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怡
品德,顧名思義,即品行道德。
宋代蘇轍曾說“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意思是說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有許多企業(yè)老板,對員工苛刻之極,卻要求員工對他忠心不二,試想可能嗎?有一種人嘴上說著寬容,心里卻盤算著報復,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長日久,只會讓所有的人對他(她)“敬而遠之”。
品德是一種信仰,而不是一種約束的力量。比如我們開車撞了人,有人發(fā)現(xiàn)了就馬上把人送到醫(yī)院救治,沒人發(fā)現(xiàn)就逃之夭夭,那么此刻道德已不是一種道德了,而只是為了消除心中負罪感的一種擺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樹立人的信仰,讓道德成為個人之本性,個人之生命,個人之所是的一部分,個人的必然的選擇而不是一直要強調。
品德是一種財富。據(jù)說有個人想成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一時心熱,便給了他一籃子品德。那個人苦惱地說: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錢呀!上帝說:沒錯呀,我給你的是品德,因為品德能給你換來金錢呀!那個人不解地回到人間,廣泛散布上帝給他的東西。幾年后,他果然成為一個大富翁。盡管這是人們杜撰的故事,但它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品德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品德是金。
“頭頂燦爛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生如夏花,哪怕凋謝,也要璀璨綻放;即便是微弱的光,也要照亮屋角;即便是欲熄的火,也要溫暖瞬間;堅守道義,不畏雷電雪霜;天荒,心不荒;地老,愛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