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生 劉芯邑
汽車“三包” 走出維權禁區(qū)
□ 實習生 劉芯邑
隨著我國汽車市場井噴式的發(fā)展,汽車消費糾紛成大中城市消費投訴熱點。圖/CFP
日前,全國首例更換“問題汽車”的國內汽車“三包”第一案在江蘇宜興判決,消費者任某一審勝訴,案件引發(fā)公眾廣泛關注,但事件帶來的思考卻遠未停止。
汽車在為人們出行提供便捷的同時,為何屢遭“維權門檻”?為何經銷商只修不退?消費者翹首以待《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盡早出臺,以科學制度捍衛(wèi)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7年前,由于業(yè)界種種阻力,汽車“三包”最終“胎死腹中”;7年后,在業(yè)界態(tài)度松動的同時,質疑聲仍然四起。此番汽車“三包”再度正式待產,業(yè)界人士認為有望于今年“3·15”后出臺,結果到底如何,公眾拭目以待。
2009年11月16日,江蘇宜興任某花費21萬余元購買某品牌汽車。此后兩年,汽車變速箱頻發(fā)故障,先后三次返廠更換。任某認為汽車存在重大質量問題,向經銷商提出更換新車的要求,遭到拒絕。
2011年底,任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經銷商對問題車輛予以更換。被告4S店認為,4S店不是生產廠家,只負責車輛的銷售和維修養(yǎng)護服務,并不存在對車輛更換的義務。
且法律也沒有汽車“三包”的明確規(guī)定,因此原告缺乏基本法律依據。法院認為,原告所購車輛在兩年的時間內多次出現變速箱質量問題,已不能達到正常行駛、方便生活的購車目的。
根據合同法,法院最終判決銷售商為原告更換該品牌相近系列新車一輛。此案是我國法院在汽車“三包”問題上判決4S店進行整車更換的首起案例。
近年來,伴隨我國家用汽車消費量的猛增,隨之而來的維權糾紛也日益增多。中消協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投訴16805件,同比增長近20%。行車安全問題已成為中國汽車高速增長之下的巨大隱憂。
今年年初,躊躇七年后,汽車“三包”政策再次“呼之欲出”。
2012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與《一稿》相比,公眾普遍認為《二稿》力度不夠,消費者及廠商對于“三包”多項條款存有爭議,“三包”政策仍不被看好。
對此,一名從事汽車行業(yè)多年的業(yè)內人士表示,此番汽車“三包”政策的出臺勢必引起巨大爭議,有可能起不到緩解消費者和企業(yè)矛盾的作用,甚至很有可能政策本身“空有其表,或徹底回爐?!?/p>
業(yè)內分析,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在于消費者與經銷商的溝通。廠家、消費者及經銷商呈現出利益博弈,甚至針鋒相對;維權需求與現實法律法規(guī)不匹配,其中消費者最為擔心的是政策執(zhí)行力低,維權周期過長;第二,由于政策實施的最大阻力來自于政府部門的利益之爭。政府能否真正平衡好相關部門間的利益紛爭,政策出臺后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管強度如何都是未知數。
就“第一案”,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青文表示:汽車將列入“三包”產品的可能性小。由于汽車消費品具有特殊性,一旦開過,就是二手車,立馬貶值,被告以行業(yè)慣例為由拒絕更換汽車,是站不住腳的,但消費者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同企業(yè)、經銷商或者政府部門進行抗衡。
近日,《民生周刊》記者來到北京市一汽大眾某4S店采訪,該4S店總經理王珂說,“汽車‘三包’計劃八年之久,未能出臺,在于汽車的特殊性。在汽車上有上萬個零件來自不同的配套廠,方方面面要求很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行‘三包’,對廠家要求非常高、操作、執(zhí)行起來都有很大難度。”
王珂認為,從汽車銷售環(huán)節(jié)看,汽車已經實施保修,比如對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都有保修期,對部分零部件也有保質期。對消費者來說,退車和換車中間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
“對于經銷商來說,發(fā)票也是個大問題,退車后經銷商的賬目該怎么走?換回或退回來的汽車就是二手汽車,經銷商是否可以出售二手車,這對經銷商的銷售權限也是個挑戰(zhàn)?!?/p>
記者對比各國類似“三包”的經驗后發(fā)現,在國外,汽車“三包”不一定有,但在保護消費者方面,像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國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來解決消費者與汽車廠商的糾紛。
“在中國,退車比登天還難?!痹蜍囕v故障無法解決而與廠家協商退車的消費者劉女士感慨。
對于退車難的問題,經銷商也大吐苦水,“消費者要退車首先找到4S店,但如果廠家不同意,我們哪擔負得起這個損失,作為經銷商他們只管賣車修車,別的都做不了主?!?/p>
北京大成(青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欒丕強表示,根據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做、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
“上述法律規(guī)定針對的是所有商品,汽車當然也不能例外?!币簿褪钦f,汽車“三包”本來就是消費者已有的權利,根本用不著另立法律對此予以確認。欒丕強補充說,當然,制定一部“實施細則”還是有必要的,否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多數受訪車企對此表現得相對謹慎,很多負責人聞聽“三包”倆字直搖頭,直接用“在具體政策沒出來之前不發(fā)表評論”,婉拒記者的采訪。
“老百姓對汽車‘三包’政策關注度很高,希望它趕緊出臺?!叱雠_勢必會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起到保障的作用,但是政策真正實施時,對相關部門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管力度我們還是很擔憂。”在4S店看車的張先生向記者表示。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井噴,汽車的質量問題也日益增多,汽車的投訴已經居于消費投訴首位,但消費者維權的途徑卻很少,維權道路異常坎坷。
“購車要上保險、繳稅,退車、換車后就要涉及退保和退稅問題,辦理過程很復雜。再遇上退車官司,就更費精力了?!辟I車已有6年的韓青告訴記者。
北京市消協副秘書長屈建輝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fā)展,汽車逐漸普及,消費者退車難關鍵在于一直“無法可依”,讓汽車廠商“鉆了空子”,有借口不退車。然而,汽車的安全涉及駕駛員以及公眾的生命安全,這是首要保護的。
“如果汽車質量不合格,符合退車條件,那么退車是消費者的權利也是汽車廠商的責任和義務,即使再困難成本再高也要退車。汽車‘三包’征集意見《二稿》中做出的退車規(guī)定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給消費者退車帶來希望?!?/p>
國家質檢總局法規(guī)司司長劉兆彬表示,“2月10日第二次征求意見結束后,將進一步梳納整理各方意見,盡快出臺。從現在的反饋情況看,出臺后絕大部分人會贊成。其中的不足需要施行中遇到問題后再完善。我們也知道,汽車‘三包’的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最重要的是邁開這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