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漢忠
摘要: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而目前高中作文教學存在高耗低效的弊端,因此增強高中作文教學效果迫在眉睫。作者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增強高中作文教學效果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 高中作文教學教學效果增強策略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作文教學效果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尤為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寫作能力是學生一輩子要受用的一種能力,是他們安身立命、求得生存發(fā)展的一種能力?!钡斍案咧凶魑慕虒W存在著為高考而教的嚴重功利化傾向,以及訓練無序化、方法單一化、評改方式簡單化等流弊,直接導致高中作文教學高耗低效。那么有什么策略可以增強高中作文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就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四點做法。
一、變“游擊戰(zhàn)”為“陣地戰(zhàn)”
著名特級教師王立根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在日常寫作教學及種類繁多的寫作訓練中,我們往往忽視了最基本的問題——訓練的序列性?!钡拇_,作文教學的無序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敗筆。很多教師對高中三年作文訓練缺乏全局意識,沒有一套可操作的作文訓練序列。對于如何實施作文教學?如何安排文體訓練?每一次作文要實現(xiàn)什么目標?心中無數(shù),而只能采取“游擊戰(zhàn)”,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甚至把作文訓練作為講授課文的緩沖,常常是拋出一個題目,或只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或僅提供一點眾所周知的素材就算了事。
而且目前高中作文教材建設嚴重滯后,遠遠不能適應作文教學的需求。高中作文教學沒有較為完備、系統(tǒng)的教材體系,也沒有完備的訓練體系,語焉不詳?shù)奈谋緝热葑尳處熀蛯W生無所適從。教材的編寫者脫離教學實際和學情,缺乏對高中學生寫作狀態(tài)的研究,忽視教學主體的豐富性與發(fā)展性特征,忽略高中學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情感狀態(tài),漠視高中學生對作文的心理訴求,寫作教材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時代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或無本可依或死守教材或拋開教材,作文教學序列沒有建立,作文訓練無章可循??梢哉f,缺少教材規(guī)范的高中作文教學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肆意奔跑,極大影響了高中作文教學效果。因此,高中作文教學要從“游擊戰(zhàn)”變?yōu)椤瓣嚨貞?zhàn)”,變無序為有序,建立科學的體系。
高中作文教學要確定一個確實可行的總體目標,之后做好三個年級段的分目標制定,再具體到各個階段的具體要求,形成由大到小的分層教學格局。如在高一,我嘗試讓學生以“隨筆形式”寫作,不求成文,但求文筆生動,書寫規(guī)范,目的是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夯實基本功,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然后,我把學生的隨筆編成班報,其中不乏清新之作,如《我與倉央嘉措》、《生如夏花之美》、《史鐵生的生命坐標》、《春到聚龍小鎮(zhèn)》、《拆遷到我家》,等等。高一年下學期,重點讓學生練習不同類型的記敘文,注重記敘文的情節(jié)安排、細節(jié)描寫和適當抒情等,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張揚個性。如《媽媽,我沒事》的習作中,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記敘的主體,盡量讓情節(jié)波瀾起伏,以懸念開頭,以細節(jié)取勝,感情真摯,學生在作文練習的同時,也得到一次情感的洗禮,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高二進行議論文寫作全程訓練,先從結構入手,搭起框架,讓學生掌握三種基本的議論文體式;而后分解訓練,從論點的提煉與切分、論據(jù)的選用與敘述、議論段落的展開、論證方法的運用、議論說理的深刻、標題的擬寫、開頭與結尾的寫法訓練、議論語言的提升等方面逐步推進,由片斷訓練到完篇寫作,滾動進行,構成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高三則重點進行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升格訓練;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復習,做好作文考前的指導,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沖刺高考”。
二、變重技巧操作為重思維訓練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在訓練語言能力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智能,特別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彼季S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而寫作實際上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高低。正如顧振彪先生所說:“啟動思維操作,是牽住了作文訓練的牛鼻子?!笨稍诟咧凶魑慕虒W中,大多數(shù)教師注重的是作文技巧的講解訓練,熱衷于教給學生一些流于表層的寫作方法,而忽視思維的培養(yǎng)。
高中作文要進行思維訓練,首先要明確思維訓練的內容與方向。我認為,作文思維的核心是解決立意、材料、結構、語言生成等問題的能力,也就是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立意思維、結構思維和應對思維。其次要探討怎樣訓練這些思維能力。我在作文教學中主要采取兩種方法,一是以話題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為抓手,注重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和集合思維。發(fā)散思維,也是聯(lián)想性思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豐富性;求異思維訓練可使學生對文章的立意角度完成多方位、深層次的發(fā)掘;聚合思維就是運用集中比較的思維方式對多種信息或材料加以比較、篩選,以求得一個最優(yōu)方案的思維方式。例如以“差一點”為話題進行立意訓練,我在引導學生立意拓展時就采用以上思維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地向縱深拓展,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有了一些有一定分量的立意。
1.“差一點”其實是我們對于失敗的一種推卸,一種逃避,正是這種推卸,這種逃避,使我們安于失敗,慣于埋怨,忘記了我們的目的是成功,而不是失敗后的“差一點”。
2.將“差一點”作為借口,以此獲得滿足,不妨稱之為“微差距”心理。執(zhí)著于“一點點差距”的人,是永遠也彌補不了那點差距的。
3.“差一點”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麻醉劑”。我們應清醒地知道“差一點”并不意味著“約等于成功”,其實是“差很多”,或是“差全部”。
4.生活不相信“差一點”,不要以為那只是一步之差,其實隔著的是天與地的距離。要勇敢面對每個差距,這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否則我們的腳步將永遠停滯不前。
5.輸人一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差一點”的思想阻擋了自己繼續(xù)攀登的決心。
