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雖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逐步實現(xiàn)教學的網絡化,不僅是21世紀教育現(xiàn)代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也是語文學科克服自身弊端,進一步實現(xiàn)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本文要探討的就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使之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從而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相關問題。
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充分運用歷史資料和現(xiàn)實資料,擴大知識容量,還可以通過聲音、畫面拓展語文教學中的信息通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習的積極性。例如,五年級上冊《海上日出》一文中用了大段篇幅來描繪海上日出的美麗畫面。針對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海邊、對海上日出沒有形成形象認識、學生單憑想象難以形成具體可感的形象這一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休播放關于海上日出的風光片,并配以簡潔的文字解說。隨著畫面的出現(xiàn)、音樂的響起,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文朗誦,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此外,我還提供了一些網址,指導學生課外到相關網站去瀏覽有關大海的圖片、視頻文件、文字說明等內容,幫助學生勾畫出對海上日出景觀特點的形象化認識。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輕松有趣多了。
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情感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經典著作,是用來指導學生鑒賞、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極好材料。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队|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我在教學時播放了有關春天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錄像,讓學生面對著絢麗多彩、聲色并茂的畫面進行朗讀,用心靈去感受盲童的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天地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他們在課外利用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多種媒體,憑借教育軟件、校園網、資源庫等,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想廣泛閱讀、多方涉獵是較難實現(xiàn)的?,F(xiàn)代信息技術在這方面有極大優(yōu)勢,它可以極大拓展學生閱讀選擇的空間,讓學生獲得較大的選擇自由。多種媒體的綜合效應,還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完成語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吸納和輸出語文信息的質量,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都由教師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各類學習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
我們相信,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只要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找到其與教育規(guī)律的契合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和優(yōu)化語文教學,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