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芬 顏志強 徐寧
課堂教學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構成的,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東西。課堂的得失與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課堂教學中每個細節(jié)的落實。前不久筆者觀看了幾節(jié)公開課,對課中的幾個細節(jié)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與感悟。
一、教師語言的規(guī)范性
【情境再現(xiàn)】
一次公開課上,A教師帶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練習。
師:“同學們,下邊我們首先進行的是原地四面轉法?!?/p>
生:“老師,四面轉法包括什么?”
師:“包括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p>
B教師在帶學生進行行進間縱隊的齊步走——立定動作時,隊形出現(xiàn)了松散現(xiàn)象,于是教師便下達了這樣的口令:“立定,向前對正?!睂W生聽到口令后,兩臂迅速前平舉,兩腳向前移動。
【評析與感悟】
1.原地轉法包括向左(右)轉、向后轉和半面向左(右)轉。我們課上常進行的是向左(右)及向后轉。有的老師把這三種轉法統(tǒng)稱為四面轉法,原因是向后轉是前后兩個面。我咨詢過一些大學教授及一線有經(jīng)驗的教師,他們的觀點一致,原地的隊列定位轉法有兩種:一種是正方向轉法,另一種是斜方向轉法即半面向左或向右轉,半面轉法是一種特殊情況,通常命名隊列動作原地三面轉法。我個人認為原地三面轉法更貼切,因為不管是哪種轉法,不管向哪個方向轉,它的身體標準面都是正對前方。
2.“向前對正”“向前看齊”是隊列中的整齊口令,目的是使列隊人員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距離,保持行、列齊整的一種隊列動作?!吨袊嗣窠夥跑婈犃袟l令》中將整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和向中看齊兩種,其口令是:向右(左)看——齊,向前——看。而對于“向前看齊”的口令沒有明確規(guī)定。人教版的小學體育教師用書中提到縱隊看齊時可以下達“向前看齊”的口令。動作做法是:排頭不動,其余學生依次看前面學生的后頸,迅速將兩臂前平舉,向前對正看齊?!吨袊嗣窠夥跑婈犃袟l令》中提到,當只有一路縱隊看齊時,可以下達“向前—對正”的口令。從以上字面上去分析,口令“向前看齊”包含了“向前對正”情況。我個人認為,既然我們授課對象是全班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是以集體的形式集合,所以在縱隊集合時下達“向前看齊”的口令還是比較合適的。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指導者,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言語。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保證課堂教學語言的正確性,就不能正確地傳授知識;不能正確的傳授知識,學生則不可能喜歡你的課。所以,要訓練學生正確地運用規(guī)范性語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做到言語準確、嚴密、有邏輯性。
二、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
【情境再現(xiàn)】
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上,A教師借班上課指揮中年級的學生統(tǒng)一進行跑步走—立定的隊列練習。當教師下達“立定”口令時,學生馬上喊出“1—2”,并成兩步站立。此時A教師沒有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而是說:“這個動作大家做的不對,等以后我們再好好學。”
【評析與感悟】
市體育學科會上有一個規(guī)定,每節(jié)課中要拿出5min的時間進行隊列隊形的常規(guī)訓練。但因公開課是借班上課,教師對學生原有基礎不是很了解,所以當遇到這種現(xiàn)象時,我認為執(zhí)教教師應該靈活機動,取消預定方案,對臨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以便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不斷生成的過程,我們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靜止的物體,因此課堂上難免會有一些突發(fā)的事情發(fā)生。遇到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根據(jù)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靈活調整授課內容,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用清醒的頭腦,冷靜、靈活地去解決、研究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場地器材利用的有效性
【情境再現(xiàn)】
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上,A和B兩位教師所執(zhí)教的主要教學內容都是原地側向投擲沙包。B教師在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學生一路縱隊在圓圈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形象,如小鳥飛、馬兒跑、大象行等等,當模仿動作結束之后,教師馬上將隊形還原成四路縱隊,然后再將隊形調動成投擲練習時的兩列橫隊的隊形。
兩位教師在學習主教材內容時,分別將標志牌和投擲靶搬到課堂中來,其中A老師在標志牌上貼上大灰狼的圖片,目的是引導學生消滅大灰狼。B老師將投擲靶擺放在離學生很遠的地方,讓學生向靶心方向投去。
【評析與感悟】
A和B兩位教師將兩種直觀教具運用到課堂中來,目的是讓學生擊中遠處的目標,以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想法很好。但我仔細統(tǒng)計了一下,整個練習過程中學生能打到標志牌與靶子上的人寥寥無幾。兩位教師忽視了一個問題是投擲靶和標志牌擺放的位置太低,這樣造成學生出手的角度太低。另外,投擲靶的靶心太小,學生一列橫隊面向一個靶子,對于離靶子很遠的學生,是無論如何也投不進去的。
我想,假如能用呼啦圈替代靶子,將多個呼啦圈間隔一定的距離懸掛于離地面3m高的橫繩上,學生站于離懸掛物3~5m的地方進行練習,這樣既解決了出手角度低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更大地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另外B老師若能充分利用準備部分的圓形場地進行投擲練習,可以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活動。
場地器材的利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讓其發(fā)揮出最佳效能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充分利用好場地器材不僅可以保證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前教師一定要對課上所用的場地器材進行周密的安排,對課上各個部分選用什么樣的隊形做到心中有數(shù),準備部分的場地選擇最好能與主教材的練習場地有效的銜接起來,這樣可以避免因頻繁的調動隊形浪費大量的時間。另外課上所用的器材要充分發(fā)揮其實用價值,選用的器材要能簡勿繁,能少勿多,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用。
細節(jié)創(chuàng)造完美,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堂細節(jié)能直接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體現(xiàn)出一位教師的實力和功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多一些細心,多一雙慧眼,欣賞細節(jié)、關注細節(jié)、利用細節(jié),讓每一個精彩的細節(jié)點亮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魅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