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呢?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獲得了具體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收獲,即使教師付出再多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一、指導學生做充分的課前準備,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
科學課上有很多東西是要提前一天有時甚至更多時間做課前準備,才能在課上充分理解和操作的。比如冀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1課《種茄子》這一課,就需要學生在開學初兩個星期左右開始在家長的幫助下練習播種,并每天做觀察記錄。這樣,等到上課時學生對這一課的知識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認識,教學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如果提前沒有布置好的話,那么這節(jié)課是無法完成預設目標的。
另外,就是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機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指導者。給孩子提供多樣的學習形式,建立以個人自學為主、多種形式并存的“開放式”“探究式”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多年的實踐說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格、性別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xié)調和諧”的原則,引進“小組教學”,為學生編排小組,做實驗時4人一組,把個人自學、同桌討論、小組實驗、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互相討論,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交流啟發(fā),集思廣益,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小組實驗,孩子們學會了實驗中共同承擔責任、分享經(jīng)驗的樂趣,認識到個人的智慧離不開集體,學生協(xié)作的意識初步形成。通過相互交往,能夠提供給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yǎng)團結合作、相互競爭的精神。
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盡可能讓他們自己觀察、思考記錄、交流,使他們都能夠做學習的主人。學生有足夠支配的學習時間,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保證。發(fā)現(xiàn)學習的過程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只有學生有了足夠自己支配的時間,才有可能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進行學習。課堂教學中,充分給孩子們當家做主的權利,讓孩子們體驗沒有教師全面指導,自己獨立獲取知識的艱辛,了解當科學家的艱難,這對學習也是一種收獲。
二、教學語言的表達技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教師良好的教學語言修養(yǎng)與表達技巧,常常使教學效果錦上添花,相反,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不清,沒有感染力,往往導致教學的失敗,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學語言表達藝術應該成為教師自覺的追求。
(1)生動的感染力。教學的語調要情真意切,富有情趣、充滿感情色彩,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課時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能維持15分鐘~2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以趣味性的教學語言藝術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聽課上。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以生動的表述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吸引著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2)避免使用傷害學生自尊的語言。在科學課上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去親手操作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你的一句話可以使學生對你又敬又愛,反之也可能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損傷。學生犯了錯誤或是回答錯了問題、表現(xiàn)不好等,不一定要用責怪的方式才能使學生改正,尤其是不要用過于傷人的語言,比如:笨死了、榆木腦袋、缺心眼等。這些詞語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極大地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而且使學生的心理情緒消極,學習積極性受影響,不敢再大膽嘗試和科學猜想,嚴重傷害到師生的關系。所以,要避免使用。
(3)身體語言的應用。身體語言也是教師在上課時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師的面部表情要生動自然,你的一個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鼓勵信任的話語都是學生探索科學的動力。她能使學生心里充滿溫暖、親切和自信,消除緊張、不安和焦慮,勇敢地去和教師配合,開開心心地探索科學的奧秘。
三、恰當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
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及時接收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
要拋棄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靠學生的一張試卷來判斷一個學生學習效果好壞。首先,課堂中的評價要多元化。比如三、四年級段,可以進行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的專項性考察,在五、六年級段可插入實驗方案的設計比賽等。同時,在學習告一段落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可采用口試、筆試和現(xiàn)場操作等方法,著重檢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嘗試在期末考試中實行免考,如平時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可以不參加期末考試,這是給學生的榮譽,肯定了學生平時的努力學習和優(yōu)秀表現(xiàn)。其次,準備一個課堂行為表現(xiàn)記錄本。將學生在課堂探究活動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如獨特見解、科學創(chuàng)意)及時記錄在案,供總結性評價時參考。這一評價方式雖然簡單,但與學生朝夕相伴。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爭取進步。第三,采用評優(yōu)激勵法。學期結束時,由師生根據(jù)上述的評價總和,民主評議??梢赃x出單項先進分子,如“最佳觀察小能手”“最佳記錄者”“最佳操作手”,及綜合性的榮譽稱號,如“小小科學家”“科學小博士”。
總之,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對教學科學這一門學科的教學方法的摸索與追求,也應該是無止境的。只要老師心中裝著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平時勤于積累與反思,認真對待每次科學探究活動,把握和珍惜每次教學研討,科學教學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寬城滿族自治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