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紅偉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11-01
一、什么是幼兒美術欣賞
幼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美好事物,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培養(yǎng)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幼兒美術欣賞教育的目標:一是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和具體作品的欣賞,初步感受對稱、節(jié)奏、和諧的美,喜歡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二是初步感受周圍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美術作品的造型、色彩以及構圖等的表現性,并產生一定的情感;三是初步感受美術作品中的形象、主題、內容的意義,了解美術作品的如何表現現實生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四是體驗美術欣賞活動的樂趣,能積極投入美術欣賞浩劫;五是能用自己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和評價成人與同伴的美術作品。
二、為什么要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
愛美是人的本性。幼兒純真好奇,用極大的熱情去探索周圍的一草一木,但這并不是說幼兒一生下來就具有對美的敏感性。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是有個體差異的。由于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是其以后進行藝術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前提,所以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欣賞力。
首先,幼兒認知美和欣賞美是需要時間和方法的。美的欣賞具有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隨處可見,但幼兒對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幫助其提高審美能力,達到審美目的。
其次,美術欣賞能豐富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視野。人們既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世界,也可以用藝術的方法來認識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后者是具體的形象思維活動。三至六七歲幼兒的思維特點就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是需要用藝術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因此,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教學可以了解許多個人經歷無法得到的豐富知識。
三、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策略
(一)為幼兒選擇適宜的美術欣賞內容
歌德指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養(yǎng)成?!币虼耍處熢跒橛變哼x擇美術欣賞內容時,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要遵循高度藝術性,盡可能用名人名作,或者是為社會公認的、有藝術欣賞價值的作品
①可以選擇形式感強的美術作品。
如繪畫中色彩明亮的、陰郁的、歡快的、悲傷的,體現鮮明色彩個性的作品;構圖富于節(jié)奏,韻律的作品等等。如梵·高的《星空》、馬蒂斯的《舞蹈》等非具象的、無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兒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追求,容易為孩子所接受。
②可以選擇大量的山水花鳥,風景靜物作品。
山水風景作品能激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如有的名家喜歡畫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這恰恰與幼兒經驗相吻合,齊白石畫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畫的熊貓等均深受幼兒的喜愛。
③可選擇各種風格流派的作品,使孩子們從美術的各種表現方式中感受到各種形態(tài)的美。
如齊白石《秋色有香》中國寫意畫的意境美,梵·高《向日葵》、雷諾阿《金發(fā)少女》等西洋古典畫的通真細膩美等等。
2.要考慮本班幼兒的興趣與理解能力,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和幼兒感興趣的美術欣賞內容
幼兒喜歡熟悉的物體和明快、簡潔的作品風格。作品的內容是否客觀地、真實地再現了現實世界,作品的色彩是否豐富、鮮艷,是幼兒判斷作品好壞的兩個重要標準。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幼兒的已有經驗,以及他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盡量選擇那些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接近的形象與內容,以利幼兒理解和接受。
3.要綜合考慮幼兒年齡和個體差異,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有不同的要求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幼兒往往關注作品的內容美而忽視形式特點。在幼兒自發(fā)的欣賞活動中,他們僅僅滿足于作品中畫了些什么,很少有意識地注意到作品的其他一些形式審美特征,也很少有意識地把一幅作品當作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來欣賞,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選擇欣賞內容時,要盡量考慮到幼兒的年齡與個體差異,對于一些審美水平較低的幼兒,可以選擇畫面內容豐富、象征意義較淺的作品。
(二)開展幼兒美術欣賞的一般流程
一般來說,一次完整的美術欣賞活動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整體感受,自由地談論
對藝術作品的初步印象,是兒童進入美術欣賞的第一步,這一步應把兒童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yōu)先位置,由此出發(fā)再來討論其他問題。如在米羅《哈里昆狂歡節(jié)》的欣賞活動中,教師出示這幅作品,兒童就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一片“哇!”的驚呼,他們是被畫面鮮艷豐富的色彩、各種奇特的、不規(guī)則的圖案所吸引住了,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這是未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覺體驗,它伴隨一種創(chuàng)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兒童產生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面對兒童的這種表現,教師如果選擇制止、阻攔甚至訓斥兒童的隨意和不守規(guī)矩的態(tài)度,就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妨礙兒童良好的情緒體驗和審美心境的形成。此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和激發(fā)兒童的表現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和兒童一起做出真實的反應,拉近與兒童的距離。
2.回到整體,較深入地討論作品給人的感覺
這是又一次的整體感受,它建立在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之上,與第一印象相比更為深刻和到位。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與總結,或者請幼兒猜猜作品的名字(或為作品起名字)來進行。因為幼兒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常會感受到一些成人沒有感受到的東西,說出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話。此時教師應當肯定幼兒的想法,重視每個幼兒的個性表現并及時給予贊揚與鼓勵,讓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傳達的信息的體驗和理解,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迸發(fā)新的火花。最后教師可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從整體上理清思路、加深體驗。
3.創(chuàng)作與作品評議
當幼兒感受和欣賞了大師的作品后,幼兒同時也就產生了創(chuàng)作的愿望,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情至所歸的事情,不能忽略,也不可強求??梢阅7麓髱?,也可以效仿大師的作畫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之后的評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是整個活動的必要和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另外一種欣賞活動。評議可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幼兒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或放在展示板上進行展示,并小聲地互相談論和評議;整個創(chuàng)作活動結束后可以請小朋友們自由走動,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便于幼兒把對名作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們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來,也使兒童有一種自豪的體驗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