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合肥 230051)
詞塊學習理論對語言輸出能力的效用分析
張勁松
(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合肥 230051)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是語言學習和教學的基本要素。以詞塊作為外語詞匯學習的單位,符合語言認知的基本規(guī)律,可以有效地提升語言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依據詞塊理論,結合傳統(tǒng)詞匯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了詞塊學習理論對促進學習者靈活運用詞匯能力的作用。
詞塊;詞匯學習;語言輸出能力
詞匯學習是學習語言的最基本手段,也是學生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能力提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Wilkins(1972)認為:沒有語法可表達的很少,但沒有詞匯就什么也不能表達。[1]很多外語學習者由于學習詞匯方法不當,只知道死記硬背,往往付出多收獲少,總體詞匯量小,始終難以提高語言綜合技能。結果是他們對學習常常具有畏懼心理,挫敗感嚴重,把外語學習當成了一項枯燥乏味的事情??梢姡行岣咴~匯習得能力在基礎外語學習階段至關重要。
詞塊是一個預制的多詞單位,它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學界也稱之為“詞匯短語”、“程式化語言”或“預制語塊”。Michael Lewis(1993)認為,詞塊通常就是在一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這樣的整體(wholes)或者塊(chunks)無需進行分析,是人們學習語言的原始材料。借助這些材料,學習者逐步去了解和掌握在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語法的語言模式。[2]根據Wray(1999),詞塊并不需要運用語法規(guī)則進行加工分析,它被以整體形式記憶儲存,并在即時交際時被整體提取。[3]Nattinger&Decarrico(2000)將詞組稱為不同長度語言的組塊、詞塊、語塊。它們常常以慣用詞組或功能組合形式出現,是處于傳統(tǒng)詞匯和句法兩者之間的多詞現象,較之于堆放一起的語言,顯得更地道、意義更明確[4]。濮建忠(2003)定義詞塊為:“詞塊是一個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允許不同抽象度的、頻繁使用的、預制的多詞單位?!盵5]以上概述都恰當地描述了詞塊的性質與特征。
詞匯教學理論(LexicalApproach)是Lewis(1993)提出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教學新思路、新方法。其核心理論是:“語言為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2]即對于語意的產生,詞匯起著核心作用,而語法結構應從屬于詞匯。1997年,Lewis又進一步提出:語言是由現成的有意義的多詞塊(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構成,而不是由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組成的。當把這些詞塊組合在一起時,能夠產生連續(xù)的連貫的語篇。[6]Lewis把詞塊分為:
1)短語(比如:bytheway,inpart,upside down);
2)搭配詞,指在一起出現的頻率很高的詞語(如:community service,heavy traffic,absolutely convinced);
3)慣用語,常指那些符合語法規(guī)則并具有明確語用意義的完整句子(如:I'll get it,If I were you),即通常所說的交際用語;
4)語句框架和引語,即句子框架語和句子開頭語(如:The fact/suggestion/problem is...;That is not as...as you think;I think/believe/assume that…)。
按照Lewis對詞項的界定,英語中除單個的單詞之外,其它詞項都應納入詞塊的范疇。詞塊一般由一個以上的單詞構成,被看作是一個整體單位,它們中大多數具有與句子一樣規(guī)則的句法特征??梢哉f,對詞塊的學習與掌握將極大地促進語言的吸收和產出,有助于外語學習者語言產出的流利性與地道性。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法和詞匯是相互獨立的兩個部分,語言被視作是二者的二分體系。傳統(tǒng)教學法十分強調語言的語法結構及其規(guī)則約束,認為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熟知語言的內在結構,闡述其各個相關聯的內部要素以及相互間的聯系。于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總是偏向于對句子結構的講解,語言教學的中心內容為句法、句型的學習。為此,教師總是花大量時間教授學生語法規(guī)則,并反復要求他們機械性地進行相關的書面練習。通過這樣的學習,許多學習者雖然在語法運用方面也許會有長足的進步,并能輕松完成與語法規(guī)則有關的練習,可一旦他們要進行語言輸出時,常常難以做到在選詞上的得體性和地道性,缺乏在語言運用與搭配方面的準確性。
其次,在傳統(tǒng)教學中,詞匯學習被簡單地理解為詞匯認識,詞匯量的多寡成了判斷詞匯能力高低的標準。在課堂詞匯教學方面,教師主要針對課文或生詞表里的詞匯進行講解,為學生分析構詞原理或提供詞典例句。而學生學習詞匯的方式往往也過于單一,主要以死記硬背為主。雖然這的確有可能讓學生學到很多詞匯,但由于與真實語境相脫離,因而對詞匯的錯用甚至濫用便成了他們學習中出現的一種普遍現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外語學習者沒有儲存足夠多的語言預制模塊,即詞塊,故而很難說出或寫出流利地道的英語。有研究顯示,本族語使用者在大腦中儲存了大量的短語塊,其口語表達所用的成分主要來自于這些由預先制成的模塊構成的詞塊,只有極少數用語是即時“創(chuàng)造”的。[7]Lewis(1997;2000)也認為,本族語使用者能夠隨時組織出準確、流利而有意義的言語,因為他們的大腦中早已存儲了成千上萬個固定詞塊。從某種意義上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是以詞匯短語為基礎進行言語交際的;而外語學習者則相對忽視了詞匯短語在交際中的作用,在學習和運用外語時,習慣以句法為基礎,十分重視語法規(guī)則,遣詞造句時總是機械謹慎地套用這些規(guī)則。由于大腦存儲的詞塊遠沒有本族語使用者多,又不了解英語基本的地道搭配,學習者只能憑借所學過的單詞和語法意義,根據母語的思維習慣進行拼湊,結果導致詞不達意、不地道、不流暢、語用錯誤等狀況。
