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霞
〔關鍵詞〕 寫作教學;寫作方法;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07—0071—01
有人說,小學生的作文就像白開水一樣沒“味道”,甚至像是從橘皮里榨出來的汁一樣“澀”。問及學生時,他們坦言:“老師,不是我們不想寫,而是實在不知道寫些什么……”翻開他們的作文本,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一篇文章“換湯不換藥”地寫了好幾遍,有的寫得前言不搭后語;有的學生記“流水賬”,沒有中心,不分主次。面對這一問題,教師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引導和啟迪學生,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
一、教學生學會用“眼睛”看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要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在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真、善、美。在教授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習作時,我提前布置學生觀察校園里的花壇,學生們興致很高,下課后,他們就興致勃勃地前去觀察。他們竟然發(fā)現(xiàn)了花壇中的太陽花和前面第二課《金色的草地》一文中的蒲公英花有相似之處。蒲公英花隨著早、午、晚時間的不同,花瓣會自動張開、合攏;太陽花隨著太陽的出沒,花瓣會自然張開、合攏。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常常為了不同的發(fā)現(xiàn)爭得面紅耳赤。一天后,我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寫《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學生胸有成竹,不但寫得快,而且寫得很美。
由此可見,學生對所觀察的人是熟悉的,只不過不留心罷了。只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生就會歸納概括下來,進而運用到寫作中。
二、引導學生開闊思路,養(yǎng)成自由表達的習慣
要開闊學生的思路,關鍵要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束縛,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給學生設計過這樣一個習作:按內(nèi)容要求編寫童話。草原上有三只羚羊,它們本來和睦相處,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是忽然有一天,從森林里跑來了一只狼,把它們的生活打亂了。請你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自命題寫一篇童話故事。
在學生拿到“習作要求”后,我沒有多講,只是說:“請你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去想,三只羚羊和那只狼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你們也來當回作家編寫一個完整的童話故事?!辈淮笠粫海淌依锞晚懫鹆松成车膶懽致?,有的學生在故事中寫了三只羚羊齊心協(xié)力想辦法除掉了那只狼,它們又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有的學生在故事中寫了狼如何離間三只羚羊,讓它們相互斗爭,從此草原上再也沒有歡聲笑語。學生寫出了許多種不同的結局,有的故事內(nèi)容非常新穎,使人耳目一新。
三、上好語文課
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是作文評論課。而在評論中,我們應將重點放在學習寫字、組詞、造句、謀篇的方法與技巧上。那么,應注意些什么呢?
作文是由字組成的,所以,我們首先應把握好字詞的運用。如果一篇滿是錯別字的文章,肯定不會給讀者留下好的印象。不僅如此,還會影響到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表達。恰當?shù)脑~語不但表達的意思準確,而且能給文章增添光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學生需要積累詞語,語文課本上“積累·運用”中的“讀讀背背”就是專門讓學生積累詞匯的。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會背,還要讓學生能理解、會運用。因此,我們應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讀課外書,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這樣會為他們積攢下豐富的知識財富,使他們受益終身。
上好語文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課文,意在學習寫作方法?!皩W以致用”才是最終目的。
四、讓學生常練筆
寫作是一種實踐活動,它是有規(guī)律的。自覺地認識寫作規(guī)律,掌握寫作技巧,就會少走彎路,減少盲目性,這也體現(xiàn)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寫日記,寫讀后感是鍛煉寫作的好方法。寫日記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寫讀后感可以重溫自己學到的知識,鍛煉寫作技巧,談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從而陶冶情操。學生通過常練筆,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有橘皮的“澀”味了,甚至是信手拈來、一氣呵成的爐火純青般輕松自如的境地。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