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活動往往片面追求“考試效果”,閱讀體驗常被老師粗暴統(tǒng)一,閱讀方式單調呆板,使得閱讀教學變得華而不實、枯燥無味。在閱讀學習中學生難以真正獲得自主表達的權利和審美閱讀的愉悅,甚至有學生已經(jīng)輕視語文,厭惡閱讀,遠離經(jīng)典。鑒于此,重慶市合川中學以語文課程改革為方向,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提出“悅讀”教學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倡導“悅讀”理念,激發(fā)師生閱讀興趣
“悅讀”,著意營造讀者的良好心境,使閱讀活動變?yōu)橐环N樂趣、一種享受、一種審美愉悅,使單純的“閱讀技術”升華為充滿人文精神的“悅讀”。情懷。語文“悅讀”教學是一種以培育情感為基礎、以發(fā)展素質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踐。在開展“悅讀”活動過程中,學校不僅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讀書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而且還激發(fā)教師閱讀興趣,讓讀書成為教師的生活享受。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讀書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
人都有趨樂避苦的動機取向,在快樂原則的支配下,只有當語文閱讀教學成為一種愉悅式的教學時,語文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讀書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
1.鼓勵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多元解讀文本的習慣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其間雖有老師力圖改變這一狀況,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整體而言,仍然是以教師的講授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學生既少獨特理解,更無閱讀快感。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2011年版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了不讓“個性化閱讀”成為空話,合川中學的語文教師打破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手捧教參一講到底的陋習,允許學生誤讀,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在輕松歡樂的課堂氛圍里,智慧與智慧碰撞、體驗與體驗交織,學生多元解讀文本的習慣便日漸形成。
2.多方位展示閱讀成果,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渴望享受閱讀的成功體驗,渴望得到教師、同學及家長的肯定與認同。為讓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多的閱讀成功體驗,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方位展示其閱讀成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如每月一次的互動式讀書交流會?;邮阶x書交流會是把學生的讀書心得和成果推向前臺,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向同學介紹自己所讀的書,講述對該書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的困惑,還必須接受同學的質疑,完成答辯。這種思想的碰撞必將極大地激發(fā)閱讀熱情,提高閱讀質量,使閱讀成為一種生活需要。
3.“破一卷”與“破萬卷”并舉,保證閱讀的質與量
關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無論2001年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還是《2011年版課標》都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并對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總量要求。針對這一“破萬卷”的要求,學校不斷拓展語文教學的領域,將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延伸,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適時補充閱讀材料。但“破萬卷”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既要遵循“悅讀”原則,又不能加重學生負擔。對此,學校一方面抓好課內(nèi)“破一卷”的訓練,特別是“四遍發(fā)散讀書法”訓練,即跳讀、熟讀、細讀、精讀四遍。跳讀,要求學生在讀得快的基礎上,了解文章內(nèi)容梗概,記住文中主要的人、事或者觀點;熟讀,也要求快速閱讀,此次閱讀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結構,梳理文章內(nèi)容,并能簡要復述文章;細讀,以每分鐘200字左右的速度完成理解字詞句、理解主要內(nèi)容、歸納段意和中心思想三項任務;精讀,速度不限,完成文章寫作特色、創(chuàng)作風格等內(nèi)容的學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卷”,展開研究性閱讀,并完成讀書筆記和讀書報告。“破一卷”與“破萬卷”并舉,既滿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愉悅了學生的精神,又推進了學生的閱讀深度,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fā)教師閱讀興趣,讓讀書成為教師的生活享受
《2011年版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苯處焸€性化閱讀體驗,特別是主動積極鉆研文本受到的情感熏陶、獲得的思想啟迪、享受到的審美樂趣,是教師指導、引領、點撥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是教師聯(lián)通學生、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基礎。只有喜歡閱讀的語文教師,才可能有豐富的閱讀體驗;只有樂于“悅讀”的語文教師,才會在享受閱讀愉悅的同時,甘心與學生分享閱讀的獨特感受?;诖?,學校開展系列特色活動,激發(fā)教師的“悅讀”興趣。
