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彬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完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實踐
段英彬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是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支持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的構建對于推動遠程教育向縱深發(fā)展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我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調查分析,指出其中的缺點與不足,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構建我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設想與思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實效,對于指導今后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理念;實踐;啟示
如何構建有效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是當前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熱點問題,更是加快遠程教育向縱深發(fā)展的重要支柱和基礎,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才能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對高質量教學資源的需求,提升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綜合能力和總體水平,確保遠程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課題組圍繞這一主題,結合我省遠程教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從管理、技術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構建我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
我省自2001年開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工作以來,已初步建立了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保證了“試點項目”工作的正常開展。但隨著遠程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化,已有的機制已不能滿足要求,在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中產生了諸多問題。課題組通過對試點分校和縣站等基層單位學員和教師詳細的調查和系統的分析,透過問題的表象,總結出當前這一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癥結:
1、共建共享意識還比較淡薄。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是否普及和深刻是影響當前資源共建共享的首要因素,沒有對資源共建共享理念的深刻認識,就不可能認識到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是打造電大核心競爭力的要求,也不可能認識到共建共享是開放教育資源工作的核心,共建共享的其它措施就不可能真正落實,更談不上不斷豐富和充實我們的教學資源。由于遠程教育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較短,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深刻,各種標準還不夠健全,即使制訂和公布了一些標準,由于共建共享意識比較淡薄,也不會引起重視,甚至根本不了解;同時我省電大系統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沒有明確的組織和管理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理念的認識和普及造成了影響,也使構建完善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成了一句空話。
2、缺乏完整的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標準。由于遠程教育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較短,許多標準尚處于制訂和探索中,資源建設方面的標準也不夠完善,甚至還沒有制訂和發(fā)布,更談不上普及,使許多開發(fā)人員在進行資源開發(fā)時沒有明確的方向,開發(fā)的資源標準化程度不高,難以實現共享。
3、缺乏統一的管理平臺。要搞好我省區(qū)域內的資源共建共享,一個功能完善、擴展性良好的管理平臺是不可或缺的,沒有統一的管理平臺,就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全省資源建設和應用情況,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資源的重復建設,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我省資源整合的總體水平。
4、技術支持的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強和提高。資源建設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系統工程,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給資源開發(fā)的技術支持帶來一定困難。我省電大系統的技術力量還不夠均衡,水平參差不齊,給資源建設的區(qū)域合作開發(fā)造成一定的障礙,這也影響了部分教師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5、經費不足,缺乏切實可行的長效激勵機制。不論是資源開發(fā)還是資源運行所依托的技術平臺,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而我省電大在資源建設上沒有專項資金支持,全部來自各級電大自籌,而電大自身的經濟實力較弱,不可能為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共建共享理念的不夠普及和深刻,同時我省電大系統缺乏切實可行的長效激勵機制,教學資源的提供者對版權比較敏感,給資源通過網絡發(fā)布造成一定的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資源的共享。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我省實際情況,課題組提出了構建我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方案,通過系統的論證和修改,確定了最終的方案并付諸實施,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基本建立了我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取得一定的實效。
1、加強對我省電大系統對資源共建共享理念的認識和普及,構建我省電大系統資源共建共享網絡。電大有著系統的優(yōu)勢,能否充分、合理的運用這一優(yōu)勢是構建這一體系的關鍵,因此,課題組提出以省校技術部門和教學部門牽頭,建立常設機構,負責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組織和協調,組成了全省電大系統的資源共建共享網絡,組織省校和教學點技術骨干到資源建設的先進地區(qū)參觀學習,學習國內外遠程教育有關資源建設和共享的先進經驗,深刻領會共建共享的理念和精髓,然后以點帶面,進而促進全系統對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的認識和轉變,提高了認識的深度和普及度,有效解決了共享理念的障礙,使我省電大系統有了一個認識到位、組織嚴密、團結協作的共建共享隊伍。
2、加強系統內的交流與培訓,努力提高技術支持的能力和水平。組織全系統內的教師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交流,以增進系統內教師和技術人員相互的了解和溝通,并作為共建共享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常抓不懈。及時組織學習和下發(fā)國家關于遠程資源建設的各項標準,使開發(fā)隊伍能夠及時掌握資源開發(fā)的標準和動態(tài),了解資源開發(fā)工具的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多次舉辦全省電大系統的媒體資源開發(fā)比賽,激發(fā)了試點分校和縣站的參與資源建設的興趣。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我省電大系統的技術支持水平,為協作開發(fā)、共建共享掃除了技術障礙。
3、開發(fā)了省級電大遠程教育資源庫,加強對全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實時管理與監(jiān)控。要做好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全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使用情況,為做好這項工作,課題組投入大量精力,開發(fā)了我省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庫,該系統采用B/S模式,應用ASP+SQL技術開發(fā)實現,具有資源收集、實體庫管理、素材庫管理和課件庫管理等豐富的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功能擴展接口,使整個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實用性,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該系統能夠很好地管理全省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為加強對全省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管理和監(jiān)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4、開發(fā)了我省的網絡課程模板,為資源建設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網絡課程是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一種標準化模式,它具有整合性好、導航靈活方便等諸多優(yōu)點,是資源建設的一個重點。課題組抓住這一關鍵,研制開發(fā)了我省省開課的網絡課程模板,不僅方便了試點分校和縣站參與我省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也為資源建設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有效推進了我省教學資源建設的標準化工作,創(chuàng)造了教學資源建設區(qū)域性合作的一種嶄新的模式。
5、修訂完善了一系列教學資源建設的管理制度,為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效激勵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完善、穩(wěn)定的激勵機制是共建共享體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課題組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修改、制訂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使資源建設從立項、設計、開發(fā)、審核、發(fā)布和資金審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來約束和規(guī)范,對于資源協作開發(fā)和資源共享方面也制定了相應協議和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源共享工作的開展。
經過幾年了探索和實踐,我省電大系統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已初步建立,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現已形成了以省校技術和教學部門牽頭,試點分校和縣站積極參與的共建共享網絡,對資源共建共享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技術支持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資源庫系統平穩(wěn)、高效的運行,并利用模板開發(fā)了一系列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和整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95%以上的省開課都具有高度整合的教學資源,為提高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人、財、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須結合電大的實際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系統的優(yōu)勢,還要積極整合電大系統外的各方力量、加強區(qū)域協作,采用管理手段、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構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共建共享體系,實現共建共享的目標。同時,它又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工程,整個體系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根據遠程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這樣才能適應遠程教育的發(fā)展,解決資源共建共享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矛盾,才能不斷豐富和充實我們的教學資源,保證遠程教育正常、高效地發(fā)展,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1]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guī)范[Z].2001.
[2]全國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資源協作會.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資源技術標準(2008)[Z].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8.
G728.8
B
1008-7508(2012)01-0005-03
科研項目:200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重點課題“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負責人:段英彬,課題組成員有:宋國平、崔德友、陳華予、劉延昕、呂睿光。
2011—03—12
段英彬(1959~),女,吉林長春人,吉林省電大遠程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