近20年來,大規(guī)模的真實語料統(tǒng)計分析表明,人們平日自然使用的話語中,70%都是由單詞和固定短語間的一種半固定的“板塊”結構來實現的。因此,運用詞塊學習理論應該是提升語言輸出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符合人類語言認知的基本規(guī)律
人們認知事物的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或從廣泛的吸取中實現最終的產出的過程。Lewis針對詞塊教學法提出了習得詞匯三個階段,即“觀察——假設——驗證”。Lewis認為,學習者首先要觀察語言模式——通常是多詞詞項,其次是假設這些詞項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最后運用它們實現交際的目的。他把語言習得的過程看成是一種認知過程。學習者首先盡可能多地背記各種語句材料(以詞塊為主),而后將之用以模仿和套用,當語法運用能力具備以后,再將詞塊結構組織加工,最后進入掌握、使用和創(chuàng)造階段。這種習得語言的方式符合人們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也非常符合中國學生學習的特點。
據介紹,該生產線以可快速再生的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應用真空纖維分離技術,剝離植物莖稈的強力韌性纖維,結合黏合劑加工而成秸稈人造板材。這種禾香板材不含甲醛、表面光滑、可鋸可刨,根據不同用途要求,能直接進行貼面或油漆,在強度、彈性、膨脹率、握釘力等性能上均優(yōu)于相似的木質板材,深受亞丹、歐派等國內一線家居企業(yè)的青睞。
(二)有效提高了學習者語用能力
通常,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交際者使用的常常是大量的具有語用功能的預制詞塊,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詞塊具有預制性和整體性的特征,以詞塊為學習單位,學習者可以掌握大量的具有語用功能的預制詞塊,并將其作為整體儲存在自己的詞庫中,利用它們構成完整的句子和語篇。這種簡化語言加工處理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大大減輕了學習者的記憶負擔,增強了他們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了語言輸出的準確性和流利性,有利于增強交際的得體性及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有效提高詞匯習得效率,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
英語基本詞匯豐富、靈活,學習者靠死記硬背單詞,難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容易產生挫敗感。相比較而言,學習者進行詞塊學習和理解則比較容易接受,掌握固定詞塊也要比學習單個詞匯容易得多。因為他們可以像小孩學母語那樣,對大人語言進行模仿,沒必要對詞塊中的詞匯進行詞性區(qū)分或語法分析[8]。由于成年學生的認知和語用系統(tǒng)已經得到發(fā)展,采用詞塊學習,他們可把一連串詞匯視作不可分割的組塊,并像單詞一樣儲存在大腦中。當需要交際時,大腦就會進行自動檢索,隨時從記憶庫中調出這些預制的詞塊表達思想,而無須知道其內部關系,稍作加工后,就能將其組成符合語法的流暢語言。這就大大增加了詞匯習得的效率,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四)促進了語法和語用能力的均衡發(fā)展
Widdowson[9]曾指出:“結構法以語言分析為中心,只反映了(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代價是犧牲了語言運用;交際法以運用為中心,卻相對忽視了分析?!币簿褪钦f,結構法強調的是語法知識學習,而通過交際法,學習者可掌握許多程式,以便在恰當的語境中提取和使用,但缺憾是學習者的語法知識不夠完善。而詞塊集語法、語義和語境為一體,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yōu)勢,可有效地將知識與應用有機結合起來,使二者趨于平衡。通過詞塊學習,學習者的分析能力和提取能力獲得提高,進而使他們的語法知識與語用能力得以平行發(fā)展[10]。
學習者在進行外語學習時,雖然當他們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在取得很大程度的提高后,所造出的語句語法錯誤會越來越少,不過,由于母語對其產生的干擾很大,學習者常常難以擺脫已有的語言思維模式,結果寫出的或說出的大多還是漢語式英語。
詞塊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固定的語法結構限制以及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因此,如果在語言輸出過程中以詞塊為基本學習單位,學習者就能更好地認識到英語語言本身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從而減少依賴母語的機率,因而也就減少了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提高語言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地道性。
詞塊教學法主要關注培養(yǎng)學習者的詞匯,即單詞與單詞組合的能力。因此,改進英語教學的重點應該置于語言中經常出現的較為固定的表達法上[6]。羅鳳文等也認為詞塊教學法可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說和寫的能力[11]。
