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的父親邵荃麟與胡風

        2012-04-29 04:06:57小鷹
        粵海風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胡風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觀

        小鷹

        爸爸與胡風的私交一直是不錯的。

        1978年底胡風在四川獄中服刑時所寫的最后一篇思想?yún)R報《從實際出發(fā)》[1]中曾這樣講到邵荃麟:

        1942年在桂林,和邵荃麟從過去的認識關(guān)系變成了熟識的朋友。他對當時文藝上的虛浮風氣也很反感,同情我對文藝的看法。

        胡風在“文革”后寫的回憶錄[2]中又說到在桂林時:

        我常去邵荃麟家,他當時是地下黨負責文藝方面的領(lǐng)導人之一。在上海左聯(lián)同事時就認識(那時他就和葛琴在一起了),在武漢他又給我來信并給《七月》投稿。我用了他的稿,我們兩人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在桂林又見到了,大家都感到高興,我常去看他,有時就留下吃飯,談公事談私事態(tài)度都極友好……我和他在文藝問題的看法上從來沒有對立的意見,我認為他是理解我尊重我的。

        的確,在40年代初期,荃麟對于文藝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是贊同胡風關(guān)于“藝術(shù)應該是人的心靈的傾訴”的觀點[3],而在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批評上,例如,對曹禺劇作《北京人》的成就和不足,他們也有著共鳴[4]。

        此外,從1941年起荃麟便一直關(guān)注著“文化界的冷落傾向”[5],努力追究為什么“文藝運動在朝低潮走”[6],為什么在桂林會顯現(xiàn)“文化虛胖病的現(xiàn)象”[7]。除了伴隨政治低潮、戰(zhàn)時物質(zhì)困難、“思想言論上的缺乏自由”等外部原因以外,他多次指出這是由于“思想的貧乏”[6]、[7]、[8]、[9],“文化的戰(zhàn)斗精神遠不如以前”,以至于“在克服主觀主義的斗爭中,卻產(chǎn)生了純客觀主義的傾向,頗有一種無所為而為的樣子。為了適應客觀,結(jié)果卻忘記了改造客觀的任務”。[7]顯然,這些問題也正是胡風所關(guān)心的。然而,胡風認為克服這種傾向的辦法在于提倡“主觀精神和客觀真理的結(jié)合或融合”,提高作家的“生命力”、“精神突擊力”和“人格力量”,也就是說要強調(diào)“主觀戰(zhàn)斗精神”。1945年初胡風在《希望》雜志的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舒蕪的哲學論文《論主觀》,片面和抽象地強調(diào)了主觀力量、主觀意志的作用,從而把他的文藝見解更提到哲學的高度上來表達。此后,荃麟與胡風在文藝思想和哲學觀念上就有了較大的分歧。荃麟認為,抗戰(zhàn)中后期文化工作者思想上的空虛正是由于和廣大人民戰(zhàn)斗生活的脫節(jié)狀態(tài)而造成的[10],因此所謂“主觀精神”“必然是要在實際的斗爭中間去取得,必須是在具有一定的進步政治傾向及立場,和在一定的社會基礎(chǔ)上才能獲得……離開了這一前提,即離開了主觀精神的社會基礎(chǔ),去強調(diào)主觀精神與客觀事物的緊密結(jié)合,可能使我們走到超階級超社會的唯心論泥沼中去?!盵11]他又說:“近年來文藝上常常有人提出要加強我們主觀的戰(zhàn)斗熱情和主觀作用。這其實極重要,但是我們所說的主觀戰(zhàn)斗力量,并不是像尼采的那種超人主義,也仍然是從客觀的社會斗爭中產(chǎn)生出來的。只有從群眾的戰(zhàn)斗中間才能汲取才能鍛煉出個人的戰(zhàn)斗力量?!盵10]

        這些文字都是荃麟在40年代中期針對胡風文藝見解的婉轉(zhuǎn)批評。當時這個問題已成為重慶思想界的一個熱點,除了報刊和私下的交流之外,還為此專門開過好幾次文藝座談會,甚至連周恩來也介入了討論[12]。據(jù)后來被打為“胡風分子”的詩人彭燕郊回憶[13]:

