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體裁是指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或文學(xué)作品的形式和類別。白話文中,文章可分為記敘文、議論文、抒情文、說明文、應(yīng)用文等;文學(xué)作品可分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自古以來,文言體裁經(jīng)過古代文人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胺蛭谋就┊?。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詞賦欲麗?!保ú茇А兜湔摗ふ撐摹罚┎煌捏w裁,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語言運用、義理辭章、表達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學(xué)習(xí)文言文,了解文言體裁的分類和樣式,分辨各種體裁的內(nèi)容和風(fēng)格,進行比較鑒別,對于理解和分析文義,加深認識和記憶,都是十分有益的。從總體來說,可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還可借鑒古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運用于白話文的寫作。文言體裁的分類,特別重要的比較合用的兩家,一家是姚鼐的《古文辭類纂》,一家是曾國藩的《經(jīng)史百家雜鈔》。(以下簡稱姚《纂》、曾《鈔》)下面結(jié)合實例對文言體裁簡要地作一些介紹和說明。
(一)論辨類
這類體裁包括論說的文章和論辨的文章。論說偏重于“說”,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發(fā),包括政論、史論、文論、事論等。先秦諸子的文章,有很多議論性的章節(jié)片段,都可看作是論說。例如:《孟子·魚我所欲也》《荀子·勸學(xué)》。單篇最早的是漢初賈誼的《過秦論》(上、中、下)?!氨妗本褪桥袆e。察事物的是非美惡,而能區(qū)別之,叫作辨,與爭論是非的“辯”通用。論辨的文章有多種名稱,例如議、駁說、說、解、難、原等都是,實例很多。還有通常的一事一議,例如周敦頤《愛蓮說》、韓愈《師說》《馬說》,柳宗元《捕蛇者說》、蘇軾《日喻說》等。
(二)傳狀類
“傳狀類者,雖原于史氏,而義不同?!币Α蹲搿罚骸皞鳌敝競饔洠糯盀檫_官名人”作傳。首創(chuàng)于司馬遷,他的《史記》中的“本紀(jì)”、“世家”、“列傳”,都是以敘寫人物為中心的“傳”。例如《項羽本紀(jì)》《廉頗藺相如列傳》《絳侯周勃世家》。這些文章不但記敘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為,而且還有許多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刻畫。例如:項羽的帳中悲歌,廉頗的居功自傲及負荊請罪,突出表現(xiàn)了人物個性。除了國史立傳,還有文士作傳,一般寫普通人的事跡,寫法靈活多樣,內(nèi)容有所側(cè)重?!坝謱嶄洉顺甲?,必撮序其平生賢否?!保ㄒΑ蹲搿罚├缌谠锻瘏^(qū)寄傳》、宋濂《王冕讀書》、魏僖《大鐵錐傳》。除此而外,還有自述生平,兼寫懷抱或抒發(fā)感慨的自傳,例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行狀就是品行狀貌的意思,據(jù)姚《纂》中說:“文士作傳,凡為圬者(泥瓦工人),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dāng)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作為文言體裁,多記述死者籍貫、生卒年月、生平事跡等,一般由死者家屬、門生或故舊所作,目的是為向朝廷申請謚號或樹碑立傳而準(zhǔn)備的參考資料,多溢美之詞。也有寫逸事為主的,例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雜記類
姚《纂》說:“雜記類者,亦碑文之屬?!彼洝按笮∈率?,取義各異”。而曾《鈔》說:“所以記雜事者……后世古文家,修造宮室有記,游覽山水有記,以及記器物、記瑣事,皆是?!?/p>
由此可見,雜記類包括范圍很廣,除傳狀、碑志外,凡是記事記物的文章均可歸入此類。大體分臺閣名勝記、山水游記、人事雜記等。
臺閣名勝記是為修建亭臺樓閣或是游覽名勝古跡而寫的文章。以介紹事情本末、建造者、建造過程、周圍景物等為主要內(nèi)容,作者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個人思想感情、抱負、志趣和意愿。例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都是臺閣名勝記的名篇。
山水游記主要是寫登山臨水的見聞觀感,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例如有寫竹、寫水、寫石、寫魚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有寫雪、寫堤、寫亭、寫舟,風(fēng)景如畫、真切感人的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有寫景,兼發(fā)議論和說理的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有表現(xiàn)作者非凡才識和高超思致的蘇軾的《石鐘山記》。
人事雜記是以記人敘事為內(nèi)容的文章,例如寫史可法抗清事跡的全祖望的《梅花嶺記》,寫家常小事的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借寫病梅以諷刺社會現(xiàn)實的龔自珍的《病梅館記》。
(四)序跋類
