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
“我像村里最年輕的人一樣年輕,像村里最年邁的人一樣年邁?!边@是泰戈爾的名言。這是一種人生的定位,字里行間填滿了對鄉(xiāng)野的忠誠。隔離著遙遠的時空,我恍惚看見,鄉(xiāng)野的田壟上,佇立著一個守望者的身影。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一部長篇小說。它的題目給了我想象的空間,浪漫、富有詩意??墒俏恼碌木渥颖蛔g者翻譯得很羅嗦,讀起來很累。因此只是喜歡這個書名,它的內(nèi)容并沒有吸引我。這只是我的感覺,別人不一定接受。
喜歡散文家周國平的解釋:守望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價值,嘹望和關(guān)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他的思維定勢里,守望是一種冷靜的思考和探索,這樣的守望將更加理智,因而也更接近于理性。
守望這個詞語,在我看來是一種美德,可以讓人獲得精神的寬慰和自豪。這種精神的需要表明了自身人格的存在,也更能維護其肉體和精神雙方面的生存。歲月在流逝,我在逐漸接近生命的彼岸。然而在我生命的運行中,卻在默默地實踐著守望這個詞的意義。
這個冬天,僵硬的土地給了我駐足的理由。我?guī)е└隊柕闹?,在被寒風(fēng)掃蕩的大地上游走。大地上僵硬的氣息傾注著泰戈爾的心聲,他永恒的詩篇是奉獻給鄉(xiāng)野的禮物,而他本人則更像是土地的求婚者。
泰戈爾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清新,閱讀著他的詩句,像在暴雨后初夏的早晨,推開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清晨。
《飛鳥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包括300余首清麗的小詩。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是泰戈爾對大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索。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他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lǐng)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從而給我們以浩瀚的人生啟示?!讹w鳥集》不同于讀那些陽光中帶著憂傷和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別于華麗中透著滄桑的古老愛情。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泰戈爾因這種人性化而整理思想的碎片,
打開《飛鳥集》,讓呼吸凝滯,目光停留在這樣兩句詩上:“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毕幕?、秋葉,這自然界最普通的物,滋潤了泰戈爾的一生。生命如夏花,死亡若秋葉。如此的解讀讓人的心靈寧靜。將生命的意義交付給鄉(xiāng)野的詩人,其內(nèi)心會纏繞著怎樣的情結(jié)?
而在泰戈爾的另一部代表作《新月集》里。詩人將靈魂穿織于詩章詞篇里,靈性的芬芳使得一張張書頁彰顯出生命之凝重。“我獨個兒漫步在田野的路上,落日余輝像守財奴似收斂著他最后的黃金。日光深深下沉,沉入黑暗之中,那孤寂的大地靜悄悄地躺著,在那已經(jīng)收割了的土地上。驀然、一個小孩的尖銳聲沖向天空;他掠過這冥漠的黑暗,放出他歌聲的波紋來劃破這黃昏的靜穆。他的農(nóng)舍躺在這荒蕪?fù)恋乇M頭的蔗田的那邊,隱藏在香無和細長檳榔棕、椰子與墨綠榴蓮樹的重重濃蔭中。在我寂寥的途中,我在星光下停留了片刻,看見那展露在我面前的黑壓壓的大地。用雙臂環(huán)抱著無數(shù)的家園,配備著搖籃和床,母親的心與黃昏的燈,以及那幼小的生靈們因高興而歡樂,卻渾然不知他們對於這世界的價值啊!”這是一個鄉(xiāng)野守望者的心聲。只有具備了生命的體驗,才能奏鳴出這些和靈魂相得益彰的鄉(xiāng)野樂章。閱讀這些詩句,人格得以升華,心靈得以愜意。
