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理清文章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前因后果和發(fā)展過程。
3.從草船借箭一事上,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你們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嗎?哪部名著當中的哪部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jié)改編的故事《草船借箭》。(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從這個題目中,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神機妙算)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圈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然后小組交流體會。
2.學生匯報。
3.預設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p>
①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一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②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而不是湊巧碰上的?(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文字:“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似乎可以改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你覺得行嗎?好嗎?為什么?
③你看到了怎樣的諸葛亮?
諸葛亮憑借天氣,找準了借箭的時機,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我們剛才通過抓前后句聯(lián)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請大家再用這種方法,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lián)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預設二: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p>
①課文話語前的提示語,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說,諸葛亮在笑什么?
②在借箭過程中,如果能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詞語,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你們能聲情并茂地讀出人物的語言嗎?請試一試。
③你又看到了怎樣的諸葛亮?
(引讀)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所以周瑜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預設三:順風順水。
諸葛亮是如何做到讓船順風順水的呢?(教師出示示意圖,學生試講)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
指名讀句子。
(引讀)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jīng)過時,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時,你又見到了怎樣的諸葛亮?
6.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7.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再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 ,我真比不上他!”
2.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讀一讀《赤壁之戰(zhàn)》相信就有答案了。
板書設計
12.草船借箭
算準天氣胸有成竹
諸葛亮算準人心有勇有謀
算準地理信心百倍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