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70-0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生文言文學習的目標是這樣規(guī)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現(xiàn)行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固守“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jīng)”,采用“串講法”、“翻譯法”、“分析法”等教學方式。這種“知識本位主義”的文言文教學方式,教師往往占據(jù)主體,一講到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差,考試難令人滿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的課程性質(zhì)鑒定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庇纱丝梢姡难晕牟粌H是語法的教學,對字、詞、句釋義的教學,同時也應是對語言美的賞讀、思想情感美的領(lǐng)悟、形象美的感動的教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從三維目標來設(shè)計課程目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應該有所側(cè)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出高中文言文“分類施教”法。
所謂分類施教,就是針對不同體裁(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不同內(nèi)容,不同難易程度的課文,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針對教材采取的一種分類教學。
根據(jù)課文體裁、內(nèi)容和難易程度等特征,筆者把教材劃分成了三個類別。
一、敘事類文言文。
如《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等。這些作品的特點是: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生動、文言字詞較淺。學習這類作品,學生不難理解字詞和翻譯句子。如果把字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課堂不免顯得呆板和膚淺。筆者認為,學生一看就懂的,就不用老師重復;老師重在引導學生從已知的領(lǐng)域向未知的領(lǐng)域探索,從淺陋、狹窄向縱深、廣闊開拓。因此,筆者把字詞放在了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yè)、測試中加以處理。而把引導學生賞析故事的生動曲折、鑒賞人物形象美、挖掘故事內(nèi)涵等作為了教學的重點。筆者把《鴻門宴》一文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走進歷史故事”、“品說歷史人物”、“汲取歷史智慧”、“續(xù)寫歷史猜想”五個環(huán)節(jié)。“走進歷史故事”主要是請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這既是對課文的初步感知,又訓練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品說歷史人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沒有照本宣科地向?qū)W生灌輸教參對人物的既定評價,而是讓學生自由地評議。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熱烈爭論。對劉邦,有人佩服其具有政治領(lǐng)袖的“堅忍”性格;也有人鄙視其“善變”的流氓本性;對項羽,有人批評他的“婦人之仁”;也有人贊揚他的“重情義,重諾言,光明正大”的耿直性格……對學生的發(fā)言,只要言之成理,筆者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凹橙v史智慧”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讀史明智,增添其人生智慧,陶冶其性情,從而對高中生人生觀、價值觀、自我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這也完成了智育和德育二者的高度融合。
二、抒情類散文。
包括部分淺顯說理議論文。如《蘭亭集序》、《阿房宮賦》、《項脊軒志》等。這些文章,文不甚深,兼有語言美、情感美、思想美的特質(zhì)。它們或音韻諧調(diào),或整散結(jié)合,或?qū)憣崢闼兀虮葦M夸張,或氣勢磅礴,或娟秀優(yōu)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不一而足。王羲之蘭亭賦詩作序,“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杜牧構(gòu)思《阿房宮賦》,為的是告誡后來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歸有光寫成《項脊軒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之常情……這些情感之美,又閃爍著多么動人的光芒!而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經(jīng)過歷史長河沖刷而流傳下來的作品,當然也是思想文化的精華。充分發(fā)掘出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對于這類文章,字、詞、句的教學可以或布置在課前的預習中,并加以檢查落實;或在作業(yè)中補充;或在閱讀中穿插。而美文美讀才是正確的途徑和教學的重點。讀,即閱讀、朗讀、誦讀。“讀”是文言文神美教學中最為關(guān)鍵的方法,它應該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讀有多種方式:或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或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或思情并茂的朗朗誦讀,或聽老師范讀,或齊讀,或單讀,或粗讀,或精讀……讀的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地讀,使之把準文體特點,傾心陶醉于語言之美;走進作品,去同喜同悲、共樂共怒,感動于情感之美,產(chǎn)生共鳴,產(chǎn)生向往,接受情感美的陶冶。
三、借事說理類議論文章。
這類作品文和言都應作為教學的重點。如《寡人之于國也》、《逍遙游》等文。學習這些課文,學生肯定感到有一些吃力,老師是不是就可以包辦呢?答案是否定的?!墩Z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指明了出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薄昂献鲗W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chǔ)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笨茖W的理念啟發(fā)筆者在實踐中大膽地實驗了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筆者首先將學習任務歸并為六個模塊:①背景信息模塊;②誦讀書寫模塊;③詞句釋譯及歸類積累模塊;④內(nèi)容與形式理解鑒賞模塊;⑤鞏固練習與遷移活用模塊;⑥延伸拓展模塊。其次,將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每組10人左右,設(shè)小組長一名。最后,將上文所述的文言文學習目標“六模塊”對應落實到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專門負責一個模塊的任務。每一個小組中,小組長將本組總?cè)蝿辗纸饨o成員去具體解決,解決后再匯總、整合,最后將探究成果向全班匯報或在班上接受同學教師的咨詢。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的任務都是非常具體明確的,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容易完成;但必然有更多的任務是單人不能勝任的,單靠課本和配套的練習冊上提供的資料也往往難以搜集到足夠的信息,這時,合作就是自然而然、動態(tài)生成的,立體開拓學習資源也是自然而然、動態(tài)生成的。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與總結(jié)。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教無定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認真研究學生,才能在教學中探索出最合適自己、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