《游思集》則是泰戈爾的興致之作,大部分沒有標(biāo)題。其中的詩句是對自然、對鄉(xiāng)野的頌歌?!皩τ谀?我猶如黑夜,小花朵兒”;“我能給你的只是掩藏在夜色里的安寧和不眠的靜謐”;“清晨,當(dāng)你睜開眼睛,我將把你留給一個蜜蜂嗡鳴,鳥兒啁啾的世界”;“我送給你的最后禮物,將是一滴落入你青春深處的淚珠,它將使你的微笑更加甜美;當(dāng)白天的歡騰殘酷無情之時,它將化作薄霧,隱去你的嬌容”。
陽光在不經(jīng)意間出來了。它的光撒落在我頭頂掛著水珠的樹葉上,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而腳下的麥田宛若泰戈爾詩里的句子。泰戈爾將自然界中的一切擬人化,并賦予它們靈性,訴說微風(fēng)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回音,他讓天空與大海對話,讓鳥兒與云朵談情。這是一個守望者的胸懷,讓風(fēng)兒打開。佇立在田野里,我也不由自主地解開衣扣,想和泰戈爾做一次心與心的對接。
泰戈爾給予人生的啟示是,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去流淚。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只要你能正視黑夜,并執(zhí)著于黑夜的追求,那么,閃爍在夜空中的群星,仍然會給你報答的,它會給你力量,給你信心,去迎接或追逐明天的太陽。如果你只是感嘆自己的命運而流淚,那么,你不僅得不到群星的啟示,也會失去明天以至更久遠的太陽。
翻譯家鄭振鐸在譯完《飛鳥集》后,曾深情地稱它“包涵著深邃的大道理”,并形象地指出,這部散文詩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陽光下,紛紛地伸出頭來。隨你喜愛什么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p>
泰戈爾出生于孟加拉。但人們一致認為他是印度人。年輕時,他就寫下了許多描繪自然景物的作品。25歲左右到35歲期間,他整天坐在花園里,心中懷著對鄉(xiāng)野的熱愛,寫下了人類語言中最美麗的愛情詩。他的詩正如天真爛漫的大自然,看著它,就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感到和平,感到安慰,并且相愛。他為讀者所構(gòu)筑的,是一個洋溢著歡樂、傾心于愛的自然世界?!爱?dāng)你傾聽著夜間的天籟/那時也許你能聽到我的歌聲/雖然我已不再唱歌。這是《愛者之貽》中的詩句。用歌聲為天籟送行,這是一個守望著的心靈之吟。似乎是一盞明亮的燈,為鄉(xiāng)野的人們溫暖和感動。
談泰戈爾的作品,我總能感受到一種泥土的氣息從體內(nèi)穿過。樹葉、野草、露珠,殘積在地面的雨水,還有小鳥的呢喃。它們在泰戈爾的呼吸里發(fā)出顫音,仿佛為詩人一生的守望感動?!鞍察o些吧,我的心,這些大樹都是祈禱者呀”;“今天大地在太陽光里向我營營哼鳴,像一個織著布的婦人,用一種已經(jīng)被忘卻的語言,哼著一些古代歌曲”;“在黃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鳥兒來到我的沉默的鳥巢里”;“陰雨的黃昏,風(fēng)不休地吹著。我看著搖曳的樹枝,想念著萬物的偉大”。這些掩藏在《飛鳥集》中的句子,讓我們的心靈靜靜地安歇在大自然的懷抱里。
