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
摘要: 閱讀是學生的主體性行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朗讀樂趣,感受審美情趣。而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種形式,適時、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是增強學生語感、培養(yǎng)學生美感、陶冶學生情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朗讀指導語言美意境美節(jié)奏美感悟美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朗讀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朗讀樂趣,感受審美情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情感受到感染,從而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語感、情感、美感和諧統(tǒng)一的目標。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應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所在?!侗╋L雨》是一篇描寫夏日暴雨前后優(yōu)美景象的自讀課文,因此,教學中我以朗讀來引導學生感受這一大自然景象的美麗神奇。
一、品味字詞,比較朗讀,感受語言的形象美。
《暴風雨》一文對暴風雨來時的景象描寫非常精彩,特別是許多詞語的精妙運用,是訓練學生增強祖國語言文字語感的好的載體。教學時,應借用調換近義詞的訓練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朗讀,體會語言運用的精妙,感受語言的形象美。
課文中有兩個自然段分別是描寫暴雨和狂風的,其中有三個動詞的運用令人叫絕:“宛如天神聽到信號,撕開天幕,把天河之水傾注到人間。”在感受句中“撕”、“傾注”兩個詞的意境時,我問學生:“你能分別再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嗎?然后再讀一讀,體會體會有什么區(qū)別?!睂W生經過短暫的思考,有的把“撕”換成“拉”“扯”等詞;把“傾注”調換成“倒入”、“灑向”等詞語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這一換一讀中,很快體會到“撕”、“傾注”這兩個詞語形象地表現(xiàn)出夏日里暴雨來得急,下得猛。文中還有一句話:“狂風咆哮著,猛地把門打開,摔在墻上?!币粋€“摔”字,生動貼切地寫出了風的大,來勢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層意思,我把“摔”字分別換為“碰”“撞”等字,讓學生品讀比較,哪個詞語更能讓你感受到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放聲朗讀,要求通過朗讀,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朗讀的興致,切身從課文中感受到暴風雨的猛烈,還使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凝練,更重要的是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深入地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朗讀,感受語言的意境美。
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語文閱讀教學非常重要,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想象,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去感悟課文中的情和景,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切身體會課文的情感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深層含義。
教學《暴風雨》一文時,在指導學生朗讀描寫暴風雨過后的美麗景象的語句前,我先用多媒體展示了一段雨后美景的畫面,開啟學生的想象,使其獲得感官上的體驗。然后讓學生輕聲地讀課文,想象體會:如果你身臨其境會有怎樣的心情?學生再結合已有的生活體驗,很多學生體會到了:我仿佛看到了——暴風雨過后,朝陽映照下無比鮮艷的花兒,滴著晶瑩水珠的翠綠的樹葉,真是賞心悅目;我仿佛感受到——暴風雨過后,夾著泥土和青草氣息的空氣,十分清爽,讓我好想深深地吸上一大口;我仿佛聽到了——暴風雨過后,池塘里傳來的一聲聲清脆悅耳的蛙鳴,讓我感到心曠神怡……學生們有了這種感受,我便因勢利導:你能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帶進課文中讀出來嗎?學生們便十分投入地,盡情地,醉心地讀起課文來,我想這比起老師費盡心機地教學生這個詞重讀,那句話要讀得輕緩要好得多,因為這是學生全身心投入課文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到的,所以他們讀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三、深化體驗,配樂朗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美。
音樂,能使人在特定的氛圍中獲得情感的共鳴。如果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選擇適宜的音樂相配合,引導學生配樂朗讀,引起學生情感及心理上的共鳴,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如在指導朗讀《暴風雨》這篇課文中描寫雨前的天氣悶熱,暴風雨來時的雨驟風狂,雨后景色的清新亮麗這些內容時,我就充分利用了音樂的配合。課前,我事先錄好了知了煩躁的鳴叫聲,由遠而近的沉悶的雷聲。課堂上,在音樂的引領下,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悶熱而又煩躁的暴雨來臨前夕的氛圍之中,在音樂的影響下,學生在朗讀“悶熱的夜,令人窒息,我輾轉難眠。”這句話時,語調讀得又慢又低沉,表現(xiàn)得就像是自己親臨那悶熱、讓人煩躁的暴風雨來臨的夜晚;而在指導學生朗讀“一道閃電,一聲清脆的霹靂。接著便下起瓢潑大雨……”“狂風咆哮著,猛地把門打開,摔在墻上?!边@幾句話時,我配上了節(jié)奏比較快的音樂,我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配樂,激發(fā)了學生的激情,把電閃雷鳴,雨驟風狂的氣勢在音樂的背景下表下了出來;再如,當學生朗讀描寫暴風雨過后花草林舍的美景時,我又配上了悠揚輕快的樂曲,讓學生在舒緩、輕松的氛圍中朗讀,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了一種如詩如畫的情境之中。音樂的適時配合,使得朗讀聲情并茂,學生讀得興趣盎然,讀中悟情,情隨樂出。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無限美麗,還讓學生的性情在音樂的氛圍中得到了陶冶。
沒有朗朗書聲的語文課堂是沉悶的,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的語文課,是沒有實效的語文課。語文教師一定要讓朗讀始終貫穿于我們的課堂,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上一道永恒、亮麗的“風景”,讓學生在有聲的語言世界中感受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