(一)重新思考語言的本質,努力提高學生識別詞塊的能力
教師應將詞塊教學視為詞匯學習的主要輸入方法和手段,把有關詞塊的概念納入到自己的教學體系中。首先,教師應通過組織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步了解可以作為詞塊進行識別處理的語言成分,并結合相應的語境加以記憶掌握;其次,教師應在總結、歸納和反復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高對詞塊以及語言本質的認識能力,努力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自覺地運用詞塊知識對各種語言材料進行解讀、處理,增強學生對整個語篇的理解。
(二)詞塊與語法教學相結合
詞塊可使學習者的語法和語用能力得到有效而均衡的發(fā)展,是詞匯記憶的理想模式。要改變將語法教學和詞匯教學割裂開來,語言學習只注重形式,脫離語境,缺少實際意義的做法,切實重視詞匯在實際語境中的意義。如教師可借助語言材料中的詞塊結構,讓學生結合語境對預制性語言進行實際操練,同時歸納其表征的語法作用,總結出詞塊中的語法功能,將詞匯與語法教學統(tǒng)一起來。
(三)詞塊學習與語境相結合
忽視語境是學生在外語學習中最容易犯的表達錯誤之一,然而語境在語言的正確理解和使用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意識到詞塊是理想的教學詞匯單位,可有效地減少學生在理解和表達方面的錯誤。由于特定的詞塊往往只出現于特定的語境,因此在進行詞匯學習時,教師應盡量將特定的詞匯的講解與相應的語境聯系起來,通過創(chuàng)造交際情景以及提供豐富生動、貼近生活、易學易用的例句,提煉出能夠充分體現典型類聯接和搭配的詞塊,幫助學生輸入和吸收,加深理解和記憶。
(四)創(chuàng)造運用詞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在課堂上進行那種傳統(tǒng)的、機械的、脫離語境的過度的句型操練,而是應充分利用存在于語篇內豐富的詞塊,并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語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對這些結構進行大量的練習,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認識詞塊結構形成的規(guī)律,并學會自己去分析和歸納句子中的語法規(guī)則。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詞塊的機會,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語言流利程度以及交際能力,使學生在練習中獲得語言運用的自信,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Lewis的詞塊理論和詞匯法為語言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詞塊學習理論符合語言認知的基本規(guī)律,可以顯著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促進語言輸出技能,因為詞塊的存在加快了語言處理的速度,對語言習得和促進語言輸出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得體性都具有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教師應充分重視詞塊教學在外語學習基礎階段的作用,盡力發(fā)掘其潛能;學習者則應增強對詞塊的認知,提高習得詞匯的效率,發(fā)展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1]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Edward Arnold,1972
[2]LewisM.TheLexical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18-19
[3]Wray,A.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 and native speakers[J].Language Teaching,1999,(32):213-231
[4]Nattinger,J.R&DeCarrleo,J.S.LexicalPhrases and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5]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438-445
[6]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 997:212
[7]Nattinger,J.&DeCarrico.Lexicalphrasesand language teaching.[J].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8]劉曉玲,陽志清.詞匯組塊教學——二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J].外語教學,2003,(6):51-54
[9]Widdowson.H.G.KnowledgeofLanguageand Ability For Use[C].Applied Linguistics,1989
[10]廉潔.詞匯短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作用[J].外語界,2001,(4):29-34
[11]羅鳳文,梁興莉,陸效用.詞塊教學與外語學習者語言輸出[J].山東外語教學,2002,(6):31-34
[12]于秀蓮.語塊教學法與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實驗研究[J].外語界,2008,(3):54-61
[13]王立非.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
H313
A
1009-9530(2012)03-0064-03
2011-12-20
張勁松(1962-),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