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明
每年全球有超過百萬人發(fā)生心跳驟停,盡管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術日益普及,也成功地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但CPR的總體預后仍然較差,在急診室行CPR患者的存活出院率約為15%~20%,而在院外行CPR患者的存活出院率<5%。對老年人來說,CPR后的存活率顯著低于其他年齡段人群,且影響預后的因素較多,現(xiàn)討論如下。
較多的資料顯示,老年人CPR的預后較差,年齡的增加與預后呈負相關。不同年齡段老人的復蘇成功率分別為:60~69歲為8.1%,70~79歲為7.1%,≥80歲為3.3%;另有研究顯示,<80歲、≥80歲和≥90歲人群CPR后的存活出院率分別為19.4%、9.4%和4.4%。
有人認為年齡并不是影響老年人CPR預后的主要原因,誘發(fā)心跳驟停的心律失常類型對存活率影響大,如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室顫動(室顫)預后較好。但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即使在室速/室顫誘發(fā)的心跳驟?;颊咧?,存活率仍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有限的資料顯示,性別與老年人CPR的預后無關。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儲備功能下降,并常存在一些基礎疾病。心跳驟停前有心衰病史的老人占42%,而中年人僅為18%,導致老年患者對CPR的有效性下降,顯著影響CPR的預后。與老年人相比,中年成人具有較好的生理儲備,能夠耐受較長時間的CPR并能經受住復蘇后并發(fā)癥,因此存活率高于老年人。
調查發(fā)現(xiàn),在心源性心跳驟停中,由室速或室顫誘發(fā)的心跳驟停的復蘇成功率高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跳驟停。
文獻報道CPR時有心電節(jié)律的患者存活出院率僅為3.8%,而其中大多數(shù)是室性心律失常,在具有室顫的心跳驟?;颊咧?,24%的老年患者及30%較年輕的患者存活出院。較多類似的報道支持室速/室顫是老年人CPR存活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存活率高于心搏停止、心動過緩或無脈性電活動。
Johnson等對552例接受CPR的患者調查顯示,存活出院率為14.9%,但罹患膿毒癥、腫瘤、胃腸道出血的患者存活出院率為0。較多的資料均支持患有腫瘤、卒中、膿毒癥、肺炎、心衰、腎衰或胃腸道出血的患者CPR的存活率很低,甚至接近于0,可能是這些疾病使CPR無效。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院前急救體系或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EMS)的可獲得性不是增加老年人CPR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對老年患者存活者與非存活者的比較發(fā)現(xiàn),有目擊者和復蘇的時間是存活率的預測因素。有目擊者的心跳驟停是院外心跳驟停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而復蘇時間較短則有較多的生存機會。老年CPR存活者其復蘇時間<20 min。如心跳驟停后無復蘇時間>5 min,其存活率低于無復蘇時間≤5 min者。
老年人群院外心跳驟停的存活出院率(0.8%)顯著低于院內心跳驟停者(6.5%),而且存活者發(fā)生心跳驟停時都有目擊者。老年人院外CPR的存活率隨增齡而下降。
對于院內CPR的預后,不同地區(qū)、不同研究的結果不盡相同。
與社區(qū)老人相比,居住在護理院的老人其CPR后的預后較差。Applebaum等調查了117例在護理院發(fā)生心跳驟停并接受CPR的老人及580位在社區(qū)心跳驟停并接受CPR的老人,兩者的存活出院率有較大差別(2%比11%)。作者認為,居住在護理院的老人身體更虛弱,較少受益于CPR。其他的一些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總的來說,護理院老人的CPR存活率較低,在2%~5%,且大多數(shù)存活者遺留有功能和認知障礙及并發(fā)癥。誘因為室顫及有目擊者的心跳驟停CPR存活率較高。
一部分CPR后存活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會遺留某些并發(fā)癥,如認知和器官功能障礙,有的患者長期或永久性昏迷。心跳驟停后綜合征包括:心跳驟停后腦損傷;心跳驟停后心肌功能障礙;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應;機體功能持續(xù)惡化。CPR后早期存活的患者如果有意識障礙或臟器功能損害,其最終存活機會顯著低于無上述損害者。盡管誘發(fā)因素為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跳驟?;颊吆托奶E停后數(shù)分鐘就接受CPR的患者存活率較高,但以年齡配比的話,老年患者的存活率仍低于對照組,且老年存活者的機體和情感生活質量評分較低。因此,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CPR后容易出現(xiàn)器官功能障礙,這不但使生活質量明顯降低,也影響遠期預后。
患者本人和家屬的意愿也會對心跳驟停的最終結局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患者家屬會要求醫(yī)務人員對心跳驟停的老人實施CPR,尤其是在不知道患者本人事先立有“不施行復蘇”遺囑的情況下。一些老人有“不施行復蘇”的意愿。Adams和Snedden對100位住院老人的調查顯示,即使在81%的人相信復蘇成功率>50%的情況下,仍有44%的老人簽署“不施行CPR”的協(xié)議。Murphy等對退休社區(qū)老人進行問詢調查發(fā)現(xiàn),41%老人表示如果發(fā)生心跳驟停愿意實施CPR;但當?shù)弥獌H有10%~17%的存活率時,只有22%的老人愿意實施CPR;在被告知有慢性病存在的情況下復蘇成功率為0~5%時,只有5%的老人愿意實施CPR。
綜上所述,老年人CPR的預后較差,且受多種因素影響,機體儲備功能、基礎疾病、復蘇后器官功能障礙會降低存活率;室性心律失常誘發(fā)的心跳驟停復蘇成功率較高;EMS的可獲得性不是增加老年人CPR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有目擊者和CPR時間較短者存活率較高;院外心跳驟停的存活出院率顯著低于院內心跳驟停,發(fā)生于老年護理院的心跳驟停存活率低于社區(qū);倫理因素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