1.舉辦讀書報告會。學校每年都定期舉辦讀書報告會,組織教師讀書并撰寫讀書筆記和讀書論文。讀書范圍廣泛,可為文學作品,也可為專業(yè)書籍;文章形式多樣,自由詼諧的感悟式小品文、嚴謹科學的學術論文皆可。學校還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暢談讀書心得,并請專家擔任指導教師和評委指點提升教師的讀書論文。在教師交流和專家打磨下,很多教師既享受了閱讀的愉悅,也讓自己的讀書心得見諸報刊,“悅讀”興趣高漲。
2.舉辦語文教師沙龍。語文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語文教師沙龍”,以自由、輕松的方式替代呆板、嚴肅的教研會議。沙龍很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就是讀書交流。讀書交流采取年級組輪流承辦的方式,讓年級組各顯其能。這樣既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又使教師了解到不同學段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變化。如,初中三年級組承辦了文言文教學探討與實踐,全面介紹了他們和學生一起讀文言文的過程,學生對文言文教學的期待,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嘗試與經(jīng)驗等,體現(xiàn)了很強的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給其他教師很大啟發(fā)。
3.建立教師博客。學校鼓勵教師建立自己的博客或手機微博,為“悅讀”提供一個師生研究交流的空間。在學校官網(wǎng)上,學校準備為教師們開辟博客專區(qū),暢談讀書心得。利用手機微博,教師可以把每天讀書的收獲記錄下來并發(fā)布。依托這些現(xiàn)代的信息化手段,教師與學生擁有了真正平等、自由、可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又激動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悅讀”的真正價值。
二、注重語文知識教學,夯實“悅讀”基礎
語文課離不開語文知識的積累。如果閱讀過程障礙重重,文本理解不能深入,肯定無法體驗“悅讀”的美妙。
教師注重知識教學,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成為合川中學師生長期堅持的原則。什么是知識?教育心理學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表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是一些語文教學的事實、概念;程序性知識主要指向語文基本技能;策略性知識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學習狀態(tài)保持的策略。從三者的關系看,陳述性知識是基礎,主要靠識記獲得,程序性知識是技能,是識記基礎上的綜合能力表現(xiàn),策略性知識是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方法選擇。
基于知識的類型考慮,我們充分認識到陳述性知識的重要基礎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師自己必須具備全面的語文知識系統(tǒng),有知識積累,有閱讀能力,會選擇閱讀策略,并注意語文知識教學的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不局限于陳述性知識積累,更要學會愉快閱讀的方法和策略,特別是加強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因此,語文知識教學還應在教學陳述性知識之余,對學生進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做到“陳述知識”和“程序知識”的有機結合,達到“學語文”和“用語文”的統(tǒng)一。只有具備相對豐富的語文知識,減少閱讀障礙和理解誤區(qū),才能感受閱讀的愉悅和成功體驗。
三、注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回歸“悅讀”教學中心
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語文教學可以因教師風格的差異而異彩紛呈,但是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都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教學的種種舉措和行為也都應該指向這個中心。近十年來,這個中心常被指向“人文性”,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態(tài)度,這導致運用語言往往被忽視。我們提出的“悅讀”教學,要求語文教學必須由“人文唱主角”向“語言為中心”轉變,應該把重心放在對具體語言材料的積累、品味、感悟上,放在對語言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體會、認識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凸顯語言學習中心呢?
首先,教師必須吃準閱讀教學學段目標,以此為依據(jù)確定學期目標、單元主題目標,并設計課堂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嚴重錯位。其次,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材(文本)特點,從教材中找準語言訓練點,設計教程。如《陳情表》,這篇課文有三個特點,一是文體特點:“表”;二是人文特點:孝道之情;三是語言特點:表達孝道之情的語言運用?!氨怼币逊浅S梦捏w,只做了解,抒寫孝道之情作品頗多,該文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在情之深、之切,而在表情之深、之切。所以教學重點應放在“陳”的語言運用上。最后,注重讀寫結合,促進語言文字運用。學校常將作文教學與課內(nèi)閱讀教學整合,即以課文內(nèi)容作為習作素材,把語言形式運用與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機整合,揉看、聽、思于一體,融讀、說、寫于一爐。所以,我們的語文課不宜一味追求把課文“講深講透”,這會大大削弱學生的閱讀興趣,減少閱讀快感。
總之,在語文“悅讀”教學實踐中,學校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多角度、全方位激發(fā)師生閱讀興趣,注重語文知識教學,夯實語文閱讀基礎,并堅持以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為教學中心,不僅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帶動全校教師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校營造出其樂融融的讀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