一番,到底應該什么時候說話才可以稱之為聰明孩子。這比直接就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了,或者直白地告訴學生到底什么時候該說話更有價值。
失當師語:都講幾遍了,你都聽不懂。
春風師語:沒關系,這個問題有點難,我們再來看看!
改進理由:首先肯定了問題有難度,暗示學生這個問題需要動腦筋回答。同時,“我們”表達了老師永遠是孩子學習的強有力后盾,給孩子以幫助,讓孩子放松身心來思考。
失當師語:別總跟我告狀,沒看我正忙著嗎?
春風師語:有些問題你也要學著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我會幫你。
改進理由:好老師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比幫他們解決問題重要。
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教師這樣數(shù)落學生:“又忘記帶作業(yè)了?吃飯怎么不見你忘記!”“你就不能消停一會兒?”這一現(xiàn)象,應該引發(fā)教育工作者們的思考:學生是成長中的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教師說話不講求藝術,就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膜,影響教育效果,更嚴重的還會使學生郁郁寡歡,造成精神傷害。教師的語言是了解學生需求、回應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求的橋梁,任何優(yōu)秀的教師無不是把自己對學生誠摯的愛熔鑄在語言中。由此,提升每個教師的語言能力勢在必行。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斷地進行追問:創(chuàng)新一個怎樣的課題研究載體,無需承載高深的理念,卻能使關注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求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tài),使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小學教師做研究,就是研究自己的生活、認識自己的工作。教育科研只有與日常教育教學相融,才會充滿生機。我們以“十一五”課題《不同學生的需求與教師的教育策略研究》為載體,開展了“春風師語”系列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語言藝術,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行走:在審思中改變
我們首先對“粗暴師語”進行檢視與反省,羅列出孤立式、挖苦式、比較式、告狀式、預言式、結論式、記賬式、謾罵式和呵斥式的粗暴語言,追尋“粗暴師語”的根源,提出粗暴師語的消解策略;審視“無效師語”現(xiàn)象,并進行歸因,提出“無效師語”調適策略;總結出春風師語的特點,提煉出“鼓勵、幽默、激趣、啟思、養(yǎng)成、明理、提升”等語言藝術,形成了《“春風師語”理念篇》,在帶領教師學習的基礎上,開展了“失當師語大曬場”活動和“春風語言”征集活動。隨后,我們編輯了《春風師語:春暖花開》手冊,以供教師學習、實踐和創(chuàng)新。教師在小案例的引領下,隨時記錄自己創(chuàng)新的“春風師語”,最終總結出“巧設疑點、語言激趣”,“及時評價、提升信心”,“生動形象、化解難點”,“適時點撥、授生以漁”,“德育滲透、文道結合”,“尊重差異、延遲評價”,“借題發(fā)揮、別有意味”,“追問引導、偏處斧正”,“委婉含蓄、回味無窮”,“寬容禮讓、解除尷尬”等教師語言規(guī)范。
課堂里教師的語言,可以成為萌發(fā)學生思維的春風,也可以成為凋零學生思維的秋霜。
1.“粗暴師語”的類型及消解策略
孤立式:“這堂課被他攪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辦?”
挖苦式:“就你那蠢樣,還學鋼琴?”“就你有能耐”“就你們這種水平還想……”
比較式:“你和××簡直不能比,相差太大了,一個天,一個地?!?/p>
告狀式:“我管不了了,叫你爸爸來吧!”“走,到校長室去?!?/p>
預言式:“你呀!什么也學不好,學不會。”
結論式:“全校再也找不出你這樣的活寶了?!?/p>
記賬式:“早晚跟你算帳?!?/p>
謾罵式:“你死腦筋??!”
