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西
【摘要】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涉及面廣,理論性強、學術流派多、是學生覺得比較難掌握的一門課。在教學實踐中豐富教學手段,能夠促進學生對抽象的經濟學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認識和解決社會經濟運行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43-01
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經濟運動的本質、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理論性強、學術流派多、是學生覺得比較難學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在教學實踐中,借助多媒體平臺實施案例教學,豐富了教學手段,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抽象經濟學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認識和解決社會經濟運行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討論和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經濟范疇和原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在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討論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
2007年底我們著手進行貴州省高教處設立的“案例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課題研究,課題組老師多次深入企業(yè)、鄉(xiāng)村,尋訪公司管理人員和田間農民,了解企業(yè)、鄉(xiāng)村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運行機制,并借助網絡、電視媒體收集大量文字、視頻資料,經過精心篩選,編輯了“關注價格”、“關注中國制造” 等七個專題的案例,廣泛收集國內外專家從不同角度對各個專題進行深入詳實分析的視頻資料。例如,“關注價格”這個專題,涉及近幾年倍受關注的豬肉、糧食、大豆、石油四類商品價格,注重從點到面,從局部到全局分析的特征,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價格這個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豬肉價格”側重從價格波動背后分析供求對價格的影響;“糧食價格”側重從價格波動中分析合理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對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性作用;“大豆價格”側重從價格波動中分析面對外資大舉進入國內市場,中國如何保障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和獨立;而“石油價格”則側重透過價格波動,分析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中國經濟應該如何布局,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應對,通過四類商品價格問題的分析,讓學生對價格理論的理解逐步深入,知識能力得以提升。2008年中國步入奧運倒計時,奧運會引起了眾多中國人的關注,根據這一情況我們收集了奧運經濟專題,從洛衫機奧運會的扭虧為贏、奧運經濟現象的興起,到各國借舉辦奧運帶動經濟發(fā)展,企業(yè)借奧運商機做大做強的具體案例,透過當事人的分析、企業(yè)的具體經歷,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發(fā)展經濟”源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隨著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國內國外媒體給中國經濟戴上無數的光環(huán),為了讓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看待“世界制造中心”、“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等美譽,了解“中國制造”的傷痛,我們整理了“關注中國制造”專題,講述了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沿革、存在的問題、發(fā)展的潛力,并與八十年代的“日本制造”進行比較,尋找如何打造“中國制造”競爭力的途徑,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2007年4月2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引爆了殃及全球、持續(xù)數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這個中國人非常陌生的概念,越來越成為眾多人關注的焦點,于是我們又整理了“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專題,收集媒體對國內外專家的訪談、評述,對次貸危機爆發(fā)的背景、原因、對美國和世界金融領域的影響,可能引發(fā)的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后危機時代的一系列經濟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介紹,使學生能夠比較清醒地了解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并逐步形成自己對經濟形勢的見解,讓教學不僅成為知識傳播的途徑,更變成能力培養(yǎng)的舞臺。在收集整理案例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案例要盡量保持完整、涉及的問題要有啟發(fā)作用,要有利于學生對案例所涉及知識形成完整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信念使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三年的課題研究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不僅認真做好課堂教學,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觀看視頻案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很好地解決了課時不足與教學內容繁重的矛盾。2006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工作,我們借助多媒體平臺演示PowerPoint課件,講解經濟學原理,雖然大大節(jié)省了板書時間,但教師仍然需要花費大量課堂時間陳述案例,很多深層次問題在課堂上沒法展開深入分析和探討,學生也反映,課堂上“趕進度”往往出現對知識理解不透的現象。我們知道經濟理論看似樸實、簡單,卻非常抽象,需要用大量的社會經濟實踐去還原和應驗,而缺少了思考、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經濟理論也就變成了一堆沒有生命力的文字,這也是造成學生課堂聽懂了,可考不出好成績的原因。針對這種現象,在完成2007級、2008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任務時,我們就組織學生課余時間觀看案例視頻,課堂上對經濟理論的分析和講解從容、深入了、學生聽講也不那么盲目和無措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調動,“為取得學位證書而學習”的現象減少了,這推動我們編輯更多的案例,輔助教學,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榜R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經濟理論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生活,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社會實踐的習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學會熟練操作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提供的平臺,豐富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把課堂變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