基于思維與語言的基本關系,通過言語訓練來進行思維訓練。張偉明教授就明確指出:“作文就是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活動?!痹诮虒W中,我選取因果、對比、類比、比喻、反復等基本思維句型來進行訓練,它既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又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各種思維訓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要我們緊緊抓住思維訓練這個“牛鼻子”,那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三、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葉圣陶先生曾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的本身?!薄白魑牟皇菬o所作為的玩意,不是無中生有的把戲,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同吃飯、談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了的事情?!弊魑?,本來就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但學生普遍害怕寫作文,作文寫得呆滯,缺乏靈性,充斥著空話和套話。究其原因,一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教師的作文指導沖著分數(shù)而來。學生寫作純粹為教師而寫,為高考而作,自然是毫無興趣,出現(xiàn)新“八股文”的現(xiàn)象就不奇怪了。二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感悟、積累。作文訓練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把作文當成生活的一個部分,一種需要,才會愛寫、勤寫、樂寫。正如孔圣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菍W生畏懼寫作的心理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是畏懼越是不想寫,而越不想寫不愿寫的后果就是越不會寫。因此,要讓學生擺脫這個“魔咒”,消除畏懼心理。
葉圣陶先生認為:“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富,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币虼?,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把作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與課外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作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如我在指導學生寫作以“面對大?!睘轭}的作文時,就把學生帶到崇武海邊,讓學生直面大海。面對蔚藍的大海,學生覺得思路開闊,有很多東西在心中翻滾,心隨著波濤洶涌:惠安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惠安女巖石一樣忠貞的愛情、沙灘貝殼一樣斑斕的民俗文化和青春期敢問路在何方的迷?!ь^萬緒,紛至沓來,連平常在寫作時都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手的同學,也文思泉涌。又如讓學生寫時評,針對社會現(xiàn)象談感想,說看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如變革作文題目,作文題目從學生中來,采取由學生命制、學生挑選的形式,克服脫離學生實際的弊端,寫作題目貼近學生生活,如“說說90后”、“讀我”、“我的偶像”、“十八歲的青春”、“我們村的哪些糗事”、“釣魚島姓日還是姓中”、“美國大選為何拿中國說事”等,讓學生有話說,有話講,讓學生“我手寫我心”,情動于中,文發(fā)于外,潑墨于紙,鑄魂于心。
總之,教師只有自覺而主動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這個寫作主體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讓學生從寫作的參與者變?yōu)橹鲃觾A訴的主體者,讓學生走進生活置身于火熱的生活之中,當然還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社會生活,正確觀察分析,判別社會現(xiàn)象,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生活的敏銳觀察力,這樣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會更正確、更深刻,寫作材料會更豐富,表達會更精彩,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四、變教師“獨唱”為師生“合唱”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是教師在“獨唱”,即對學生的作文實施單向度的靜態(tài)評價,學生負責寫,教師負責改,師生雙方缺乏雙向的交流。教師僅有輸出,接收不到學生的反饋。在這種作文批改的模式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師生雙方彼此隔離。教師煞費苦心的批改和評語,往往學生不當一回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傳統(tǒng)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給予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決定,互批作文,讓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互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所以,我們要改革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探索一種切合實際的、富有成效的批改的途徑,變教師“獨唱”為師生“合唱”,將作文批改作為寫作過程的引申和延展,將其變?yōu)楦挥薪ㄔO性、互動性的教學活動。
我在作文評改時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靈活多變。首先是面批,即邊講邊改,邊啟發(fā)邊指導,力求讓學生明白改和不改的不同,這種方法既能互相溝通,密切師生關系,又能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而且在面批時,以肯定為主,提出商榷意見為輔,讓學生在面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學生作文的信心。在評價中獲得前進的動力,作文批改才會有成效,才會受學生的歡迎。學生被面批作文后,深有感觸地說:“老師,我這才明白自己哪些方面不足,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前我僅僅是瞄一眼分數(shù)哦?!?/p>
其次是組織學生評改。《語文課程標準》對此提出明確的要求:“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我認為,作文評講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或其他同學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分析活動,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我組織學生評改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提出明確要求,學生自改,讓學生在自改中體悟為文之道;二是提出具體要求,學生互相評改,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三是組織學生集體改,也就是抽樣評改,挑選幾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評改。當然在組織學生評改時,教師要做好指導,不能“放羊”。同時,在學生改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評改進行評閱,肯定優(yōu)點,指出存在問題,還可以評選優(yōu)秀評改員,給予表揚。
總而言之,高中作文教學是一項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要增強高中作文教學效果,使高中作文教學有程碑式的改進,既要與時俱進,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構建高中作文教學的理論體系或框架,又要注重作文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既要改變傳統(tǒng)陳舊的評價模式,又要重視學生這個主體,讓學生真正喜歡寫作,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