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芳 陳芳 胡小葉
[摘要] 目的觀察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的圍手術期實施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及護理策略。 方法 總結分析27例采取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策略。結果 全部患者術后無副反應發(fā)生。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健康教育效果的調查結果顯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優(yōu)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96.3%。 結論 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及有效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且明顯減輕胸腰椎骨質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關鍵詞] 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骨質疏松;疼痛;健康教育;護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80[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14—03
隨著醫(y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在圍術期實施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健康教育知識貫穿在患者治療的全過程,使患者由被治療轉變?yōu)橹鲃雍献?、參與配合,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1]。我科自2009年開始引進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術,用于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同時在圍術期對患者實施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策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胸腰椎骨質疏松患者27 例,其中男9 例,女18 例;年齡56~82 歲,平均66 歲;以中國老年醫(yī)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2]為依據(jù)。排除胸、腰椎腫瘤、結核、感染等;年齡≥60歲;心肺功能可以耐受射頻熱凝手術。所有病例術前均無脊髓神經(jīng)損傷癥狀。全部病例經(jīng)骨密度測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27例患者均接受了射頻熱凝治療。
1.2射頻熱凝治療方法[3,4]
患者取俯臥位,腹下墊枕,根據(jù)患者的疼痛區(qū)域在DSA下定位其支配神經(jīng)所在的椎板外凹切跡。體表定好穿刺點,用前端裸露5 mm的8號絕緣射頻套管針稍朝內(約5°角)刺入至同側椎板,注入局麻藥0.5 mL,輕柔將針向外探插,將針尖沿椎板外側緣滑過。退針芯放入射頻電極,開啟神經(jīng)電刺激(2 Hz,1.0 V),觀察脊神經(jīng)后支支配區(qū)域的肌肉抽搐程度,調節(jié)針尖方向并緩慢將針尖向深部推進,當電壓降低至0.5~0.7 V仍可看見肌肉抽搐時,改用頻率為50 Hz、電壓為0.5~0.7 V的神經(jīng)電刺激,誘發(fā)異感的部位與患病部位一致時,表示針尖正確位于脊神經(jīng)后支旁。此時注射質量濃度為0.069 mol/L的利多卡因3 mL,患者疼痛立即緩解,證明定位準確。如果異感部位與患病部位不一致,應改作上一節(jié)段或下一節(jié)段的操作。穿刺成功后予70 ℃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75℃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術畢。
1.3 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
術前、術后對患者進行10分制視覺模擬評分(VAS)疼痛評分[5]和Schober試驗(囑患者取直立位,在其背部正中線平雙側髂后上棘連線中點向上垂直距離10 cm和向下5 cm處各作一標記,然后囑患者盡量前屈(保持雙膝直立位),同時測量兩標記間增加的距離,正常時腰椎運動兩點之間距離增加至少5 cm)并加以記錄,以此來判斷手術的效果,同時記錄副反應(有無神經(jīng)根損傷、背部局部皮膚感覺功能缺失等)。觀察記錄的時間點為治療后2 h、1 d并隨訪3個月。
1.4 健康教育干預
1.4.1 術前健康教育干預 ①心理干預:該手術是新型的疼痛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知識了解較少,對術后的止痛效果持懷疑態(tài)度,存在一定的緊張、恐懼感。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射頻熱凝術較傳統(tǒng)療法的優(yōu)勢,告知患者及家屬該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恢復快、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大大減少了老年患者由于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使患者產(chǎn)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②全面評估 術前常規(guī)行心肺肝腎功能測定,血常規(guī)、凝血,脊柱正側位片,完善CT、MRI 檢查。本組患者半數(shù)以上伴有內科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的疾病特點指導患者主動配合醫(y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及護理,如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糾正心律失常、吸氧等。③體位練習手術采用俯臥位,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很少采用此體位,術前應指導患者俯臥位練習。具體的練習方法為:患者俯臥,雙肩、恥骨聯(lián)合及髂前上棘等處墊軟墊,盡可能減少對胸腹部、生殖器官(陰莖) 和乳房的壓迫,開始時每次訓練20 min,循序漸進,增至每次1 h 以上。④術前準備術前常規(guī)進行清潔、術區(qū)備皮、手術當日清淡飲食、局部麻醉無需禁食水。
