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付合
摘要:要樹立“大美術”觀念,發(fā)展“大美術”的綜合教育模式,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教育融注于一切學校教育活動之中。
關鍵詞:綜合教學;審美觀;提高
中圖分類號: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25-02
新修訂后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力求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lián),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fā)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p>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上,美術課程起著十分重要的責任。而美術課程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美術技能上的提升,更多的需要我們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美術素養(yǎng)是綜合素質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而綜合素質的提升必然要求引入美術課綜合教學的“大美術”觀念。
一、美術課綜合教學的“大美術”觀念:
1.傳統(tǒng)的以提高學生美術技巧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已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大多在課堂上沿用“臨摹”方法,學生看到的只是已經畫好的圖畫,而老師大多也是教學生學習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讓學生畫蘋果,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都是向學生展示一幅早已畫好的各方面技能非常成熟作品,而所有的學生最后比的也只是看誰畫得最像這幅作品,看誰的畫畫技能嫻熟。訓練的目的就是技巧,除了基本的繪畫技能外,就是這些技能所需要的其它準備。最終對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好像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效。傳統(tǒng)的美術課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是不完全的,它只是注重了學生的基本繪畫技能的訓練,在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未免失之偏頗。傳統(tǒng)的以提高學生美術技巧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已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2.“大美術”觀念的核心。新修訂后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引導美術教學從單純的技能學習層面向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提升。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的認識以及對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yǎng)人文精神?!蔽覀冎恢酪环N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只知道掌握了技法,而不知道表達什么,有多大意義呢?知其然,更要知道它們背后的文化實質!而且在美術課堂教育中我們必須讓“美術文化”來引領我們所有的行為,只有這樣才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新的教學理念。
3.具體的教學嘗試。在新課程引領下的美術課堂教學形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現(xiàn)把我的做法簡介如下:我們還以低年級學生的畫蘋果的一節(jié)課為例。首先,我課前為每一位孩子準備了一個蘋果。上課后,我就問,“同學們,咱們都吃過蘋果吧?但是誰仔細觀察過蘋果呢?”我的課堂導入從孩子們最熟悉的地方進行,既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又引發(fā)他們的思考。大多數孩子對蘋果都沒有進行過仔細的觀察,我就讓他們憑借自己的印象畫一個自己心目中的蘋果。這時候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漲。畫完以后我對他們的畫不做任何評價,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蘋果,發(fā)給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再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在觀察的基礎上再來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在這里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美術領悟的能力。接著讓他們彼此之間進行交流評價,要求每一個學生在評價別人的作品時要言之有據,而不僅僅只憑感覺;別人評價自己的作品時要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這里我不僅培養(yǎng)孩子們的繪畫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然后我展示了我收集到的以蘋果為內容簡筆畫、版畫、素描、水粉畫、水彩畫、水墨畫等各種類型、各種材質的作品,簡單告訴他們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和西方繪畫的特點。下課前,我告訴他們下課以后把蘋果洗凈了以后再好好享受一下蘋果的內涵。最后我把孩子們的作品收集起來,為他們進行精心點評,使他們逐步樹立自信心。
4.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美術教育也不例外,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高與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只有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才有可能去創(chuàng)造美。只是在課堂上來完成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課堂上只能讓學生靜下心來感悟和提升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美,然后再進一步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感悟更多的美。當然,如果可能就用各種各樣的美術形式把它固化下來,那就進一步完成了我們的美術教育,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美。這難道不是美術教育的精髓所在嗎?
二、必須注意的事項
無論是“大美術”教育還是“美術教育”,千萬不可混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出現(xiàn)不倫不類的結果而貽笑大方。美術學科也不能脫離美術知識與技能來了解什么文化,要知道,這是滲透文化色彩的美術教育,而不是帶有美術欣賞的文化教育。每一個學科都有其自己的教育體系,美術也不例外。美術有其獨特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正如新修訂后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一樣:“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與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這才是美術課的基本內容,這誰也不能改變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修訂稿)[S].
[2]王輝.美術欣賞教學論析[J].沈陽大學學報,1996,(1).
[3]周巖.美術欣賞中的理性分析——談美術欣賞教學的圖、表分析法[J].中國美術教育,1998,(3).
[4]周楷.關注快速發(fā)展的美術欣賞教學——從小學到大學美術欣賞教學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美術教育,1996,(3).
[5]楊永民.“模糊層面”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啟示[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