姚《纂》說:“序跋類者……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痹垛n》說:“他人之著作,序述其義者……”序文常寫在一部書或一篇文章的前面,題辭也是這樣,跋則在后。一般來說,序詳而跋簡?!妒酚洝酚小短饭孕颉?,《漢書》有《敘傳》,《論衡》有《自紀(jì)》,都是序文性質(zhì)的,并且放在書后。到南北朝時,序文才放在前面。主要是說明作者身世、寫作緣起、內(nèi)容、體例等,讓讀者心中有“序”,例如蕭統(tǒng)的《文選》,孫中山為鄒魯?shù)臅鴮懙摹?lt;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的序以記事為主,例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有的序以議論為主,例如歐陽修《伶官傳序》。跋似現(xiàn)代的編后記,是放在書后的說明文,一般比序短小簡約。
(五)贈序類
《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贈序類是送別親友而寫的文章,即臨別贈言。古代文人在餞別親友的宴席上飲酒賦詩,詩成后請在場的人作序記其事,后來演變成兩種情況:一是雖無餞別宴席,卻贈文表示惜別、祝愿、勸勉之情,例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是雖然宴飲賦詩,但無餞別內(nèi)容,也寫序文,記聚會之盛,飲酒作詩之樂,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六)公牘類
公牘類是指古代朝廷、官府通常使用的公文。牘原意為古代寫字用的木簡,公牘指官方文件、書信。詔令類:帝王給臣民的文告,有詔、令、命、制、諭等名目。奏議類:臣下給帝王的上書,有奏、議、章、表、疏、啟等名目。常見的有表和疏等。表又稱“奏表”,是用來向皇帝陳述衷情的,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都是感人肺腑之言。疏的本意是逐條述說,臣向皇帝提建議、意見的一種文言體裁,例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七)書牘類
指個人之間交往的書信。這種體裁也有不少異名,例如書、上書、啟、牘、尺牘、簡、帖、簡帖、札、簡札、書札、牒、箋、移等都是此類。古代如同現(xiàn)代一樣也常用這種體裁,而且非常重視,把它作為交流思想、通報情況的媒介。許多書信寫得詞情意切、感人肺腑,是文質(zhì)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例如:陶宏景《答謝中書(微)書》、吳均《與宋元思書》、馬援《誡兄子嚴(yán)敦書》。
(八)箴銘類
姚《纂》說:“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圣賢所以自戒警議,其辭尤質(zhì)而意尤深?!斌鹁褪枪拧搬槨弊?,古人以針石治病,故箴文亦寓“療救”之意。銘是刻(或?qū)懀┰谌粘F魑?、居室乃至山石上的警戒性的文字,“座右銘”則是指題后置于身邊坐旁,以便隨時警戒自己的銘文。古今銘文,劉禹錫《陋室銘》最佳,可謂前無古人。
(九)哀祭類
是哀悼死者所寫的文章。曾《鈔》說:“后世曰祭文,曰吊文,曰哀辭,曰誄,曰告祭,曰祝文,曰愿文,曰招魂,皆是?!卑Ъ牢姆帧拔摹薄ⅰ稗o”兩部分,文以記事,辭(用韻)以悼念。韓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都是哀祭類名作。
(十)碑志類
姚《纂》說:“碑志類者,其體本于詩,歌功頌德,其用施于金石。”碑是石碑,志是記識的意思。碑志文包括紀(jì)功碑文、封禪碑文、宮室廟宇碑文和墓碑文,其中以墓碑文數(shù)量最多,內(nèi)容大體上有死者的籍貫、姓名、生平、生卒年月等。例如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全面評價了柳宗元的一生。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是為一次政治事件中五位死難者而寫的,褒揚了他們在事件中的功績。
文言體裁的分類,研究了各種體裁的源流與功用,以簡馭繁,分合比較合理,類目比較適當(dāng),使人見其名就能知其何種性質(zhì),排列次序亦經(jīng)過仔細考慮。
下面還要簡略介紹形式特別的駢體文。
駢是兩馬駕一車,稱全文使用對偶的文章為駢文。東漢時,散文受辭賦的影響,開始注意對偶、排比。魏晉的散文日趨駢化,到了南朝,連公文、奏章、書信,也多用駢體,唐宋時期仍經(jīng)久不衰。駢體文在語言上的特點:一是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平衡對稱,詞語對偶;二是講究平仄、押韻;三是用典多,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語言簡練,措辭委婉,格調(diào)高雅。
例如:(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現(xiàn)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謝靈運)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陶宏景《答謝中書(微)書》)——“高峰”兩句對,“曉霧”四句兩兩相對,“兩岸”四句也是兩兩相對。駢文以對偶為主,還夾雜散文句,對偶有的還對得不工。
(2)“虹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保ㄍ醪峨蹰w序》)——這段文字主要是四字句與六字句,其中也雜有七字句。平仄協(xié)調(diào),音韻和諧。全文幾乎句不離典,或引古論今,或借古喻今,或思古悲今,縱橫馳騁,出神入化,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
張文海,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居湖北宜昌。責(zé)任編校:汪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