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榮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頗有同感。老師和學生都知道,高中九門功課,或者到了高二文理分科后六門課,學生們花在語文學科上的時間很少,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在語文上花時間,盡管語文一直以來都是幾門學科中分值最高的學科之一。經過了解分析,筆者發(fā)覺學生不重視或不愿在語文學科上花工夫或時間,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認為語文好學
很多學生認為,不就是學中文嗎?自己的母語,從娘胎出來聽的就是中國話,誰還不會說呢?考試的時候無論怎么謅都能應付那份試卷,不像數理化,不懂的題就無從下筆。尤其是對待作文,學生認為,平時練習既浪費時間又沒什么成就感(沒有解出一道數理化難題的感覺),高考又不會考我們曾寫過的作文題,所以老師在布置寫作文時,總是有學生不樂意寫,或找各種理由拖拉不按時交作業(yè),就是完成了交上來的,大部分質量不高。語文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作文水平是一屆不如一屆。
二、花了時間,收效不大
有的學生也感覺到成績跛腿影響總分的提升,試圖在語文上花點時間,提高語文成績,可埋頭做了大量的試題,考起試來,成績長進不大,積極性大大挫傷,兩次嘗試下來就偃旗息鼓了。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不可能培養(yǎng)出學語文的興趣。
三、老師陳舊的觀念抑制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很多語文老師受高考這個指揮棒的牽制,平時教學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不考慮學生的需要,也不反思教學效果如何,或無時間考慮,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教下去,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又機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不花時間學語文的態(tài)度,已習以為常了,有的老師還自嘲地說:“我們語文老師注重的是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平時不花時間學,高考語文考得成績也還說得過去?!?/p>
其實,通過自己近年來的嘗試和理論學習的感悟,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筆者覺得語文課堂更應該是最活躍、最生動,也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恢復語文課的本來面目,關鍵看語文教師如何做。
首先,語文老師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學識水平。面對這樣的信息時代,一個語文老師總守著自己大學時學的那點東西,課堂上會處處碰壁,不久就會被學生叫下課。不說別的,就說新時代的語言,就會讓人措手不及。比如“新新人類”“酷斃了”“雷人”“雪藏”“給力”“萌人”等等,如果語文老師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注意觀察現(xiàn)狀,面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這些當代語言或網絡語言,就會不知所措,甚至會鬧笑話。幾次笑話一鬧,學生就會看輕語文老師,學語文的興趣也就會蕩然無存了。
其次,備課時要備學生。面對高考升學壓力,老師們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平時備課大都能認認真真,測試形式也越來越多樣,但也正因為如此,教師們感覺工作負擔越來越重,于是,備課“走捷徑”的人也越來越多,借用各種各樣的資料,市場上、網絡上各種“優(yōu)質教案”“同步試卷”也應運而生。慢慢地,老師們也懶得去動腦筋了,選一本“教案”,拿來便用,甚至連課文都不看,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筆者曾經就有這樣的經歷:在總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主旨時,只管按照“優(yōu)化設計”上說的“反映了那時知識分子淡淡的哀愁”。正因為如此,“我”才“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堂課下來,筆者頗感輕松,學生卻一頭霧水:那時知識分子為何會有“淡淡的哀愁”?朱自清又為什么會“頗不寧靜”?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的結果是,學生座談會給筆者提了一大堆意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每個教師能針對自己的教學對象,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心理狀況,甚至個性特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良好,受到絕大多數教學對象的喜愛,這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有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別人的東西盡管是優(yōu)秀的,畢竟是別人的成果,那是別人針對自己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程度,將自己的學識水平充分物化的過程。我們拿來便用,充其量是模仿,模仿得再好也仍然與模仿對象存在很大的差異,何況教學環(huán)境不同,面對的學生程度等各方面也不盡相同,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感興趣是不大可能的。
再次,老師要有上進心、創(chuàng)新精神。一般情況下,一項工作干長了總有些疲軟的現(xiàn)象。教師隊伍中這種現(xiàn)象尤其突出。三年一個輪回,教學內容盡管有變化,但變化不大,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對工作已能應付自如了,于是滿足現(xiàn)狀,不再進取,以一種不變的教學方法、固有的教學經驗來應對各屆不同的學生,教學熱情逐漸減退,課堂氣氛不死不活,一堂課下來,學生睡倒一大片也不管不問,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學生課后還會在語文科上花時間嗎?相反,如果一個語文老師進取心很強,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充實自己,備課時心里始終想著學生,根據學生的狀況或教材的內容,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將生澀、枯燥的知識融入自編的趣味故事或幽默的語言之中,想方設法使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那么,學生學語文的主動性會越來越強,語文程度也自然會越來越好的。一旦形成了習慣,學生學語文的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多起來了,語文老師也就會與數理化老師一樣有很大的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