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高
摘要: 本文闡述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并從四個方面出發(fā),結合作者教學實踐,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意義途徑
隨著素質教育與蘇教版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對于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為此,筆者根據(jù)其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就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
1.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意義首先在于學生的高效學習上,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nèi)容來使學生在智商與情商上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對于現(xiàn)階段的大部分小學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并主要靠延長授課時間來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式不能滿足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發(fā)展需求,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必須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以高效的課堂設計與教學實踐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
2.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2.1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融洽的師生關系能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與思維活躍性,從而使學生的心智得到充分發(fā)揮,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建立起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營造一個適合學生綜合發(fā)展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自我效能,在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獲得教學效率的提高。
2.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工作過程中應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強化對于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與語言能力的形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計,以適應學生的學習與心理需求,并促使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與此同時,教師應予以適時的指導,并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與探究來強化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
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筆者經(jīng)常結合下節(jié)課所要將的內(nèi)容來為學生設計一些習題。例如,讓學生借助工具書來自己解決生字新詞,并結合文章下方的標注來熟讀課文。同時,筆者還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分段,并分析出文章結構,給每一個結構段落標上一個小標題,使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在此過程中,筆者還要求學生把存在的問題標上記號,在上課時筆者對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一一解答,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教學中,筆者還嘗試運用了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并要求學生就不明白的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共同解決,有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結束之后,筆者還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類似的文章,并寫出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
2.3引導學生質疑,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質疑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同時也是創(chuàng)新的前奏。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從而以這種方式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點與癥結。如條件允許,可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來專門引導學生提問,并注意抓住一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盡量減少無效提問。如在學習《麻雀》這篇文章時,在課堂開始之前,筆者就設置了這樣的問題:獵狗是一種比較兇猛與彪悍的動物,而麻雀與其比起來就顯得相對比較弱小,而如果這兩種動物展開搏斗的話,誰又能獲勝呢?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獵狗戰(zhàn)勝麻雀。此時筆者單刀直入地說:不是。你們想知道麻雀是怎么獲勝的嗎?此時學生的露出了疑惑、驚嘆與迫不及待的表情。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一口氣讀完了課文,并在很短時間內(nèi)得到了問題的答案:麻雀是靠自己的勇氣戰(zhàn)勝了獵狗。這就是“合理設置問題”教學方式的有效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對于問題的思考與分析當中,使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把握著學生學習的全局與方向。為此,教師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對“設置問題”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優(yōu)化,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去創(chuàng)新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天地。同時,這樣能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工作過程中以單向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從而開拓一種師生互動的學習新局面。
2.4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重點與難點。
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對于一些新鮮、生動、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多媒體技術恰能以其獨特的影音效果與炫麗畫面來提升學習的參與積極性,并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集中、簡練。如對《廬山的云霧》這篇文章而言,學生因沒有去過廬山,僅僅通過文章的描述很難把握住雨霧的千姿百態(tài)與瞬息萬變。而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播放關于廬山云霧的視頻,并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能在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的同時,強化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3.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很強的藝術性,為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與綜合素養(yǎng)。同時還應及時進行積累與總結,對現(xiàn)有教學方式與教學內(nèi)容不斷地完善與創(chuàng)新,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需求,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