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成
作文,這是讓學生畏懼、教師頭痛的一大難題。不少語文界同仁都這么認為:語文教學,最難教的是作文。但是,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想真正教好語文學科,要想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就得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做到這一點,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學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所以,教師指導學生作文,要從作文素材入手。
素材來源之一:生活。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币磺袆?chuàng)作都離不開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去觀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努力去發(fā)現(xiàn)我們那五彩繽紛的生活。這樣,學生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豐富了,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積累習慣,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
素材來源之二:書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會有淵博的知識,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有如“神”在幫助。但是,光靠多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注重積累,把自己讀到的好詞、好句、好段及時摘抄下來,并且能在需要的時候轉為己用。對此,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每人準備一本摘抄本,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二、激發(fā)情感,培養(yǎng)興趣
解決了學生作文的“來源”問題,不等于就能寫出好文章,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抓住契機,活化學生的豐富積累,真正達到“我要寫”的境界。這樣,習作練習才有可能使學生的內部語言得以生成,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學生習作學習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動。由此看來,激活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積累,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與習作方法的指導這種文內功夫同樣的重要。當然,激活學生的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須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師生間必須是零距離;其次是激發(fā)學生對選題的興趣;再者是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靈感就是思維的觸發(fā)。對此,一位著名的教授有這樣一段生動的解釋:“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大腦中便會建立起許多暫時的聯(lián)系,架起許多臨時的‘電線,把所有有關信息保存著、聯(lián)系著,同時大腦還把過去有關的全部知識緊急動員起來,使思維處于一觸即發(fā)的關頭。一旦得到啟發(fā),就像打開電鈕一樣,全部線路突然貫通,立即大放光明,問題馬上解決。”由此可見,靈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沒有原來的許多“信息”,沒有原來架起的許多臨時“電線”,是不可能產(chǎn)生靈感的。要寫好一篇文章,就必須做好前面兩步,使寫作的靈感有機會“誕生”。靈感并不神秘,但靈感的產(chǎn)生稍縱即逝。因此,我們必須教育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靈感就要抓緊時間捕捉住它,把它寫下來,從而使得靈感的生命得以延續(xù)。
三、從扶到放,樹立信心
實踐證明,要讓學生訓練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寫作,要與其他語文訓練一樣,應從“扶”到“放”,這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問題導向明確。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他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特別是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他們不會根據(jù)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這就難免出現(xiàn)辭不達意,詳略不當?shù)拿?。因此,教師有必要把有關提示與要求定得具體些,詳細些,有必要采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
(2)示范結合實際。示范學習指導在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定的示范指導,才能使學生較快地領會取材的思路,寫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過渡到半獨立和獨立的主動習作實踐。
(3)練筆循序漸進。在練筆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審題、選材、表達諸方面應進行周全的考慮,分步讓學生深入體會。例如在一次關于動物的作文訓練中,我采用了多步選擇的方法。第一步,在摘抄的筆記本或生活日記中尋找關于動物的材料,第二步,采用以說為主的形式,讓學生說出各自所要寫的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有些詞語不太準確,教師及時篩選、指正。第三步,學生練筆,選出一篇代表性習作點評。第四步,講解“下水文”,學生將自己習作選擇性修改。
四、學會修改,提高水平
葉圣陶先生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屬于作文的本人?!弊鳛榻處?,要把作文的評改權交還給學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積極發(fā)揮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直接參與評改,并從中體會“文章不厭百回改”、“精自改中來”的真味。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呢?首先,讓學生認識自改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文章要自己改,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其次,讓學生懂得怎樣改。最基本的要求是:①格式是否正確;②卷面是否整潔;③找出錯別字,并加以訂正;④找出病句,并加以修改;⑤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并加以訂正。以上五點,都是寫文章的最低要求,學生經(jīng)過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實踐,就能掌握了。然后,再過渡到高層次的要求:A、審查主題思想。B、審查所用材料。多余的,無關的刪去;典型的、生動的留住或補入。C、審查結構。開頭是否有吸引力,結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間聯(lián)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構成有機的整體。D、審查表達方法。記敘是否清楚,描寫是否生動,抒情是否自然,議論是否辨證,說明是否準確。E、審查語言表達??傊?,通過“增”、“刪”、“調”、“改”來完成批改工作。
五、展示才華,體驗成功
俗話說:“樂此不彼”,要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作的興趣,而展示才華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一個好辦法。在平時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師可以挑選出來,或在課室的“佳作展示欄”上展示,或向雜志報社推薦,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發(fā)到有關網(wǎng)站,推薦發(fā)表、刊登。那些經(jīng)常被教師、同學大力褒獎,文章又被推薦發(fā)表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就會更有信心,爭取繼續(xù)寫出佳作,并積極投稿。而一時還沒有習作發(fā)表的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練筆,作文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這樣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班級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喜歡作文的氛圍。
這樣,寫作不再是學生的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學生的一種興趣愛好,寫作水平因此得到了提高,寫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為一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