呵斥式:“你們再講話,我就不上課了,另請高明吧?!?/p>
這些用于心理懲罰的疾言厲色,確實是一種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現(xiàn)象折射出我國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既有教師綜合素質與人文精神方面的問題,也有教育制度與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教師要自覺建立抵制粗暴師語的盾牌。
重視師風師德建設,提高教師心理素質。教師語言暴力表面上是嘴巴問題,根源卻在思想上。言為心聲,要提高教師的語言水平,應先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
教師要有意識地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絕大多數(shù)教師不是有意使用語言暴力,只是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在工作競爭、教育責任等壓力之下,不由自主地通過使用語言暴力來發(fā)泄情緒。作為一名教師對待工作要認真細致,但不要苛求工作結果的完美,明白簡單從教的快樂是無窮的,給自己的身心松綁。
準確掌握批評學生的語言藝術。對學生要嚴格要求,有錯要批評。但批評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進行的,要避免批評時用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方法因人而異,任何批評都必須杜絕辱罵。
2.“無效師語”類型與調試策略
大而空的語言——教師對一年級學生說:“我們要尊敬老師?!币荒昙墝W生根本不懂尊敬老師是什么意思,教師可以將這句話用描述性、指向性的語言進行闡釋: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課堂發(fā)言先舉手。
口頭禪——有個老師好用“啊”,每句話中只要有停頓必有一個“啊”,有好事者給這位老師作了一個統(tǒng)計:一節(jié)課里共用51次!
重復學生的發(fā)言——在學生每發(fā)言完之后,教師總是重復一遍學生的話。也許是因為學生的聲音太輕,教師想轉述給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
看似商量的指令性語言——教師出示一首詩歌,示范朗讀一遍后問:“小朋友想不想讀呀?”學生非常明白老師的意圖,都大聲回答:“想!”但究竟是不是每一個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學習需求呢?我們不得而知。試想一下,如果有學生回答“不想”,老師該怎么辦?
前后矛盾的話語——分角色朗讀詩歌時,先由女生齊讀。然后教師說:“現(xiàn)在我們請男生讀,比一比到底誰讀得聲音宏亮?!碑斈猩舐暤佚R讀完之后,教師評價說:“齊讀時,不要讀得這么響。”
蒼白、貧乏的評價——教師評價、贊揚激勵的語言蒼白、貧乏。課堂上教師贊揚學生時,一部分教師采用最多的就是“你真棒;很好;讀得不錯”等。這樣的語言在一節(jié)課中多次出現(xiàn)。
出現(xiàn)“無效師語”,有的是教師對學生不放心,不嘮叨自己心里就不踏實;有的是“討好”新理念,為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些教師往往喜歡用婉轉的、商量的語氣給學生下達每一個指令——“好不好”、“想不想”、“行嗎”;有的是因為教師語言干癟空洞,單調乏味,好像被格式化了一樣。
如何減少甚至杜絕自己課堂語言中的無效現(xiàn)象呢?
首先,面對自我,正視不足。請別的教師來聽課,幫你記錄所有的無效、不規(guī)范的語言,可以讓你比較清楚地認識自我;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微格教室上一堂課,由設備攝下整個過程,然后仔細地看看課堂上的自己,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許多以前并沒有意識到的細節(jié)問題。當然,也可以給自己的課堂進行錄音,幫助自己客觀地審視課堂語言。
其次,剖析自我,對癥下藥。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語言中有較多的“口頭禪”,或經常重復學生的發(fā)言,那么,要有意識地控制;假如是為了體現(xiàn)新理念而與學生“商量”,想想,有這個必要嗎?與其假商量,不如直接說出指令性語言;如果自己的評價語言空洞,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努力的過程進行評價。
■升華:在實踐中錘煉語言
“春風師語”,顧名思義,是指教師用語言去啟智、用語言去激勵、用語言去引悟、用語言去贊美、用語言去督促,使自己的語言成為情暖學生、萌發(fā)學生思維的春風。“春風師語”表現(xiàn)方式沒有固定的范本和僵化的格式,下面是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的語言智慧。
1.及時評價,提升信心
教師讓學生推薦一位朗讀水平好的同學來范讀課文。其中一位學生大聲地說:“陳家豪。”老師笑著問他:“為什么推薦陳家豪呢?”孩子回答:“因為他讀得好!”老師說:“你為什么不推薦自己呢?”他說:“我讀得不好?!彼械膶W生和所有聽課老師都笑了。老師說:“你認為自己讀得不好,是你太謙虛了吧?讀得不好更需要鍛煉是不是?陳家豪讀得好,就讓他做老師,來評價一下你讀得是好還是不好,你看行嗎?”那位同學很爽快地站了起來,結果讀得很好,陳家豪和所有同學都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教師捕捉到了難得的教學資源,并及時作出評價,他的一句“你太謙虛了吧”,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自信,當然他也沒有忽略另一個“讀得好的”,老師讓那孩子作評委,也提升了對方的自信,真是各得其所。
2.德育滲透,文道結合
一位教師在教完“盯”的讀音和結構后,讓學生給“盯”換偏旁組詞,一個學生說:“換成提手旁便是‘打,‘打人的‘打。”教師問:“是嗎?是‘打人的‘打嗎?”學生齊聲回答:“是的?!苯處熣f:“不夠準確。我們應該說‘不打人的‘打。我們都是少先隊員,怎么能打人呢?大家說對不對?”
