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生 王 敏 邢 楠
1.吉林省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肛腸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1;2.諾凡麥醫(yī)藥貿易 (上海)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42;3.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42
環(huán)狀混合痔是肛腸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盡管手術方式不斷改進,但術后并發(fā)癥仍是肛腸科醫(yī)生感到棘手的問題。我院對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剝內扎加皮瓣整形術治療,同時加用克澤普注射,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混合痔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病歷均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 (2006版)》診斷標準[1]。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18~65歲,病程0.5~40年。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0~66歲,病程10個月~38年。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單純采用外剝內扎加皮瓣整形術治療?;颊呷〗厥?,骶管阻滯麻醉。行四指輕柔擴肛,充分暴露,以長喇叭筒肛門鏡仔細觀察肛管及直腸下段之情況,根據(jù)痔核的部位、數(shù)目、大小及齒線上下、肛管、肛緣與病變的關系,設計切口方向,首先選擇嚴重的痔體,外痔切口盡量選與內痔對應處,用止血鉗鉗夾在混合痔齒線處,輕輕向外牽拉,以充分暴露內痔,再用一把止血鉗鉗夾肛緣同點外痔,用直剪自外痔遠端作放射狀梭形切口,剝離皮下組織及曲張靜脈叢至齒線上0.5cm處,用大彎鉗完整鉗夾痔核基底部,以圓針7號絲線貫穿鉗下“8”字形縫扎痔核及剝離組織,剪去結扎殘端,留痔蒂0.5~0.8cm,還納入肛內,并從切口擴開向兩側充分剝離并切除皮下曲張的靜脈叢及潛在血栓,修整切口,以4號絲線結扎出血點;同法處置其他設計切除點位之混合痔。對于難處理的小內痔隆起,則硬化劑注射。切口旁有突出的贅皮部分采用小梭形切口剝離切除外痔。修整肛管及肛緣皮膚,使其無皮膚缺損及皮瓣無重疊,對合整齊后,可用1號絲線間斷縫合1~2針,固定平整。保留足夠的皮膚黏膜橋,盡量保存肛墊及ATZ區(qū)上皮組織,皮橋保留0.3~0.8 cm寬度。檢查肛管有無狹窄,手術結束前碘伏再次消毒,術畢,凡士林油紗肛管內引流,塔形紗布壓迫加壓固定。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手術的基礎上,加行克澤普肛周多點注射。方法:以克澤普注射液10~15ml,沿長強穴(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垂直進針2~2.5cm回抽無血,緩慢注射2~3ml,再將針頭向肛門方向呈45度角斜刺2~2.5cm每側扇形注射1ml,拔針后分別在肛緣外2.0cm3點、9點向肛門方向扇形注射,將藥液均勻注射于切口周圍、內痔結扎基底部及內括約肌,注藥后局部輕柔按摩,使藥液充分浸潤。
1.2.3 術后處理 兩組術后處理相同,流質飲食,控制大便24~48 h,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 d,每日便后坐浴,凡士林紗條常規(guī)換藥,后期適當提肛鍛煉。
1.3 觀察指標
1.3.1 術后疼痛程度 按1992年全國第七次肛腸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判定。Ⅰ度疼痛:疼痛輕微,可不處理;Ⅱ度疼痛:一般口服去痛片可緩解;Ⅲ度疼痛:疼痛較重,需注射嗎啡或哌替啶。
1.3.2 術后肛緣水腫 水腫分級標準:0級:無水腫;Ⅰ級:(輕度)水腫皮膚占肛周<1/4周。Ⅱ級 (中度):水腫皮膚占肛周1/4~1/2周。Ⅲ級 (重度):水腫皮膚占肛周≥1/2周。
1.3.3 術后尿潴留 術后需用藥物或導尿才能排出者為尿潴留。
1.3.4 術后排便困難 指肛門墜脹有便意感而不能自行排出需灌腸者。
1.3.5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1.3.6 治愈率 參照《中醫(y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執(zhí)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愈率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術后疼痛、肛緣水腫、尿潴留、排便困難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等方面,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1)。
疼痛、肛緣水腫、尿潴留是環(huán)狀混合痔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肛門具有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肛門直腸周圍神經(jīng)分布豐富,齒狀線以下受體神經(jīng)支配,對銳性刺激極為敏感,和齒狀線以上對牽拉刺激敏感的內臟神經(jīng),疼痛反應均敏感,加之因肛門手術創(chuàng)傷而釋放的炎性介質鉀離子、氫離子、5-羥色胺、緩激肽等作用于肛周末梢神經(jīng)而發(fā)生敏感化反應,使得正常情況下不易引起疼痛的低強度刺激此時亦會導致疼痛[3]。同時由于支配尿道外括約肌的神經(jīng)來自會陰部神經(jīng),此神經(jīng)還支配肛門外括約肌、肛周皮膚。術后肛門疼痛、括約肌痙攣可引起尿道外括約肌功能異常,尿道外括約肌痙攣性收縮反射性造成膀胱逼尿肌活動抑制[4],故導致排尿困難、尿潴留?;旌现袒颊咝g后5%~40%的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水腫,尤其是環(huán)狀混合痔,故術后肛緣皮橋和手術切緣的水腫比例更高[5]。除手術技巧外,術后疼痛也是肛緣水腫的重要原因。首先,肛門疼痛導致括約肌緊張,肛管靜息壓持續(xù)升高,不能緩解;其次,因疼痛而恐懼排便,導致糞便積滯壓迫腸壁,大便積滯干燥,反過來又加重排便困難,致使患者臨廁努責。這些均易造成肛門部靜脈與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肛緣水腫,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血供,使切口愈合延遲。疼痛還使肛門呈持續(xù)緊縮狀態(tài),影響肛門手術切口引流,繼而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
克澤普為復方制劑,其成分中含利多卡因和薄荷腦,利多卡因是中效局麻藥,5min起效,作用維持1~2h,薄荷腦是長效局麻藥,效果可維持40~240h。溶媒中含有適量甘油,其粘滯性可使局麻藥在局部較長時間停留從而維持有效藥物濃度,乙醇可促進局麻藥在局部組織中均勻分布,并加強其與神經(jīng)膜的結合,相互協(xié)同使克澤普具有速效和長效鎮(zhèn)痛的雙重功效??朔藖喖姿{注射后有2~4h的潛伏期,患者難以忍受的燒灼痛。治療中,配合長強穴封閉,更能提高療效,長強穴為督脈的常用穴,主治肛腸病及腰脊疼痛。
總之,在混合痔外剝內扎加皮瓣整形手術中,加行克澤普肛周多點注射,使肛門處于不完全的麻醉狀態(tài),較好地解決了術后肛門疼痛,改善了局部切口血供及循環(huán),大大降低了肛緣水腫及排尿、排便困難的發(fā)生率,進而促進了創(chuàng)面愈合。療效肯定,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但仍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術中操作切忌粗暴,減少組織損傷;②注射克澤普前要徹底消毒,避免注射時引起感染;③注意術后飲食及排便指導,做好細致的臨床護理工作,做好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心理負擔;④加強切口感染的防治。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痔臨床診治指南 (2006版).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3]胡捷.肛門病術后鎮(zhèn)痛新概念.中國肛腸病雜志,2004,24(9):32-34
[4]張東銘.大腸肛門局部解剖與手術學.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8:67-81
[5]張東銘.盆底與肛門病學[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