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靜
一、內(nèi)化語言,活化語言,豐富語言表達
在閱讀課上,不僅是閱讀課,還是語言訓練課,必須重視語言的“內(nèi)化”,使其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并能存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在需要的時候招之即來,呼之即出。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詞串韻律和諧,排列富有規(guī)律,表達有序,串聯(lián)起來就成了一篇通順的文章。如蘇教版一下《識字1》,采用“詞串”的形式,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圖:春天到了,幾番春風吹過,幾場春雨落下,柳絲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蔥綠;燕子、布谷飛來了,為春天增添了生趣;蜜蜂飛來了,在花海中忙著采蜜。在誦讀過程中,學生極易產(chǎn)生共鳴,并喚醒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作沖動。這是一個絕佳的隨文練筆機會。教師應把握住這個契機,引導學生進行填空式的寫話訓練:春天來了,()的春風吹綠了()、()。布谷(),燕子(),蜜蜂()。春雨滋潤著花兒,( )的梨花,()的杏花,( )的桃花都開了。春天真美呀!
語言訓練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將課文中豐富的語言材料逐步儲存于學生的語言倉庫之中,這樣,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筆端。語言材料的理解和儲存,是以其“運用”為關(guān)鍵條件,因此,加強詞語運用訓練,可以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內(nèi)化語言,在語言運用中活化語言。
二、整合資源,模仿寫段,提升表達水平
語言的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是語文教學的根,我們應緊緊憑借課文這個“例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達”因子,為學生搭建扎實的語言實踐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鳥語》一文時,課后出現(xiàn)了“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這樣一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就拋出了以上三個片段,但鑒于學生很少有觀察鳥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所以隨即出示了一組鳥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一下,寫一寫。
有學生寫道:“有一種鳥,它的頭頂鮮紅鮮紅的,像顆紅寶石;它的嘴又尖又彎,像鉤子一樣;它身上五彩繽紛的,像彩虹似的。小小的翅膀邊上有一點黑色,可美麗了!它,就是美麗嬌小的牡丹鸚鵡?!?/p>
還有學生寫道:“大家對小麻雀一定都很熟悉吧。它的身上有一層薄薄的咖啡色的毛,小小的眼睛像一顆黑寶石一樣,一張尖尖的小嘴是粉色的,也許你們不曾注意到——它尾巴的末端有一圈黑色的毛哩!”
教材是學生練習寫話的一塊肥沃的土壤。在閱讀教學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結(jié)構(gòu)格式、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形象地告訴學生怎樣習作。學生領(lǐng)悟到這些寫作手法后,此時再作文,就等于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手法,減少了作文的困難度。
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當堂練筆,學會表達情感
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教師常常會創(chuàng)設(shè)許多情境,這些情境在引發(fā)情感體驗的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如教學蘇教版第八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薩沙一家的相互關(guān)愛,在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下雨的情境,伴隨著課件出示的雨景畫面,再加上雷聲、雨聲音響效果的配合,學生一下進入了情境。接著我讓學生交流了課外搜集的描寫雨景的語句,再按雨聲、雨勢、雨中景物的順序有選擇、有條理地進行板書,提示學生寫作順序,在此基礎(chǔ)上開始自由練筆。
一位學生寫道:“突然,風起云涌,烏云密布,風把小樹上的鳥巢吹得搖搖欲墜,接著,便電閃雷鳴,一道道閃電劃破了天空。不一會兒,大雨傾盆,雨急似箭,小草彎下了腰,花兒低下了頭,就連粗壯的大樹也快倒下了。雨水浸入了土地,讓小草茁壯成長;雨水落在小河里,叮叮咚咚,像一個樂師彈奏著一首首動聽的歌;雨水沁入我們的心田,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好心情?!?/p>
另一位學生寫道:“夏天的黃昏,天氣炎熱,好像是誰給大地蒙上了層被子,悶得人透不過起來似的。在林中的一片曠地附近,一朵美麗嬌艷的月季正悄然怒放著。過了一會兒,雷聲大作,刺眼的閃電一亮一亮的,照在人的臉上,立刻慘白慘白的。豆大的雨點不知什么時候下起來了,‘吧嗒吧嗒的聲音吵得人心煩意亂。一邊下雨,還一邊打雷,時不時就閃一下、響一通,嚇得人要從椅子上跳起來一樣。雨越下越大,路上漸漸有了些許小水坑,車燈一打,車窗上密密麻麻的雨點便清晰可見。半小時過去了,雨漸漸停了,美麗的彩虹架在天空,似乎在慶祝雨的停息?!?/p>
品讀著這一篇篇小練筆,學生仿佛也置身于那一場瓢潑大雨中,此時再來理解文章內(nèi)容,更有水到渠成之感。以課文為支撐點進行自由寫話,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發(fā)揮合理想象,進行拓展延伸,又能使學生深刻領(lǐng)悟課文的內(nèi)涵,增強其學習語文的趣味性。
讀寫結(jié)合中的習作訓練,常以練筆的形式悄然出現(xiàn),它范圍小、篇幅短,減緩了作文坡度,能當堂完成,不僅消除了學生心理上對“作文”的畏懼感,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