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然而,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壓力下,有些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導致個別學生在人文、精神、理想、人格、個性等方面存在缺陷。學校教育不能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一、從關心、愛護學生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其作用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來自老師的關懷,如春風化雨,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使學生獲得情感滿足,進而轉化為要求進步的動力。
我們班有一名男同學,他在課堂上總是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好像被什么事情所困擾。課下,我找到他談話,開始時他的抵觸情緒很大,對我的問題總是報以沉默。我感到他的家庭一定存在什么問題,于是我進行了一次家訪,從中我了解到他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父親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他和爺爺生活在一起,生活上比較困難,所以他很自卑,無心學習。我從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找他談心,我們漸漸成了朋友。我發(fā)現(xiàn)他的字寫得很好,于是我開始鼓勵他努力寫好字,通過他的不斷努力,在校書法比賽上取得了好成績。此后,他的字不僅越寫越好,而且學習上也不斷進步??吹剿霓D變,我由衷地感到欣慰。現(xiàn)在,他在學習方面有了明顯進步,數(shù)學成績還達到了優(yōu)秀的水平。事實證明,一個學生能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贊許、表揚和鼓勵,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幸福,進而感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激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發(fā)他們和困難斗爭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二、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基礎
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班主任應有一顆慈母般的心,相信每個學生在教師和集體的關心下,都會成為有用的人,尤其是對待一些好勝但不能取勝、有上進心但無法戰(zhàn)勝惰性的學生,更應該理解他們的苦惱,同情他們的處境,引導他們消除與集體、教師的距離感,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和戰(zhàn)勝自我的勇氣。
在一次學校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上,一位班主任講了一個學生成長進步的事情,我覺得她做得很好:她的班級有個學生在課堂上總是無精打采的,課下也是一個人默默地坐著,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不好。班主任發(fā)現(xiàn)他的基礎實在太差了,通過交談,了解到這名同學也在努力地學,但總學不好,同學們也不愿意和他玩。慢慢地,他對學習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了解了這些情況,班主任立刻將他的位置調到第一排,安排了一個各科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和他同桌,課堂上加倍留意他,還要求班干部在課余或雙休日輪流幫助他,并教育同學有好游戲多讓他參加,讓他當上了勞動委員(他的同桌)的小助手,以樹立他克服自我的信心。班主任對他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鼓勵,慢慢地,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對學習滿腔熱情,在學習上有了很大進步。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能幫助學生戰(zhàn)勝自我,不斷產生成功感,從而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起自信、樂觀的情緒,最終讓學生擁有健康的人格。
三、加強溝通和合作可以使學生的健康人格穩(wěn)定發(fā)展
小學生入學以后,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在各個方面都會有進一步的發(fā)展。作為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等,制定本班的奮斗目標,打造一個具有戰(zhàn)斗力的集體。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讓他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此外,一個好的集體還要形成良好的班風,規(guī)范每個學生的行為。這樣,在集體生活中,學生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逐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我們班有一位學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學習成績不太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班主任的責任感使我對他特別關注,我決定找他好好談一談,可我沒想到他對此很有情緒,幾次談話都沒有結果。我知道,如果放棄了他,就毀了他的一生。于是,我發(fā)動全班同學,從他的日常生活入手,關心他、照顧他、尊重他、團結他、幫助他。慢慢地,他變了。在交往中,我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思維敏捷、勞動積極,而且愛好體育。他一有進步,我就在班內予以表揚,并希望他在各個方面都有所進步。在我和同學們的尊重和幫助下,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有了自信,激發(fā)了他的學習熱情。期末考試時,他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發(fā)展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發(fā)揮教育力量,采取有效手段,學生一定會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比智力的培養(yǎng)更具有可能性和可訓練性,作為班主任,要努力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責任編輯 馮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