        引起軒然大波的是舒蕪的《論主觀》發(fā)表。有一次胡風來了,正巧喬冠華也來了,他們?nèi)司瓦@個問題爭論了一個下午,吃過晚飯又繼續(xù)爭論,喬冠華和荃麟好像都未能說服胡風,我是后輩,而且也不懂理論,只有在一旁聽的份兒,沒敢插嘴。后來,荃麟曾對我說胡風走得太遠了,《希望》還是辦成一個純文藝刊物好,不過他也知道,胡風是不會接受誰的“勸告”的,他就有這么執(zhí)著。

        作家艾蕪也回憶過重慶的這一段思想批評和論爭[14]:

        在重慶期間曾對胡風進行過批評,我沒有參加這個集會,因為我住在南溫泉鄉(xiāng)下的農(nóng)村,距重慶還有四五十里之遙。但整個的過程,都由邵荃麟詳細地向我介紹過。他告訴我批評胡風的情形,還拿一本雜志給我看,上面有篇胡風的短文《警察文學》。他指著文章說:“胡風受到批評之后并不服氣,還諷刺我們搞警察文學。這個人很難處,跟我們走不到一起?!彼f的時候,并不疾言厲色,只是現(xiàn)出憂郁的神情。

        1979年胡風在《我的小傳》里回顧這一段歷史時寫道[15]:

        由于失察并想引起論爭擴大整風影響,我發(fā)表了舒蕪的帶唯心論傾向并寄寓反黨情緒的哲學論文《論主觀》等。反教條公式主義和客觀主義一向引起的對我的不滿,借這個問題發(fā)泄了出來,給我構(gòu)成了一個流傳了三十多年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罪名。以至弄到《希望》都不能出版。

        1948年3月在香港文委的領(lǐng)導下,由爸爸主編的《大眾文藝叢刊》首輯發(fā)表了經(jīng)“本刊同人討論、由荃麟執(zhí)筆”寫成的《對于當前文藝運動的意見》。這篇文章除了對過去文藝工作作了自我批評和檢討之外,也批評了當時進步文藝幾種傾向之一的胡風等人“主觀論”的文藝思想。此后,喬冠華和胡繩也有文章批評胡風等人的文藝觀點和作品。這個刊物在大陸文藝界有較大的影響,于是也引出胡風派同人的一些回應文章。1948年秋天,胡風在上海出版《論現(xiàn)實主義的路》,算是對香港批判的答辯,而爸爸在年底于香港也發(fā)表了長文《論主觀問題》,雙方都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對文藝和哲學問題的觀點。不過,因為當時正值時局大變時期,新中國即將成立,這場自重慶開始的思想論戰(zhàn)再次被擱置下來。然而無論是在重慶還是后來在香港和北京,爸爸對胡風的批判始終局限于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言辭雖然尖銳,但還是屬于批評討論的方式,是作為思想交鋒而不是政治問題。在《論主觀問題》一文的最后,爸爸還特別說明[16]:

        但是我們也應指出,即主觀論者的這些理論,是針對著抗戰(zhàn)中后期文藝上教條主義的傾向而提出,這在動機上說是很好的,因此這種思想在反抗黑暗的意義上,未始沒有它的作用,即在今天,也不應完全抹殺它某種程度的作用,但是由于他們只把病象當作病源,沒有更深入去追求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原因,同時也不是從現(xiàn)實革命形勢發(fā)展與要求上去把握問題,他只是以一種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去對待另一種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因此,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其本身思想也成為一種偏向。

        應當提一下,荃麟和胡風在文藝思想上的分歧是在40年代中期就已逐漸形成了。在談論荃麟和胡風的這段關(guān)系時,有人認為,荃麟“40年代在重慶時曾贊同胡風的文藝思想,后來到了香港,受到批評,轉(zhuǎn)而撰寫長文批評胡風”。(李輝,《文壇悲歌》,1998年)更有人抓住只言片語便推斷說:“但一個月后,邵荃麟就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不久之后他就改弦易轍”,“借助這篇文章(指1948年3月的《對于當前文藝運動的意見》,引者注),邵荃麟洗刷了自己的異端色彩,重新回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統(tǒng)陣營?!?劉衛(wèi)國,《邵荃麟與胡風》,2010年)這些派定荃麟是個“見風使舵”的角色的說法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主觀臆想。

