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瑩
摘要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加速了社會信息化的步伐,在學校內也推動著教學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乃至理念的深刻變革,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立足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來提高教師教的能力和學生學的興趣,實現(xiàn)教師學生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師共同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不僅加速了社會信息化的步伐,更使傳統(tǒng)教育技術形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從而對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思維定勢帶來強烈沖擊,推動著教學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乃至理念的深刻變革。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所以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掌握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教學方面的理論和技能,更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做到“邊研究,邊實踐”,使各種教育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發(fā)揮最佳效益,師生共同提高。
筆者曾經做過一節(jié)沈陽市信息技術觀摩課——《今天我做小導游》,在取得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
1 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具有更新快、應用性強等特點,教師不能生搬硬套大綱和教材的目標要求,所以我決定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首先就要有個引人入勝的導入,上課伊始,為了使學生集中精力,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進入學習狀態(tài),我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中國旅游”的展示課件,并在導語上做精心的設計,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等,讓我的課能象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從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探究性傾向,并誘發(fā)他們對高層次學習的需求。
2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有趣味又苦澀難學的學科,若是脫離實際操作只講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定會覺得乏味。新課標強調信息技術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將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筆者在選擇教法時嘗試建立多種互動的教學模式,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時間、空間去實踐,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學習體驗。綜合教學除了班級授課,還有任務驅動、合作學習、個人自學等,除了課堂教學,還有課下搜集信息、調查訪問、以及其他實踐活動。在教學中,可適當采用一種形式,或同時并用幾種形式。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快、更高質量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學習方式。由于筆者所授課班級為有多種國籍學生的國際班,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學生按照國籍不同分為櫻花組、無窮花組、紫荊花組,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很感興趣,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其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3 精彩紛呈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精心設計的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樂在其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實踐。
這節(jié)信息技術課整和了語文、地理、歷史等多個科目的學習內容,蘊含了多個國家、地區(qū)的豐厚的文化,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滲透了日韓以及香港生動的人文精神和旖旎的美麗風光。教學時,在按照國籍分的三個小組中,每個學生分別扮演導游、資料搜集員和小小制作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課堂氣氛異?;钴S。在不知不覺中,學生體會了朋友間的合作的重要性和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培養(yǎng)了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人文品格的修養(yǎng)。
4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具備熟練掌握、駕馭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的專業(yè)素質?;ハ嗪献鳌⒐餐瑓⑴c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一節(jié)好課的順利進行。所以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課下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在課上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思考、探究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興趣,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有模式,不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