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琴
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把握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呢·本文將以《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一課為例,談談如何有效地落實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一、教學設計要體現創(chuàng)造性和開放性
如何將枯燥的思想政治課堂活躍起來,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關鍵。筆者認為,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為本,不拘泥于課本,大膽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一課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贊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珍惜已經形成的新型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信念。如果僅從教材內容分析,容易產生空洞說教之嫌。于是,我決定從反面舉例,列舉古今中外民族不平等、不團結的事例,啟發(fā)學生理解我國民族原則的重要性,學生自然會從感情上接受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
另外,在教材的處理上,本框題第一目情境導入為西藏的歷史性跨域發(fā)展,設置了“西藏歷史性跨越發(fā)展說明了什么”等三個問題。若要回答,必須要用整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違背了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且涉及范圍太廣、針對性不強。因此,我把情境導入設置為歌曲《歌唱祖國》,符合中學生特點,易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教學內容也很貼切。在闡釋“偉大的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時,以游戲“連連看”的形式展示出來,既調動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知識。
二、教學手段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思想政治課歷來被認為是一門難教的課程,也是很難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枯燥、空洞。怎樣讓學生愛上思想政治課,我認為教師應積極大膽地用好多媒體,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在講《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一課時,課堂導入通過播放一段視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民族演員演唱《歌唱祖國》”,然后提出問題,“你是否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團結·”通過激發(fā)思維,使學生們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偉大的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從而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講述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時,由于這部分內容在初中已有涉及,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關鍵是價值體驗,于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展示了我和一位少數民族學生的對話記錄,通過展示聊天截圖和數據比較,同學們切身感受到少數民族地區(qū)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對日新月異的西部進行關注,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課堂,從而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以及知識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務。
三、教學方法要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
教學活動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具有復雜情感的人,怎樣才能觸動學生的動情點,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是本節(jié)課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上的要求和升華?!短幚砻褡尻P系的原則》第三目情感升華部分,我拋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假如,你在網上看到一些不利于民族團結的帖子,你會如何跟帖·你如何對待我們班上的少數民族同學·通過生生互動回答,達到相互啟發(fā),并為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落實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提供導向作用。在課堂的最后,通過播放視頻“各族同胞援助玉樹地震災區(qū)”的感人畫面,教師總結:無論是舉國哀痛的危難時刻,還是舉國沸騰的歡樂時光,中華各族兒女心系彼此,不離不棄。這一切源于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通過這種良好的師生互動與共鳴,將課堂推向高潮,從而更好地實現這一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四、教學評價應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強調采用量化的方法來評價學生,但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將自己的思想道德認識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實現知行合一。所以,我們應在以課堂教學為思想道德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恰當地整合課堂內外豐富的德育資源,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并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智能潛力和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因此,在《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一課的作業(yè)設計上,除了完成必要的書面作業(yè)外,我還給同學們推薦一些學習網站,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關注我國的民族政策,關心我國各民族的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