如果這位教師在學生回答了“打人”的“打”之后,說上一句“不錯,請坐”!本來也無可厚非,可他進行了一個細節(jié)處理,又加上了一個“不”字,既完成了對學生的字詞教學,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這無疑是對“文道結合”的教學語言的細節(jié)處理。
3.借題發(fā)揮,別有意味
一位語文教師在教《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忽然一位遲到的學生“砰”地一聲推門而入,徑直入座。這位教師就詩取材,“小扣柴扉久不開”是詩人去拜訪朋友時的情景,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學生們議論了一番,答案是詩人知書達理、有教養(yǎng)、有禮貌。然后教師走到那位遲到的學生身邊彎腰輕聲問他:“你說大家說得對嗎?你贊成小扣還是猛扣?”這位學生臉紅了,其他學生也會意地笑了起來。
在教學中,教師善于捕捉契機,善于在一般人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中挖掘事物間的聯(lián)系,借助話題生發(fā)出去,以此起到傳授知識、教育學生的目的。
4.避開鋒芒,軟言妙說
“好好作預備活動”,體育教師幾經警告無效,便在學生肩膀輕輕拍了一下。于是,這個男生怒氣沖沖地找到班主任老師:“你是班主任,得給我做主,叫體育老師給我道歉,他這是體罰學生。”了解情況后,班主任說:“是要道歉,而且還要好好道歉!”她語出驚人,男同學始料不及,睜大眼睛疑惑地望著她。班主任又說:“老師的錯誤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犯的,所以他更應當著全體學生的面道歉,讓大家都說說他。你看行嗎?”男生此時一臉錯愕,慌張地說:“行,行……”“道歉時,我想還要把你父母請來,這樣,老師對自己犯下的錯誤認識才更為深刻,也讓他心服口服。我想這樣處理對你夠公平了吧?!薄鞍 蹦猩幸宦曊f:“算了,算了,老師拍得也不重,再說也是我先違反了紀律?!?/p>
這個學生落荒而逃,望著男生的背影,班主任笑了,其他老師也笑了。這位老師面對告狀聲冤的叛逆學生先認同服軟,避開鋒芒,然后把他引入自己設下的“圈套”中,欲擒故縱,既達到說服教育目的,又給了學生面子和尊重。
回望“春風師語”活動,使課題研究走入了每個普通教師的案頭與心頭,引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需求、回應學生需求、滿足學生需求。通過活動,教師的語言少了一點如雷貫耳、面目可憎,多了一點優(yōu)美動聽、和顏悅色;少了一點平淡無奇、平鋪直敘;多了一點蕩氣回腸、幽默風趣;少一點語言慌張、啰嗦繁瑣;多了一點娓娓道來、價值引領……“春風師語”彰顯的意義將激勵我們“再出發(fā)”。
鏈 接
成長感悟
“春風師語”系列活動使我認識到想要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首要是注重錘煉教師的語言。在活動中,我給自己建立了一個記錄本,記錄自己習慣性的語言和自己改進后的語言。其實,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話語,是孩子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低頭不語、愁眉苦臉轉向滿臉輕松、興高采烈,才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
——李玉斌北京市海淀區(qū)西頤小學
“春風師語”對挖掘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教師以往習慣問學生:“誰與他的想法一樣?”學生明白教師的意圖,都舉起了手。現(xiàn)在我們的教師更多地是問:“誰與他的想法不一樣?”“說具體些好嗎?”“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呢?”這樣的追問鼓勵學生去探索、選擇,發(fā)現(xiàn)新途徑,而不滿足于獲得現(xiàn)成的答案。
——關紅北京市海淀區(qū)雙榆樹中心小學
□編輯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