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下午的糕點不是很感興趣,餐盤里經常剩下很多糕點。針對這種情況,我想了很多辦法,如角色扮演法,我當賣糕點的師傅,穿上隔離衣說:“賣糕點了,各種口味都有,草莓味、蘋果味、香蕉味、巧克力味……”。起初孩子們很新鮮,也很興奮,爭先恐后的擁到我面前來買糕點,但是好景不長,孩子們習慣了這種方式后,他們再也提不起興趣,糕點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無人問津。
今天下午的糕點是桃酥,很多孩子對此又是不“感冒”,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當我左右為難的時候,苗苗的一句話給了我靈感,苗苗說:“今天的桃酥上有很多很多的黑芝麻,就好像是它生的種子一樣?!?/p>
我笑了笑,拿起桃酥說:“孩子們,你們看今天的桃酥有什么不一樣啊?”
孩子們看了看,異口同聲的說:“上面有很多的黑芝麻!”
我繼續(xù)啟發(fā),“那你們覺得這個桃酥像什么呢?外表黃黃的,里面有很多的小黑種子?!?/p>
貝貝激動的說:“像木瓜!”
其他孩子也跟著說:“對,像木瓜!”
“這么新鮮的木瓜不吃,有點兒可惜呀,我們現在來當大胃王,把這些木瓜都消滅到肚子里,然后喝上水,讓這些種子在肚子里游泳好不好?”
“好!好!”孩子們高興的說。
不一會兒的功夫,孩子們就把桃酥消滅掉了。滋航端著水杯,一歪一扭的走到我面前說:“老師,你快看,小種子在我的肚子里游泳了,又伸胳膊又踢腿,真好玩!”
看著孩子開心的樣子,我也很高興。通過這件事情,我認識到,教育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成不變、墨守成規(guī)只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只有及時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及時捕捉孩子的訊息,不斷革新,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取得孩子的配合,才能使孩子的興趣更持久的維持下去,這樣的教育才有價值和生命力。
點評
的確,墨守成規(guī)的教育方式是不適合幼兒園的孩子們的,他們的興趣點總在最新鮮的事情上面,如何讓幼兒保持這種新鮮感呢?一一就像崔老師說的:及時捕捉孩子們的信息!
小鬼當家
符海燕
【我遇到的問題】
《幼兒畫冊》是適合各年齡段幼兒操作的材料,貼近教材、形式多樣、淺顯易懂??蓡栴}是每次發(fā)放材料時幼兒出現了長時間的等待,有時幼兒還會拿錯操作材料。教室里自然是吵鬧嘈雜,有些調皮好動的孩子趁機打鬧,事故隨時會發(fā)生。
【我是這樣做的】
孩子任務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離不開每次認真地完成操作材料。為了讓每次的操作活動變得有序,我首先在每本《幼兒畫冊》工整地寫上每個幼兒的名字,幫助每個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然后在桌子上做些可愛的標記并標上“1-6”號,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哪一桌完成操作材料,按桌號編好組,再在《幼兒畫冊》寫上相應的組號,每組推選一名幼兒做“小組長”,并在他的組號上打一個“☆”以便更好地區(qū)分。為了更好地讓孩子辨認自己的作業(yè)本,讓他們在封面上用水彩筆設計一個小記號。下面要做的事就是每次完成操作材料前按“1-6”組把《幼兒畫冊》分成六堆,將“小組長”的那本放在最上面就行了。當每次完成操作材料時,只要一個簡單的暗示,組長便會主動的來拿屬于自己那組的《幼兒畫冊》分發(fā)到桌上,而其他幼兒也會專注的尋找自己的,而無暇顧及嬉鬧了。老師可以更好地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安全隱患由此而杜絕了。
【我的體會】
當孩子們有序地進行操作活動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睿智的表現就是能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們提供鍛煉、操作的機會。
不越俎代庖,適時地做一個懶教師是十分有必要的。創(chuàng)設安全的、開放的、豐富的、滿足幼兒需求的物質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充分自主地活動,使幼兒處于開放的、豐富的生活活動環(huán)境中,‘他才能自由地發(fā)揮,自主地進入,主動地和環(huán)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在活動中才能產生積極的行為。
點評
符老師在這里提出“適時地做一個懶教師是十分有必要的”的觀點,因為,它來自于工作實踐的切身體會!
