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媒體鋪天蓋地宣揚全麥的好處后,不僅許多餅干糕點開始大打全麥牌,許多家里掌勺的人也開始尋覓起全麥面粉來了。然而,真正懂行的人如果去超市里轉一轉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標有“全麥”的產品往往名不副實。這到底怎么回事?作為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應對這種“全麥迷霧”呢?本刊記者采訪了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營養(yǎng)系主任彭景。
有多少“全麥”名不副實?
彭主任告訴記者,“全麥”我們可以理解為“整顆小麥”之意,真正的全麥粉應該是用整粒小麥磨成的粉,包含胚芽、胚乳和麩皮三部分的全麥粉才是真正的全麥粉。因此,它基本保留了小麥原有的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B1等,特點是顏色發(fā)黑,質地粗糙,面粉中混有肉眼可見之麩皮。
但實際上,我們在超市看到的有些“全麥粉”,比普通精白面粉稍稍灰黃一些,既沒有麩皮,也沒有粗糙的質地,保質期也很長(12個月)。這樣的并不是真正的全麥粉,只是研磨程度略粗于精白面粉而已。還有些“全麥粉”雖然有一點點麩皮,但加得潦草,顯然是“后期處理”的成果。
至于全麥面包等產品,有名無實的比例就更大了,和全麥面粉一樣,全麥面包也沒有嚴格的標準和制度來規(guī)范,所以不管是含10%全麥粉和50%全麥粉都可以冠上“全麥面包”的美名,
有一位非常有烘焙熱情、而且非常細心的朋友,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大大小小的超市尋覓了很久,終于在一家小型連鎖超市捧回了一袋該超市自有品牌的“全麥粉”。可打開一看,該面粉雖然較色澤亮白的精白面灰暗一些,但是并沒有傳說中肉眼可見的麩皮,再仔細一看標簽。頓時鼻子都氣歪了:“產品名稱:全麥粉”一行下面,赫然寫著“產品成分:標準粉”!
標準面粉其實挺好
除了該面粉名標識不規(guī)范之外,這位朋友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全麥粉暫時還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其實呢,即使如此也不用氣餒,錯當全麥粉買回來的標準粉也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首先,真正的全麥面粉并不是盡善盡美、并不能作為唯一的主食。整粒小麥包括三部分——胚芽(約占2.5%)、胚乳(約占85%)及麩皮(約占12.5%)。其中,胚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其缺點是容易氧化變質,不耐儲存。麩皮(以及靠近麩皮的部分)富含B族維生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營養(yǎng)價值較高,但缺點是質地較粗糙,褐色,口感不佳,要是作為主食天天吃,過多的膳食纖維不僅會給腸胃造成負擔,也會降低吸收率。全麥雖然營養(yǎng)價值高,但是也只適合摻入精制面中粗細搭配著吃。而且,因為它“不好看而且拉嗓子”,所以加工量很少,消費者很容易買到成分不全的全麥粉。
標準粉的加工程度比全麥粉稍高,比精加工面粉要低,100公斤小麥大約產出85公斤標準粉,營養(yǎng)全面,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都比較高,還有一定嚼頭但不至于拉嗓子。所以,標準粉相當于是已經粗細搭配好了的面粉,在全麥難求的現(xiàn)狀下,不失為最佳選擇。另外,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營養(yǎng)損失的問題。比如在做饅頭時堿加多了,就可能破壞維生素B1。另外,下完面或餃子的面湯也要喝點,這樣可以避免營養(yǎng)的二次損失——這可能也是“原湯化原食”這一做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