        1948年末國民黨政府在大陸上敗局已定,中共香港工作委員開始統(tǒng)籌安排,動員留在國統(tǒng)區(qū)的民主人士和文化工作者前來香港,然后分批秘密轉(zhuǎn)移到解放區(qū)。茅盾、郭沫若等早已成行,胡風則對在香港工委的喬冠華、胡繩等人心存介蒂,疑心這是香港一方誘他投筆的狡計,決心留在上海寫完自己答辯的書。后來在香港方面反復催促之下,胡風終于于12月13日抵達香港。喬冠華、邵荃麟、馮乃超等非常高興,他們設(shè)晚宴招待了胡風。半月余后,經(jīng)香港工委安排,胡風即告別友人離港北上,進入了東北解放區(qū)。

        胡風在1983年修訂加注而最后定稿的詩篇《懷春室感懷》中,以《記勝事》一首回顧解放前夕自己“秘密脫出舊中國,轉(zhuǎn)道廣州、香港由海路進東北解放區(qū)轉(zhuǎn)北平參加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并借以表示對當時在香港的邵荃麟同志、龔澎同志、喬冠華同志的悼念,對周而復同志、葛琴同志、引我進解放區(qū)的桂蒼凌同志的謝意”。在對其中詩句“且擲離情留背后,謹抒遠慮注毫端……何期夜話披肝膽,屢浴晨曦舞莫干”的解釋時說,“‘謹抒遠慮,指友人們的批評和我的回答……第四聯(lián)上句指,一到香港我就把在舊中國無能拋掉的一切顧慮拋掉了,我自己的談話是沒有顧慮的,友人們的談話也是無顧慮的,下句不過是表示我的一點心情而已,實際上,我只是陶醉在勝利的歡樂里面……”而他對《記往事(十四)》一首中“懷人遠寄天非遠,盡我沉思夜不寒;彼此情殊當互究,親朋愿合定相干”的詩句作注時,更明確地指出:“后兩聯(lián)也是指香港友人們對我的批評和我那時寫的回答。在大目標(愿合)之下,對具體問題是常常會‘彼此情殊的,除了采取‘百家爭鳴(互究)的方針外,是無法解決也無法消除的?!?/p>

        盡管他們在文藝理論問題上始終未能取得一致,爸爸與胡風彼此仍然保持友誼,正常來往。胡風也記得[17],1950年國慶節(jié)后,爸媽請他、馮雪峰、胡喬木和喬冠華等人來家里一起吃螃蟹。香港打完筆仗,并非從此就是“勢不兩立”的仇敵,友人重聚北京,仍能同桌酌飲、切磋。這就是當年這批文人的風范和度量。

        解放后我在家里還見過胡風幾次,他喜歡吃媽媽做的“獅子頭”,他的大臉盤、大嗓門和大聲笑給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1953年爸爸任《人民文學》主編,胡風任編委,他們還在一道工作,關(guān)系也不錯。涂光群回憶道[18]:

        每次開會,荃麟總要關(guān)照編輯部的人去請胡風,并讓他暢所欲言地發(fā)表意見,不要使他感覺到對他有什么不同對待(那時報紙上已有文章批評他的文藝思想了)。

        這一點也得到巴金的佐證。巴金在《懷念胡風》[19]一文中寫道:

        我第二次從朝鮮回來,在北京住了一些日子,路翎的短篇《初雪》剛剛在《人民文學》上發(fā)表,荃麟同志向我稱贊它,我讀過也覺得好,還對人講過。后來《洼地戰(zhàn)役》刊出,反映不錯,我也還喜歡。

        爸爸是一個沒有宗派或門戶之見的文學評論家。1944年他曾熱情地推薦年僅22歲的青年作家路翎的成名小說《饑餓的郭素娥》。[20]

        對于當時已有“胡風派”之稱的路翎,爸爸能夠這樣堅持原則,不“因人廢言”、不“因人廢書”,這是一種何等的胸懷!

