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金 陳志敏
摘要:歌唱中的呼吸是通過“吸”與“呼”兩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的,在平時的訓練中,大多數(shù)人只重視其中的“呼”,也就是唱,其實吸氣是基礎,它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后各個部分的進行。
關鍵詞:歌唱;“呼”;“吸”
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學過聲樂的人都知道“誰懂得歌唱中的呼吸,誰就會歌唱?!睆奈覀冮_始接觸聲樂的時候就開始整天圍繞氣息來進行訓練,并且一直強調如何呼吸,怎樣控制呼吸,這都是我們歌唱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正確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訓練中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聲樂學習者取得成效極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離不開氣息的支持,字正腔圓離不開氣息的巧妙與靈活運用。古往今來,在歌唱藝術中都十分強調呼吸的重要性,并把它擺在歌唱的首要位置。蘭培爾蒂說過:“獲得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學唱的人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吉諾·貝基來我國講學時說:“不會呼吸的人就不會歌唱,氣息是歌唱的基礎,好比人沒有手指便不能彈琴一樣,這是最基本的條件?!?/p>
歌唱比日常講話持續(xù)的時間長得多,響得多和高得多。他要求相應的增加氣息壓力的強度,增強這種強度要求較大的氣息儲存量,我們必須鍛煉以獲得快速的吸滿氣息的能力。學生常常被告知,要自然的呼吸,因為歌手的呼吸和任何其他費力的技能一樣,顯然應是自然的把所有費力的跡象掩飾起來,但是,實際上他的呼吸比日常的呼吸要強很多,否則,他將不能完整的唱完樂句。
在想快速吸滿肺部時,學生的首選傾向是抬起胸部以擴展它。為此他將使用肩部的肌肉,從而,他將上抬兩肩。這種行動破壞了呼吸肌間的平衡,并且也牽動頸后的肌肉。由于這些頸肌的縮緊,喉嚨被變窄。這種情況與歌手所必須致力于做到的一種放松和打開的喉嚨的狀態(tài)恰恰相反。通過使用正確的吸氣肌和充分的鍛煉,我們可以培養(yǎng)出快速的吸入氣息的習慣,而又不妨害頭部和喉嚨的自如,也無聲響。
吸氣時兩腳自然站立,打開口腔的同時,鼻口同時吸氣。吸氣時鼻腔吸滿,口腔吸入的氣息要感覺到是貼著上顎成一條裝向內吸入,且不可讓氣息貼著舌頭,向內吸入,否則會引起舌根下壓,或者舌面緊張。鼻口同時吸入的氣息在匯合點匯合后將形成一股氣流,感覺上貼著后咽壁,貼著脊柱,從后腰處吸滿整個腰腹處。(事實上,氣息是不可能充滿腰腹部的,但肺部充滿氣息后,我們是沒有明顯感覺的。但腹腔內各器官的下移,使腰腹部各方位向外擴張,為橫膈肌的向下移動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條件。這種感覺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常把這種感覺稱為“氣息充滿整個腰腹部”)此時,腰腹部包括兩肋,應全方為的向外擴張。在吸氣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胸不能挺,肩不能聳,小腹不能收。
呼氣也叫運氣或吐氣。當氣體從肺部呼出時,胸廓和兩肋仍要保持張開而無塌陷的感覺,小腹收縮并與下肋保持擴張的力量形成對抗,橫膈膜也漸漸上升還原。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為支點,使氣息有控制的呼出,從腹腔經(jīng)過胸腔直到震動聲帶發(fā)出聲音。在呼氣運動中,橫膈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橫膈肌從身體外部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腰腹部肌肉既能看見又能摸到,誰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它們的運動方向和力度的變化。另外,橫膈肌的上下運動,除了在脊神經(jīng)指揮下的運動外,很大程度上依靠腰腹部的肌肉群支持和推動。
為了進一步說明腰腹部肌肉在呼氣過程中的作用,我們不妨做個下面這個小試驗:用一支移液管從一個液體瓶中把液體移到另一個液體瓶中,這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用手把橡皮球捏緊使試管中的氣體排除,然后將試管放入裝有液體的瓶中,逐漸松開捏緊的橡皮球,液體就會被吸入到試管中,然后將試管移到另一個液體瓶中,再逐漸捏緊橡皮球,試管中的液體就會流到另一個液體瓶中。這個試驗證明:液體的吸入和流出,并不是因為試管本身有什么變化,完全是由于橡皮球的收縮和擴張作用。人的腰腹部這一大片肌肉群,多么像這個試管的橡皮球部分,而后鼻管到胸腔這段距離又多么像長長的玻璃試管,氣息不就像那前邊做實驗的液體么?所以說:腰腹部肌肉群的擴張、收縮運動,促進了橫膈膜的上下運動,從而使肺部完成了歌唱時所需要的呼吸運動。唱上行音階時,音越高,氣息呼出量越小,腰部肌肉的對抗力就越大。唱下行音階時,音越低,氣息呼出量越大,腰腹部肌肉的對抗力度越小。所以說:歌唱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主要是靠氣息——腰腹部肌肉力量力度的變化所決定的,而絕不是靠胸部和喉部肌肉力度的調整。
我們在日常的發(fā)聲練習中,可以在點燃的蠟燭前,或一面鏡子前,或對這手指練唱,為的是看看在氣息壓力下嗓音是否充分震響。要把氣息持續(xù)20或30秒而不使蠟燭閃動,或者鏡子失去光澤,或手指有過分的熱感,為的是培養(yǎng)歌唱者呼氣的均勻。
參考文獻:
[1]王福增.聲樂教學筆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2]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4]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