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炸彈,也稱齊柏林飛艇炸彈。齊柏林飛艇是由德國的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在20世紀初發(fā)明的一種硬式飛艇。齊柏林飛艇取得空前成功,術語“齊柏林”也成為硬式飛艇的代名詞。早在“一戰(zhàn)”前,德意志飛艇運輸公司就已運用齊柏林飛艇執(zhí)行商業(yè)性飛行,該公司還是全球首家商用航空公司?!耙粦?zhàn)”爆發(fā)后,德國軍隊廣泛使用齊柏林飛艇作為轟炸機和偵察機。
1918年,德國戰(zhàn)敗,飛艇業(yè)務一度中止。20世紀20年代,在齊柏林的繼承人的運作下,民用齊柏林飛艇開始流行,到20世紀30年代已經(jīng)大紅大紫,當時兩種型號的齊柏林飛艇——“LZ 127格拉芙號”和“LZ 129海德堡號”,定期往返于德國與北美洲及巴西。1937年,“LZ 129海德堡號”起火燃燒,致36人死亡。這場災難再加上政治和經(jīng)濟原因,加速了齊柏林飛艇退出歷史舞臺的進程。
飛艇分硬式和非硬式兩種。齊柏林飛艇屬于硬式飛艇,其最重要的設計特征是使用了合金(通常是硬鋁或鋁)框架,因此體積可以比非硬式飛艇大很多,不僅能搭載更重的負荷,而且能安裝更多的發(fā)動機(非硬式飛艇依賴單個氣囊內(nèi)部的輕微超壓來維持飛艇的形狀)。
第一代齊柏林飛艇的形狀是兩端逐漸變細的長圓筒,在“一戰(zhàn)”期間改為流線型,這也是自那時以來幾乎所有飛艇的風格。在齊柏林飛艇的外罩里有多個氣囊,其中包含比空氣輕的氣體,通常是氫。齊柏林飛艇的動力由多臺內(nèi)燃式發(fā)動機提供,有的型號使用的是柴油發(fā)動機,有的型號使用的是火花點火發(fā)動機。出于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考慮,齊柏林飛艇的艙室都設計在飛艇內(nèi)部。小型齊柏林飛艇的艙室比較小,建造在飛艇底面內(nèi)部;大型齊柏林飛艇的艙室不限于飛艇底部。
在“一戰(zhàn)”初期,德國軍隊對齊柏林飛艇寄予厚望,因為與當時的輕質固定翼飛艇相比,齊柏林飛艇不僅速度快,而且能搭載多架機槍和更多彈藥,飛行里程也大得多。此外,標準子彈和榴霰彈不容易點燃氫。直到燃燒彈(所含化合物能迅速燃燒并造成大火)發(fā)明后,協(xié)約國才找到了擊中齊柏林飛艇最大要害,即易燃性的武器。
作為最早的能進行控制的強力飛行器,飛艇在20世紀40年代前被廣泛使用。飛機發(fā)明之后,飛艇的性能被飛機超越,飛艇的使用也日益減少,尤其是幾次大事故更加快了飛艇的衰落。不過,直到今天飛艇依然在某些領域大顯身手,例如廣告業(yè)、飛行運輸業(yè)、旅游業(yè)、體育賽事的攝影平臺、空中觀測及封鎖平臺等。在這些領域,對于在一個地方長時間翱翔的能力要求超過了對速度和機動性的要求。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現(xiàn)代企業(yè)致力于研發(fā)應用新技術的齊柏林飛艇,這類飛艇為半硬式,即部分依賴內(nèi)部壓力,部分依賴框架。最近,有美國公司重新開辟了乘坐新技術齊柏林飛艇到加州旅游的線路,還有美國公司宣布將在美國制造旅游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