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技術和網絡游戲產業(yè)的日益興盛發(fā)展,網絡游戲成癮問題也日益顯著,高職生網絡游戲成癮表現得尤為突出。而他們又處在一個許多價值觀念正在逐漸形成的階段。所以對高職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高職生;網絡游戲成癮;原因;對策
網絡游戲成癮是網癮的主要類型之一,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中,網絡游戲成癮者的比重日益上升,而沉溺網絡游戲不僅貽誤了學業(yè),還對身心健康與發(fā)展有極大的危害。高職生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網絡游戲成癮雖不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它對高職生的消極影響卻不可忽略,其預防和矯正是德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生網游成癮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因素
1.心理需要
高職生獨特的心理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有著與其他年齡段人群不同的心理需要。網絡游戲的狂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可以彌補他們現實中所滿足不了的種種需要。
高職生作為大學生特殊的人群,他們可以說是高考的失意者,眼看著自己的同窗考上學高等學府,他們的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由于不敢面對現實,就躲進了網絡游戲的港灣。
高職生生理幾近成熟,心智卻未必成熟,可謂處于邊緣人狀態(tài)。他們胸有大志但又沒有承擔成人義務與責任的能力,而網絡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個心理。在游戲里他們可以較輕易地給自我定位,使得個體產生較強的自我認同感;在游戲里還會因為英勇善戰(zhàn)而被稱為英雄,可以獲得成就感,極大地滿足了虛榮心。
2.生活無目標、自制能力差
高等教育階段的管理相對基礎教育來說較寬松、開放,靠的是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對于剛踏進大學校門的高職生來說,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都是陌生的,對于怎么度過大學三年心中沒有目標,而大學的課余時間又比較充足,對于自制能力差的高職生來說,玩網絡游戲是最好的打發(fā)時間的方式,隨著依賴程度的加深,他們就會曠課甚至是通宵達旦地在外面玩網絡游戲。
3.人際關系差
對于性格孤僻、自卑、內向的學生來說,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會出現溝通困難、言不達意等問題,這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心理上出現交往障礙,為尋求心理上的平衡,他們會在網絡游戲中的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朋友、戰(zhàn)友,實現在現實當中無法達到的意愿。
(二)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
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況,一些高職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往往為網絡游戲的乘虛而入提供了契機。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交由學校管教,他們只是在向家里要生活費的時候才和家里聯系,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不了解,當因玩網絡游戲而出現問題時,他們會驚呼我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另外,有些父母溺愛孩子,看著他們玩游戲或不干預,或粗暴地干涉,而這樣做都會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使他們繼續(xù)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中。
2.學校因素
學校管理制度相對松散,對學生曠課、外宿、晚歸情況管理不嚴,出現問題后采取強制性、禁止性的措施,不去因勢利導,而是一味地指責,教育效果不好。學校開展了很多社團活動,雖然學工老師和學生干部整天忙得團團轉,但由于內容不夠新穎,構思不創(chuàng)新,沒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了還不如玩游戲的想法,參加活動不積極,活動效果不佳。
3.社會以及網絡游戲本身的因素
政府部門對學校周邊的網吧監(jiān)管不到位,在執(zhí)法過程中出現有法不依的現象。在網吧和網絡游戲的管理上,國家的相關法律和制度不夠完善,在對進口的網絡游戲的審查過程中存在漏洞,準入機制不健全,使一些內容暴力黃色的游戲流進了市場,在執(zhí)法過去中也存在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的情況。游戲本身的虛擬性,更增加了它的誘惑力。在游戲中,玩家可以隨心所欲,用任何的身份,做任何的事情,這都不受法律的制約。
二、高職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干預對策
(一)社會方面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附近網吧的監(jiān)管力度,國家應出臺管理網絡游戲方面的法律制度,實行網絡實名制,在游戲中加入防沉迷軟件,提醒玩家過度游戲有害健康。同時要對網絡游戲開發(fā)商和運營商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不要一切向錢看,要有社會責任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鼓勵他們開發(fā)出有文化底蘊的游戲,提倡健康綠色游戲。文化部出臺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網絡游戲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的部門規(guī)章,對中國網絡游戲健康有序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應認真落實。
(二)學校方面
學校除開設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外,還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教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幫助他們適應現實生活,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對有網絡游戲成癮傾向的學生,加強心理輔導與矯正。高職院校在硬件方面落后與本科院校,所以要著力提高自身的軟實力,豐富校園文化,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需要的活動,要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與時俱進地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覺得活動無聊,才不會沉迷于網絡游戲中。
(三)家庭方面
要做好親子關系,提倡做民主型的家庭,尊重孩子,以平等身份與之溝通。為避免與孩子出現代溝,父母要與時俱進地學習,避免功能性文盲,與小孩沒有共同話題,要對網絡游戲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溝通才會有好的效果。父母要肩負起教育孩子,關愛孩子,使之健康成長的責任,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了解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使他們得到親人的關懷,心理的慰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四)個人方面
1.加強自我約束,追求“慎獨”
能夠自律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大學階段是自我管理的顯著階段,高職生當嚴于律己,追求慎獨。慎獨是自我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慎獨要求一個人在無人監(jiān)督的獨處情況下也能自覺地、堅貞不渝地按照道德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
2.學會合理地宣泄,完善自我
生活中難免遇到波折,正如情緒總有個周期。因此要學會合理地宣泄和自我調節(jié)。要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充實的生活可以填滿整個心靈,也就不會對虛擬的世界表現出那么的向往。人無完人,每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各有優(yōu)劣,要學會揚長避短,對于性格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使自我達到逐步完善。
(1)端正職業(yè)信仰,準確定位。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走正確的路并堅持。認真對待專業(yè)學習,找到感興趣的支撐點。要思考“我是誰”、“我要的是什么”、“我為誰而學”、“我應該做什么”等基本問題,清楚的意識往往不會被夢幻般的虛擬世界所牽絆。
(2)有效安排時間,勞逸結合。與高中相比,沒有了老師的時常督促,沒有了升學考試的壓力,沒有了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大學一年級新生普遍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乏有因適應不了大學生活而被迫退學的例子。在適應的過程中,有的人很快就轉變了角色,而有的學生則迷失了自我,通過網絡打發(fā)無聊的時間。實際上,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特別多,圖書館、閱覽室也正常開放,學生完全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充實自我。
網絡游戲成癮對高職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社會、家庭、學校要合力采取綜合措施,及時發(fā)現并引導他們從網絡游戲的泥潭中走出來。
參考文獻:
[1] 龔梓兵.高職高專學生網癮傾向成因及對策初探[J].寧
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2] 黃靜宜,周勇,劉念.高職學生網絡成癮狀況實證研究
[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4).
[3] 張強.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的原因及其對策[J].科教導
刊,2010,(8).
[4] 閻媛.網絡成癮的治療現狀[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9,9(4).
[5] 潘秀麗,李政,張澤彬,段海燕,賴蘇彬.大學生網絡使
用和網絡成癮現狀調查研究[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
2009,16(3).
[6] 李先忠.聚焦新生代——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網絡游戲研究
和調查[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7] 高鳴,成科揚.大學生網絡游戲沉迷分析及有效干預[J].
中國高等教育,2007,(21).
[8] 陳小環(huán).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