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一直以來,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預(yù)設(shè)取得課堂教學的滿堂喝彩是英語教師一直以來的追求。在“目標—過程—結(jié)果”的演變序列中,除了預(yù)設(shè)的精彩外,伴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會萌生出許多無法預(yù)料的小插曲,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yīng)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毙抡n改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愈發(fā)呈現(xiàn)出“開放”和“彈性”,學生思維活躍,隨時會有新的情況和意外的挑戰(zhàn)。若我們善于捕捉,善于利用,那么這些“陰暗的角落”也會照射到燦爛的陽光。
一、陽光出現(xiàn)在“偶然”中
課堂中常會發(fā)生一些被認為是干擾課堂教學的事件,若教師能夠巧妙地將這些偶然叉開的“枝節(jié)”轉(zhuǎn)化為積極的動態(tài)教學資源,是可以服務(wù)于課堂教學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
在一節(jié)英語課上,我正在教學Is this /that…?這個句型時,忽然有個學生舉手報告說:“老師,我撿到一把鑰匙!”瞬間,所有學生的眼睛都轉(zhuǎn)向了這位學生手里的鑰匙,但沒有一個學生站出來認領(lǐng)。我便指著鑰匙詢問這位學生的同桌問:“Is this your key?”得到的回答卻是:“No,it isnt.”于是我便讓這位學生和他的同伴去尋找失主,以下是他們的一段對話。
S1:Hi,×××,Is this your key?
S2:No,it isnt.
S1:(追問,指另一位男孩)Is this his key?Can you help me?
S2:Sure.Hello,×××,What colour is your key?
S3:Its yellow.
S12:Is this your key?
S3:Let me see.Yes,its my key.Thank you!
S12:Not at all.
這一小段對話占用不到一分鐘時間,不僅十分巧妙地處理了一個突發(fā)事件,而且引導(dǎo)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靈活地運用了“Is this /that…?”這個新授句型,通過適當?shù)財U充語言材料豐富了會話的內(nèi)容,使會話的完整性得以實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丟鑰匙的學生是一位平常不愛說話的后進生,通過這樣的尋失主的活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實踐能力。
二、陽光出現(xiàn)在“錯誤”中
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和行為就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資源,即使是他們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錯誤,只要巧用,就可以成為資源。
例如,對于“This is bookmark for you.”這樣一個錯誤的表達,教師就不能簡單地將句子中的bookmark和is位置互換,而應(yīng)該想到學生已習慣this作主語,is做謂語,這時,教師不妨將這個句子板書下來,然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T:Whats for you?
S:Bookmark!
T:Which bookmak,this bookmark or that bookmark?
S:This bookmark.
T:(板書)This bookmak is for you.
(指著黑板上開始寫的錯誤句子):Is it right?
S:No.Its wrong.
然后讓學生比較“this bookmark”和“This is a bookmark.”的中文意思,如此處理,不僅糾正了錯誤,還將其轉(zhuǎn)化為積極的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從而在糾正錯誤的同時讓全班學生都能夠受益,可謂一舉兩得,妙舉生花。
三、陽光出現(xiàn)在“信息差異”中
小學生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我們常??梢钥吹綄W生對于同一問題或抽象圖案有不同的回答。這樣就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差異。毫無疑問,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信息差異可以作為動態(tài)生成資源。
某日,一位老師的公開課上,學習一些關(guān)于飲品的英語名稱,以及用飲品等招待客人的日常交際用語。老師先和孩子們一起復(fù)習學過的表示水果的英語單詞,然后學習表示果汁的詞匯,進而學習相關(guān)的日常交際用語:A glass of … juice?Yes,please./No,thanks.等等。老師先運用簡筆畫呈現(xiàn)學過的水果類單詞,并引導(dǎo)學生運用學過的句型“Look!I can see…”到前面來指著圖片英語復(fù)習那些已經(jīng)學過的水果類單詞。最后她呈現(xiàn)的是芒果,老師問:“Whats that in English?”學生答:“Its a mango.”接著,老師在黑板上準備畫一個橢圓,下面就有學生插嘴說:“Its a mango.”老師回頭看了那孩子一眼,問:“Yes?”學生答:“Yes!”然后老師在橢圓下又畫了一個較小的橢圓,再問:“A mango?”學生答:“Yes,its a mango too.”老師溫和地沖孩子們笑笑,說:“Maybe(可能).”然后,老師通過線條,將兩個橢圓連起來變成一個玻璃杯,再問孩子們:“Two mangoes?”這時,孩子們知道上當了,但他們的注意力被老師富有動感的情景語言所吸引了,他們完全進入了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語言環(huán)境中,老師在玻璃杯畫面上寫上“glass”字樣,再引領(lǐng)學生學習新的學習內(nèi)容:glass→a glass of...→A glass of mango juice?Yes please./No,thanks.孩子是天真的,剛剛復(fù)習了表示芒果的英語單詞,又看見一個形似芒果的橢圓,按照慣性的思維,他們認為那也是芒果,純屬情理之中。他們插嘴,那是因為好表現(xiàn)自己,而“好表現(xiàn)”對于語言學習又是何等可貴。這位教師的機智在于巧妙地運用了這位孩子的信息差異,適時運用了孩子的慣性思維,到最后又打破了孩子們的慣性思維,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英語語言學習活動的熱情,鞏固了記憶效果。由簡筆畫構(gòu)成的板書成了孩子們記憶中的“影集”,也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四、陽光出現(xiàn)在“再認知”上
學生在對語言知識的再認知上,常會迸發(fā)出新的思維火花,只要我們善于引導(dǎo),那么不可預(yù)約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
在一節(jié)課上,學生學會了購物交際用語:
A:Can I help you? B:Id like…,please.
A:What about…?B:Yes,its nice.How much is it?
A:…yuan,please. B:Here you are.
A:Thank you.Goodbye.
接下來是小組合作編演新的對話的時間,學生在討論編排的時候就提出:“老外買東西不用找零錢嗎?多出來的錢是給的小費?”我聽了就樂了:“當然要找零錢啦!”“如果要找零錢的話,該怎么說呢?”于是,我又將如何找零錢的交際用語教給他們,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因為他們對自己找到的話題和書上沒有的內(nèi)容更感興趣,后來學生們編演的對話就更加有現(xiàn)實生活的“原汁原味”了,操練活動更是精彩迭現(xiàn),擴充的情節(jié)也更多更豐富了。
五、結(jié)語
教學中,預(yù)設(shè)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不是不可調(diào)整的,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學習的狀態(tài)、條件隨時會發(fā)生變化,當條件發(fā)生變化時,目標和內(nèi)容需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接納始料未及的信息。面對預(yù)設(shè)之外的“意外”,我們必須善于捕捉生成性資源并即時納入臨場設(shè)計之中,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才能使教學絕處逢生并充滿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