        全國解放之后,從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會到1953年初的《文藝報》,陸續(xù)有過座談會和報刊文章對胡風文藝理論點名或不點名的公開批評,然而期間胡風有關(guān)的兩篇文章卻為中宣部壓住不被發(fā)表,理由是“其中對自己的文藝思想毫無批判”。胡風自然不服,在1954年7月他就文藝問題寫了三十萬言的意見書呈交中共中央,批評文藝工作中的宗派主義的領(lǐng)導體制和庸俗社會學、機械論的文藝觀點,提出辦同人刊物,廣開言路等建議。這完全是學術(shù)上正常的爭鳴或正當?shù)姆磁u,而且是出于對文藝問題的關(guān)心和對共產(chǎn)黨的信任才寫就的。然而,他的這些批評意見顯然是與當局的文藝方針相左,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頗具有挑戰(zhàn)性。

        但是,胡風的這份意見書本身并未即刻引起毛澤東的注意,此時毛正在關(guān)注《文藝報》和文藝界的一些領(lǐng)導人在《紅樓夢》研究上“壓制馬克思主義新生力量,投降資產(chǎn)階級權(quán)威”的問題。1954年10月在毛作了關(guān)于兩個“小人物”的批示之后,《文藝報》受到報刊和會議批評,一些文藝界的領(lǐng)導人也作了檢討。但是胡風等人卻誤認為這是中央聽信并同意了他的意見書的結(jié)果,隨即在文藝方針和人事關(guān)系上發(fā)表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講話。這樣一來,不但干擾了運動原定的目標和方向,而且激化了過去累積的矛盾。1954年12月8日周揚在對《文藝報》問題作題為《我們必須戰(zhàn)斗》的總結(jié)發(fā)言時,把胡風也當作了斗爭對象來批判。1955年1月中央索性把三十萬言書交《文藝報》發(fā)表,供“公開討論”,引得新賬老賬一起算,一場全國性的針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運動就全面展開了。而到了1955年4月,當舒蕪交出了胡風與他的私人通信后,毛澤東卻據(jù)此將問題升級,把胡風等人干脆定為反革命集團,并在全國思想文藝界大抓“胡風分子”,這顯然是混淆了矛盾的性質(zhì)。不過當時公布的“胡風反革命集團”三批材料里,斷章取義、羅織捏造的“罪證”似乎“言之鑿鑿”,確實令人“驚心動魄”。爸爸告訴我,其中一些信件里提到他的地方是用“草全”代名。我也跑去看那些材料,但發(fā)現(xiàn)涉及“草全”的地方都很一般,并沒有什么惡言相向,那時我不免還有點失望。

        自1955年初全國對胡風文藝思想進行公開批判以來,許多作家、理論家和文藝工作者都紛紛表態(tài)、參加批判。爸爸在3月份的《人民日報》上也發(fā)表了一篇《胡風的唯心主義世界觀》,文章具體針對《論現(xiàn)實主義的路》的論點,但還是從認識論和世界觀的角度來進行說理和分析批判。此后爸爸就沒有再發(fā)表別的有關(guān)胡風的文章了。

        荃麟并不否認胡風所看到的進步文藝中存在的某些缺點,但不贊成他那種對文壇敵友不分、戴帽打棍式的“整肅”和討伐。胡風一派對自己的文藝觀念執(zhí)著得近乎理想主義,大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之勢。試想,假如胡風一派執(zhí)掌文藝大權(quán),這文壇氣氛又會如何?魯迅先生在1936年曾說過:“胡風鯁直,易于招怨”,“胡風也自有他的缺點,神經(jīng)質(zhì),繁瑣,以及在理論上有些拘泥的傾向,文字的不肯大眾化,但他明明是有為的青年……”[24]這倒是看得很準,“一語破的”,但不幸竟也一語成籤。