泰戈爾的詩包涵著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對鄉(xiāng)野的守望則是詩的靈魂。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fā)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美好事物的贊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nèi)绾螆?zhí)著于現(xiàn)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在《渡口》中,泰戈爾將自己和鄉(xiāng)野融為一體,表述著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的渴望:“在我必須離去的那天,太陽從云堆里鉆出來。藍天凝視著大地——上帝創(chuàng)造的奇境。我的心是憂傷,因為它不知那召喚來自何方。和風(fēng)送來的細語可是來自我離去的世界?那里含淚的歌聲融進了一片歡快的靜寂。我坐在路邊,望著你蕩著小舟,橫過幽暗的水面,斜陽閃耀在你的風(fēng)帆上;我看見舵旁佇立著你靜默無聲的身影,突然間,我看見你那雙凝視著我的眼睛;我不再歌唱,我大聲呼喚你,渡我過河。風(fēng)起了,我的詩歌的小船要啟航,我的小船渴望得到自由,要隨著風(fēng)浪的韻律起舞。在我離別之際,風(fēng)蕭蕭低聲歌唱。”
物我一體,無論從物質(zhì)角度講,還是從精神角度講,泰戈爾都在踐行著中國古代孟子“萬物皆備于我”這句話。我國南宋時期的理學(xué)家陸象山說過如此精辟的話:“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孟、陸二位先哲所說的這個“我”是“大我”,陸象山所說的“心”應(yīng)該是朱熹所說的“道心”?!按笪摇币埠?,“道心”也好,實質(zhì)上都反映了一種地球精神世界。
地球精神生命是人類精神生命的根柢,人類精神生命賴由它而產(chǎn)生,而地球精神生命乃是地球萬物之精神的統(tǒng)一體。這筆巨量財富,泰戈爾擁有了,由此他便擁有了守望鄉(xiāng)野的理由。喜歡他的這幾句詩:“思想掠過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鴨飛過天空。我聽見它們鼓翼之聲了?!蔽以谙?,在某個黎明時分,泰戈爾站在田野間,沐浴著風(fēng),呼吸著泥土的芳香,凝視著野鴨飛翔的翅膀,他的思想在翱翔。這就是鄉(xiāng)野嗎?這就是我的靈魂的棲息地嗎?為什么,我不再迷戀我自己,不再貪戀這世俗的物欲。給我一雙翅膀,我也不想飛翔。因為,我是鄉(xiāng)野的守望者。
守望不僅僅是田野里的一個姿勢,更是心靈的執(zhí)著,靈魂的長征。泰戈爾累了。他選擇了一個姿勢,匍匐在大地的胸脯上,把自己的心靈和大地合二為一。守望者,是要用心靈與它息息相生。
泰戈爾癡情的淚水,讓大地顫栗。此刻,我的腳下,僵硬的土地發(fā)出雷鳴般的回應(yīng)。
做一個鄉(xiāng)野的守望者吧。泰戈爾仿佛凝視著我說:看得出來,你是一個鄉(xiāng)野情結(jié)很重的人,不要放棄,守望的終點必將是幸福的歸宿。
1941年的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逝世。無法知道他死亡前的情景,但我從他《最后的星期集》或許得到了答案:“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經(jīng)屬于我,我從未想到應(yīng)該確定你贈予的價值。”按照我的理解,那個“你”便是他一生夢牽魂繞的鄉(xiāng)野。他用終生的摯愛,“完整的地得到了你”。鄉(xiāng)野,已經(jīng)屬于泰戈爾了。守望的價值,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獲得了圓滿。
“我已經(jīng)抵達白日末端的黃昏的碼頭?!?/p>
“我沉湎于落花殘香的心靈四周,夢魂的蜜蜂嗡嗡翩飛,尋找無蹤的芬芳。”
“在生機勃勃的春天的終端,我今日倦乏地沉入生存之河的深處,波浪以我血液平緩的節(jié)律潺潺地奏鳴。讓我的知覺在它的光影之上,漂向沒有典籍沒有爭執(zhí)沒有煩惱的死亡的大海。”
“我要踏上無目標(biāo)的路程,在流年的喧嘩中,平靜地觀賞萬象,聆聽樂曲;我要隱身于作物收割完畢的遼闊平原的空廓。我要融入我冥想的娑羅樹里,埋葬千百年靜默的生命?!?/p>
合攏了雙眸,泰戈爾吟完了他最后的詩句。那一刻,他無比幸福。
泰戈爾沒有死,落花殘香,蜜蜂翩飛,那是他永恒的影像。冥想的娑羅樹里,飛舞著他眷戀一生的的鄉(xiāng)野情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