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 張宗有
摘 要:農產品是關系到民生的一類商品,農產品的價格持續(xù)上漲將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通過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價格;上漲;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1-0070-01
1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
農產品價格的非正常上漲對整個社會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蔬菜水果等產品價格的非正常上漲,更進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面對漲價,一些消費者選擇減少消費或者選擇其他的替代品。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使居民的生活預期蒙上了一層陰影。為了降低物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部分居民不得不選擇作“海屯族”:囤積衣物、冬季過冬的大白菜等等,以應對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由此可以看出,農產品價格的非正常上漲已經影響到居民的生活,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這不能不引起政府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
2 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
(1)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因素。
通貨膨脹首先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fā)了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紛紛采取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導致貨幣的供給量增加,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我國這兩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也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貨幣供給增加很快,造成貨幣超發(fā)。我國自身的貨幣高速增長,對物價本已形成上漲的壓力,遇上國外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就更進一步加重了我國物價上漲的壓力。
(2)農產品供給減少。
農產品價格的非正常上漲,還受到供給減少的影響。比如去年的大蒜價格上漲,與氣候所造成的產量下降有關系。反之,居民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年居民注重養(yǎng)生,綠豆作為一種保健品種受到越來越多的居民青睞,需求逐年增加。
(3)短期資金炒作。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傳統(tǒng)行業(yè)因為產品供過于求,缺乏投資機會;而新興行業(yè)發(fā)展尚未成熟,風險大,門檻高,缺乏吸引投資者的熱情。于是,大量剩余的資金在缺乏適當投資渠道之際,不忘尋覓增值時機。農產品屬于生活必需品,炒作起來不愁沒有銷路,大蒜、綠豆、糖等產品耐儲藏,也方便操作。
3 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對策
(1)轉變寬松型的貨幣政策為適度的貨幣政策。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收到了刺激經濟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經走出危機,復蘇勢頭強勁。隨著經濟形勢的發(fā)展,我國的財政貨幣政策也要隨之調整。去年我國政府是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重點為保增長、防通脹、調結構,雖然今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但是我國政府已經改變定調,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轉向,為我國的通貨膨脹防治打下了基礎。
(2)加大農產品的管理,增加供給。
流動性過剩是造成物價上漲的基本原因,農產品供應缺口是造成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的耕地不斷減少?!笆晃濉逼陂g,我國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wěn)定在15.6億畝以上,有效遏制耕地減少過快的勢頭,但是經濟發(fā)展對耕地的侵蝕始終存在。保護耕地的任務仍然很艱巨。我國農業(yè)現(xiàn)階段的勞動生產率比較低,要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就要加大投入,促使我國的農業(yè)生產盡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以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提高農產品的產出。我國的農業(yè)生產還比較落后,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中央政府要加強對農業(yè)的補貼,尤其是對糧食類作物的補貼。其次,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第三,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農業(yè)生產領域目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大多還處于家庭小作坊的生產模式,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資金和技術等要素不可缺少。
(3)加強對農產品流通的管理,限制農產品的炒作。
針對我國近期農產品價格增長過快,政府出臺了“國十六條”,主要內容包括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農副產品供應,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產供應等等;主要目的是為加大農產品供應和降低流通成本,從而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此條例一出,打擊了游資的炒作,許多農產品價格紛紛回落。我國政府應該加強對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管理,加強對農產品價格的監(jiān)控,完善農產品市場的預警機制。2010年,國家已向市場投放國家政策性糧油2550萬噸,增加了農產品的供給,也打擊了游資的炒作,這對于農產品價格的調控起到了積極作用。
(4)做好低收入者的補貼工作。
農產品屬于生活必需品。農產品價格的非正常上漲,受影響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他們的生活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如何在物價上漲的時候保證低收入者的生活質量不受太大的影響,這個問題早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政府部門已經建立低保戶生活補貼與物價上漲聯(lián)動機制,如近期成都、海南等地給低收入者發(fā)放臨時補貼,以應對物價上漲,正是這種聯(lián)動機制的體現(xiàn)。生活補貼與物價聯(lián)動機制需要完善,需要進一步科學化、制度化。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著手研究和開展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編制工作,建立一個指數體系,以對補貼起指導和聯(lián)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敏丹,金建華. 新形勢下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原因探析和對策建議[J]. 湖南社會科學,2011,(4)
[2] 詹博. 基于農民增收的農產品價格提高策略研究[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3).
[3] 孫永杰. 對“菜賤傷農”現(xiàn)象的原因與對策的思考[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