        平心而論,正由于此,在這場思想斗爭主流的背后,難免會交織和夾雜著歷史上的人事糾紛、個人恩怨和文人間的齟齬等淵源;特別是到后來“胡風派”被欽定為“反革命集團”,這種政治地位的轉(zhuǎn)化,更造成一種“墻倒眾人推”的局面;當然,這里邊除了義憤、私怨、自保、應景、被迫等心理因素作用,也不免有“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之輩。作為“胡風骨干分子”的綠原自然強烈地感受到這些,在1989年回憶這段往事時,他這樣寫道:“更可怕的是,解放以前雙方在平等地位上進行過的學術(shù)爭辯,解放以后由于彼此地位發(fā)生轉(zhuǎn)化,可能隨之一變而成政治立場的分歧。過去可以平等對壘的論敵,一變而成代表黨的領(lǐng)導的文藝界負責人,或者直接主宰你的政治命運的上級,”然而寫到這里,他又特別感慨地強調(diào):“除了邵荃麟之于胡風,似乎很少人不受成見的干擾?!盵25]

        1984年胡風夫人梅志(1914─2004)也有感于此而寫過一篇題為《四樹齋》[26]的散文。

        梅志回憶道,1953年胡風在地安門內(nèi)太平街買了一個小院,8月初舉家從上海遷到北京后,又在院內(nèi)種了四棵樹。該年胡風在院內(nèi)寫完第一篇文章后,便署上某月完于“四樹齋”這三個字。

        當他親自拿去送給當時的作協(xié)黨組書記、老友荃麟看時,荃麟很熱心,先看了題目,還瀏覽了幾頁,然后就翻后面。一看到這最后一行的時候,他驚呼了起來:“什么四樹齋?你(還)要四面樹敵嗎?”這一問使得胡風也嚇了一跳:“沒有呀!這四樹就是四棵樹嘛!”胡風詳細地向荃麟說明了四樹的來由。荃麟笑呵呵地接受了他的解釋,但“鯁直”的胡風卻一時還不明白為什么別人會聯(lián)想到他“四面樹敵”上面去呢。

        爸爸自己顯然無法左右這場運動的發(fā)展,但他還是對作協(xié)搞胡風專案的人員講過“可劃可不劃的,盡量別劃;可抓可不抓的,盡量別抓”的話。這些做法表明爸爸對反胡風的政治斗爭是有保留的,在思想和人事問題的處理上頭腦也是清醒的。

        一場本來是學術(shù)思想的爭論卻以“胡風反革命集團”刑事案告終,而且胡風等人是在“御批”關(guān)押了10年之后,才被人想起來要形式地走走法律程序而判刑的。這類事件后來不斷重演,許多人都因“可惡罪”或“莫須有”而成了封建專制文化的犧牲品。在“文化大革命”中,爸爸也因“中間人物論”、“現(xiàn)實主義深化論”等思想獲罪,被下獄迫害至死。這其中的教訓是值得后人記取的。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毛澤東把胡風等人打成“反革命”的同時,他自己卻成為了一個極端的“主觀論者”。舒蕪、胡風等人所為不過是“書生空議論”,在政治上并沒有造成什么危害,但是毛卻將自己的主觀唯心主義大規(guī)模地付諸社會實踐。從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直到后來的“文化大革命”,他沒有一件事不是辦得隨心所欲、頭腦發(fā)熱。實踐證明,50年代到60年代主觀唯心主義的大泛濫,給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領(lǐng)域造成的破壞是空前的。而且,恰恰是在毛澤東的引領(lǐng)推動之下,這種罔顧客觀條件、違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一味夸大主觀能動作用的修正主義哲學才得以在中國大地上持續(xù)風行幾十年之久,后患無窮。

        胡風一案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把思想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的斗爭運動。兩年之后,更大規(guī)模的“反右派”斗爭便開始了。

        [1][27]胡風,《從實際出發(fā)》,1978年11月14日,載《枝蔓叢叢的回憶》,主編:季羨林,執(zhí)行主編:牛漢、鄧九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06、131頁。

        [2][12][15]胡風,《胡風回憶錄》,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93年11月第1版,284、336、423頁。

        [3]邵荃麟,《〈荒唐的人〉題記》,原載1943年6月《野草》第5卷第5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下冊,486頁。

        [4]邵荃麟,《〈北京人〉與〈布雷曹夫〉》,原載1942年《青年文藝》第1卷第2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下冊,444頁。

        [5][30]邵荃麟,《我們對于現(xiàn)階段文化建設(shè)的意見》,原載1941年8月《文化雜志》創(chuàng)刊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13頁、23及26頁。