安靜的午休
田春娥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要想使他們安安靜靜地午休、而且有個質量好的睡眠,那可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幼兒進了午休室就會有哭鬧、磨蹭、不愿上床或者鬧著要媽媽、要奶奶的;有的在很不情愿的情況下躺下了,但是進入睡眠也是比較慢。
一天,一位家長的話提醒了我:“我家樂樂睡覺最愛抱著他的寶貝熊玩具了!”。于是,我有了一個好主意——讓每位幼兒家長把孩子在家里最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我在這些玩具身上做了一個改動,用彩色布條給每個玩具的眼睛上做了一個漂亮的眼簾,使這些寶貝一躺下,眼簾就會遮住雙眼,然后把玩具放在午休室。等到午休的時候,我發(fā)給孩子自己的玩具,并給他們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愛睡覺覺的喜洋洋”、“愛睡覺覺的小公主”、“愛睡覺覺的小狗狗”……,讓這些寶貝陪著孩子一起躺在床上。孩子抱著自己熟悉的玩具,情緒慢慢就穩(wěn)定下來,臉上露出了笑容,隨后,我一邊輕聲輕語地給孩子講利于睡眠的小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都變成孩子的玩具),一邊拉上窗簾使室內光線黯淡下來……孩子們非常安靜地聽完了故事,我便小聲說:“我們可愛的玩具寶寶要睡覺了,讓我們來陪他們睡覺好嗎?”,孩子們都會點頭表示愿意陪自己熟悉的玩具寶寶睡覺。
好聽的故事、熟悉的寶貝玩具,孩子沒有了煩躁的情緒,效果非常好。
午休室內靜悄悄的,孩子們抱著玩具看著看著就閉起眼睛,一會便進入了睡眠。
孩子起床后,還不忘親親自己的寶貝玩具,有的會說:“姐姐起床了啊,你自己乖乖睡哦。”
有的說:“小熊熊,乖,睡覺覺,明天我再來陪你。”
“噓——別吵,我的乖乖狗還沒醒那!”
“拜拜,乖哦,要聽話!”
一個個顯得像個大人似的,一下子就改變了自己的角色,仿佛是姐姐、是哥哥、是媽媽,看著孩子那么小,都會那么細心地照顧自己的玩具寶寶,還能有個很滿意的午休,我可真是開心吶。
點評
游戲是幼兒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手段,用角色游戲讓孩子們完成“安靜的午體”可以說是一次很好的應用。其實,何止是午休呢?
小游戲 大作用
王瑛珠
洗手是餐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托班的寶寶自制力比較弱,常常是在老師的組織下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的了,可等待發(fā)飯時卻總還是會不自覺地再去摸摸椅子、動動桌子、蹭蹭衣服……怎樣讓寶寶洗完手后乖乖地保護好干凈的小手,不到處亂摸呢?組織孩子們進行“五門開開”的游戲,效果很不錯。
進行這個游戲時,孩子們因為聚焦于做兩手相互觸碰的手指動作而很自然地不會再去觸碰他處了,并且,簡單有趣的游戲使這一等待時間在快樂中自然過渡,避免了寶寶因等待而無聊。
附游戲玩法:
大門開開進不來(雙手合起后將兩個大拇指),
二門開開進不來(將兩個食指分開),
三門開開進不來(將兩個中指分開),
四門開開進不來(將兩個無名指分開),
五門開開我進來(將兩個小拇指指分開,用雙手拍拍自己并舉起雙手)。
點評
如果在等飯的過程中孩子們百無聊賴那自然會把小手摸臟的——如此的小游戲不僅牽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能益智,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