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許多語文教師他們在上語文課的時候,都會體現(xiàn)出一些的共同特點。他們在上課的時候把教師的授課作為了學習的中心內(nèi)容,以板書和多媒體作教學手段,以各種方式讓學生接受他們傳授的知識,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隨著時代及社會對人才要求,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不利于學生自由思考和個性發(fā)展。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就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自主學習,有一位教育家給的答案是:自主學習是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diào)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依據(jù)需要與自己的條件可以自由地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并且在學習活動時來通過自我調(diào)控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通過這位教育家的觀點,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能動性、選擇性和獨立性等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想獲得知識和技能,就得通過親身嘗試、探究、實踐。這種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建立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自主學習是有特定教學原則的,即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指導原則貫穿我們教學的全過程。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要在集體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
有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把每一位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我認為,自主學習要在集體范圍內(nèi),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并通過交流使全體學生得到集體性的進步。
加強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如果一群人問路,我們就要指給他們路的方向和走的方法,不是帶著走到那兒,目的地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還有,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具有反饋性。反饋能及時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然后對自己的學習行為修改;反饋能及時地讓教師了解教學效果,對教學過程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提高教學效率。我深信,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展現(xiàn)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
二、開放課堂和“快樂”課堂能提高教學效率
1. 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能把課文障礙掃除
語文教師要重點提出預習的重要性,并給予一定的預習指導,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好方法之一就是寫自學摘要,摘要可以分為三方面:(1)通讀全文。知道課文的題材,寫了什么內(nèi)容。(2)知道音和詞。通過工具書掃除字和詞的障礙。(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學生的課前預習,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但這種預習是以學生個體活動為主的,學生的體驗還比較膚淺。
2. 學生可以在形式多樣的課堂模式下快樂地學習
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的高低體現(xiàn)在課堂的知識量方面。很多學生喜歡知識淵博、語言幽默的老師,這樣的教師能吸引更多學生進入語文課堂。
例如李白的《行路難》,如果與歷史知識相結(jié)合,將他的遭遇和他的清高,和學生交談,學生很快就能理解“雪滿山”“冰塞川”的意思了。再如講解《馬說》中的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時,教師可把平時的詼諧語言結(jié)合在一起,幽默地得出結(jié)論:吃不飽看書沒有力氣。這樣,就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熱愛語文,明白語言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思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減少評價標準,探討學生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四,支持、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學習方式,不抹殺、不否定他們在學習中有思想、有創(chuàng)造的問題,更多得給予反饋、好評。但是初中的學生很容易情緒化,處理問題和在學習中還不理性,他們的行動極易受感情與認識的左右支配。因此,教師除了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之外,還要設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
作為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的方式來引導、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比如可以講名篇和名人故事,也可以把其他學科內(nèi)容引進語文課堂等。這樣在講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慢慢體會成功的快樂,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自主學習不能完全脫離教師,必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運用一定的方法,更好地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
與此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在詩歌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誦讀,舉行朗誦比賽;在散文教學中,讓學生模仿優(yōu)美句段,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在戲劇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文中角色進行表演。不同的課堂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自主學習的最后升華靠拓展延伸,感受別樣的世界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闭Z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預習、學習、復習,還要對課外閱讀給予一定的指導,使其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對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將語文學習拓展到課外。
1. 《語文課程標準》,是很好的教材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初中學生三年內(nèi)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計算結(jié)果就是,學生平均每月的閱讀量要不低于72 000字,平均每天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 400字。一名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容易達到這個標準,條件好的地方,學生的閱讀量完全會有更大的突破。
2. 圖書館,可以作為最好的資源
初中生有很旺盛的求知欲,他們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獲取和儲備知識。所以,教師可以要求班里的學生走進圖書館,讓他們廣泛獵取,遨游在文學的海洋里。
3. 社會,是最好的社會資源
教師要將生活中的一切語文資源運用好,來引導學生讀書。如可以指導學生觀看一部由文學名著改編成的電視劇,也可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也可利用講故事、精彩片斷的介紹等,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
總之,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最佳途徑是自主學習,我們只有把語文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造,學生的素質(zhì)才能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才更能體現(xiàn)生命的活力。
(盧龍縣潘莊鎮(zhèn)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