        [6]邵荃麟,《一九四一年文藝運動的檢討》,原載1942年1月《文藝生活》第1卷第5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44頁。

        [7]邵荃麟,《對于當前文化界的若干感想》,原載1942年6月《文藝雜志》第2卷第5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52頁。

        [8]邵荃麟,《向深處挖掘》,原載1942年1月《文化雜志》第1卷第6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50頁。

        [9]邵荃麟,《重振抗戰(zhàn)的文藝戰(zhàn)線》,原載1943年《藝叢》創(chuàng)刊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71頁。

        [10]邵荃麟,《我們需要“深”與“廣”》,原載1946年5月7、8日漢口《大剛報》;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90頁。

        [11]邵荃麟,《略論文藝的政治傾向》,原載1945年12月26日重慶《新華日報》;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87頁。

        [13][29]彭燕郊,《荃麟——共產(chǎn)主義圣徒》,原載《新文學史料》1997年第2輯;后收入《邵荃麟百年紀念集》,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北京,2006年10月第1版,144、148頁。

        [14]艾蕪,《悼邵荃麟同志》,原載《文藝報》1979年第4期,22頁;后收入《邵荃麟百年紀念集》,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北京,2006年10月第1版,161頁。

        [16]邵荃麟,《論主觀問題》,原載1948年12月《大眾文藝叢刊》第5輯;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238頁。

        [17]胡風,《關(guān)于喬冠華》,1977年7月18日,載《胡風遺稿》,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年,88頁。

        [18]涂光群,《回憶邵荃麟》,原載《五十年文壇親歷記》(下),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后收入《邵荃麟百年紀念集》,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北京,2006年10月第1版,262 頁。

        [19]巴金,《懷念胡風》,載《隨想錄》,作家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第1版,651頁。

        [20]邵荃麟,《饑餓的郭素娥》,原載1944年《青年文藝》,第1卷第6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下冊,496頁。

        [21]邵荃麟,《論馬恩的文藝批評》,原載1948年9月《大眾文藝叢刊》第4輯;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196頁。

        [22]胡風,《簡述收獲》,1977年12月,載《枝蔓叢叢的回憶》,主編:季羨林,執(zhí)行主編:牛漢、鄧九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7頁。

        [23]邵荃麟,《作協(xié)黨組給中宣部并轉(zhuǎn)呈中央的報告》,1955年1月2日。

        [24]魯迅,《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1936年8月《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五期,后收入《且介亭雜文末編》。

        [25]綠原,《胡風和我》,載《枝蔓叢叢的回憶》,主編:季羨林,執(zhí)行主編:牛漢、鄧九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206頁。選自《我與胡風》,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6]梅志,《四樹齋》,載《梅志文集》第四卷(散文)第三輯,張曉風編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170頁。

        [28]邵荃麟,《對于運用文學上統(tǒng)一戰(zhàn)線應有的認識》,1936年8月7日,原載1936年10月《人民文學》創(chuàng)刊號;后收入《邵荃麟評論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4月第1版,上冊,34頁。

        [31]林希,《白色花劫“胡風反革命集團”冤案大紀實》,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2003年 1月第2版,404頁。

        猜你喜歡
        胡風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觀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zhí)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diào)料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張潔主要作品目錄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重塑胡風的奇女子
        雜文選刊(2015年8期)2015-07-23 13:39:45
        老馬
        胡風致喬冠華函
        百年潮(2000年3期)2000-06-04 21:06:26
        多看善疑
        讀書(1998年1期)1998-07-15 05:30:14
        胡風丟失巨款真相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丰满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老熟妇乱子伦av|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最新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麻豆69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第一二区|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激情中文丁香激情综合| 人妻有码av中文幕久久| 国产成年女人毛片80s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日韩精品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五月| 亚洲日韩av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韩国AV| 国内偷拍第一视频第一视频区 | 免费网站国产| 日本成人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不卡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五月综合婷久狠狠 |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女优在线观看| 朝鲜女人大白屁股ass孕交|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久婷婷综合亚洲av| 国产高颜值女主播在线|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片|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 中国一级黄色片久久久|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 成人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