1.4.2 術后健康教育干預① 體位干預:術后臥硬板床,平臥位4~6 h,6 h 后可翻身,臥床24 h 后鼓勵患者佩戴腰圍下床。②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同時注意穿刺點有無紅腫及滲出,腰痛較術前有無明顯減輕。有無出現(xiàn)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等。術后患者常出現(xiàn)腰腿發(fā)熱感,護士應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及時給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顧慮,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能緩解。本組少數(shù)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較明顯,護理人員可根據(jù)醫(yī)囑予少量非甾體類止痛藥物,應用后癥狀緩解。③功能鍛煉指導:術后6 h即開始鼓勵病人床上深呼吸及開始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肌力的練習。術后 24 h 可以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先在床邊站立數(shù)分鐘,感覺無頭暈等不適癥狀再慢慢行走,初次行走要有人陪伴,還應告誡患者需穿膠底防滑鞋,避免弓背坐立或長時間坐立。④補鈣:術前骨密度檢查示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所以此類病人需要終生抗骨質疏松治療。臨床上常用密蓋息作為補鈣的首選藥。為了防止骨質進行性丟失,患者必須根據(jù)需要給予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6]。⑤飲食干預:囑患者進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注意適當補充營養(yǎng),增加機體抵抗力。若出現(xiàn)腹內脹氣等情況,可酌情延遲進食時間至6~8 h。⑥出院指導:射頻熱凝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患者可以早期活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囑患者出院后休息2 周,堅持臥硬板床,繼續(xù)練習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鍛煉3~6個月以上。3 個月內在活動時佩帶腰圍保護,3個月內避免負重、轉體動作??祻秃罂梢赃x擇快步行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患者術后1 個月、3 個月復查,并在主管醫(yī)生的指導下繼續(xù)加強腰背肌的練習。術后3 個月應用VAS對患者疼痛再次進行評價。術后隨訪發(fā)現(xiàn)止痛效果并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不同時點間進行方差分析;P < 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的變化情況
見表1。全部患者術后無副反應發(fā)生。由表1可知,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2.2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調查
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滿分100分,得分>90分為優(yōu),80~90分為良,60~80分為中,得分<60分為差??傆行?(優(yōu)+良+中)/總例數(shù)×100%。本組調查顯示,27例患者中,優(yōu)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96.3%。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之一。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常為胸、腰背部慢性、局限性的劇烈疼痛,大多在椎體發(fā)生壓縮性骨折后發(fā)生,是一種難治性疼痛[1]。近年來興起的射頻熱凝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治療方法療效差、創(chuàng)傷大的缺點,其微創(chuàng)、耐受性好,控制疼痛的有效率高[2]。但該手術是經(jīng)皮脊柱手術,且病人年齡偏大,因此要做圍術期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才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護士是保證疼痛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成員,減輕患者疼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組資料顯示,通過對患者術前實施心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以及進行體位練習,術前準備,術后通過實施體位干預、病情觀察、功能鍛煉指導、補鈣、飲食干預、出院指導等圍術期的健康教育指導,結果顯示,27例患者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且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表,從疾病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進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優(yōu)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96.3%。與鄧珍良等報道[7]的觀點基本一致。
綜上,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及有效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且明顯減輕胸腰椎骨質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參考文獻]
[1]潘琦,王曉霞,金世鑫. 骨質疏松癥治療現(xiàn)狀:2009[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12 (1):5—7.
[2]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 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1—3.
[3]張學學, 張達穎,翁澤林,等.腰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J]. 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2006,5(9): 992—993.
[4]Van Wijk RM,Geurts JW,Wynne HJ,et al. 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 of lumbar facet j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lesion—controlled trial[J]. Clin J Pain,2005,21(2):335—344.
[5]中華醫(yī)學會疼痛醫(yī)學會. 視覺模擬評分法[J].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04,11(9):483.
[6]鐘杰琴,戴惠芬. 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護理體會[J]. 湖南中醫(yī)雜志,2004,20 (5):44—45.
[7]鄧珍良,周笑珍. 健康教育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病人輔助治療效果的觀察[J]. 全科護理,2009,7(35):3207—3208.
(收稿日期: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