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康勝利,張小坡,靳德軍
(海南醫(yī)學院藥學院,海南海口571101)
·醫(yī)學教育·
中藥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魏娜,康勝利,張小坡,靳德軍
(海南醫(yī)學院藥學院,海南???71101)
根據中藥學專業(yè)《中藥化學》學科特點,從教學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進行教學改革,包括課程的導入、作業(yè)的改革、PBL式教學的引入、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等方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中藥化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藥化學》是一門結合中醫(yī)藥基本理論,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運用化學及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藥化學成分的學科,是中藥學專業(yè)主干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可使學生掌握中藥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結構類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檢識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中藥所含有效成分的結構鑒定方法,了解各類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及中藥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一般方法,為從事中藥現(xiàn)代化的研究與新藥的研制奠定堅實的基礎[1]。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得有方,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最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組從教學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不斷探索研究、實踐新的教學模式,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筆者就教學組在《中藥化學》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進行總結,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依據。
教學是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知識能夠接受、消化并運用,從而轉化為自主學習的能力[2]。教師“導”的有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的熱情,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吨兴幓瘜W》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到的化學成分種類繁多,提取分離方法各不相同,得到有效成分的結構復雜,結構鑒定時圖譜數(shù)據量大,解析難度大,學生往往會產生畏懼感,這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事例、故事、實驗、數(shù)據等內容“導”入課程,增加課程吸引力,使學生能主動學習這門課程。如在講述強心苷這一章時,可以舉見血封喉的故事導入課程,該植物因其樹干流出的白色乳汁含有劇毒,古人用以涂箭頭獵獸,中箭后“見血封喉”而得名。那這些乳汁中究竟含有什么成分,為什么會具有這么強的毒性。其實乳汁中主要含有的毒性成分就是強心苷類化合物,引出主題,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達到了啟發(fā)教育的目的,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其次教師可以圍繞典型的中藥研究實例“導”入課程,使課程中每一章涉及的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知識點集中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而無需死記硬背。如生物堿這一章關于苦參的研究實例,以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的結構、性質展開影響生物堿堿性因素的講解,以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提取分離方法展開生物堿提取分離的講解,同時苦參中生物堿的提取也是中藥化學實驗項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知識點具體化,易于理解記憶。
最后還可以圍繞教師的科研課題“導”入課程,不但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而且還使學生了解目前學科的研究方向,初步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術,為學生在專業(yè)發(fā)展上提供空間。
總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傳統(tǒng)的作業(yè)模式“課后布置作業(yè)習題”。教師布置課后習題,學生按照要求回答后上交,由老師進行修改批閱。這樣既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學組在《中藥化學》課程作業(yè)的安排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確定了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每兩人一組,查閱感興趣的本學科相關研究領域的文獻,并仔細閱讀,分析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解決問題等,并將其制作成PPT上臺講解(每位教師帶領一個小組)。教師及學生共同評判給定作業(yè)分數(shù)。這樣的作業(yè)形式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并且鍛煉了學生查閱文獻、交流溝通、語言表達、協(xié)調配合等方面的能力,達到了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與傳統(tǒng)的以授課為主的學習模式相比在設計理念、實施方式、評估體系、實際效果等方面有根本的區(qū)別。目前,PBL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我國醫(yī)學教學模式的趨勢,在臨床應用較廣泛,在基礎教育中應用較少,尤其是在藥學教育中應用更少[3]。教學組以《中藥化學》實驗項目—大黃酸、大黃素提取分離鑒定為內容開展PBL教學,在實驗前,教師首先建議學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學生以20人為一大組,2人為一小組,對實驗方案進行分析、討論,確定實驗內容。其次,在實驗中,學生按照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展開實驗,并且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是否能達到預期的實驗目標。最后,在實驗結束后,以大組的方式進行討論,根據各小組的結果與目標,分析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實驗項目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討論方式,有助于學生對自己思維模式進行總結和分析,還改變了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僅僅把現(xiàn)有的知識教授給學生,而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他們對知識的層面僅僅停留在現(xiàn)在,那么未來呢?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培養(yǎng)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機,使他們產生繼續(xù)學習的愿望,要通過方法論教學,介紹學習方法和策略,使學生掌握繼續(xù)學習的技能,能夠卓有成效地學習。這實際上是一個培養(yǎng)學習者綜合分析、抽象概括、分類歸納、系統(tǒng)化的多項思維方式的活動。《中藥化學》知識系統(tǒng)性強,每一章介紹一類中藥化學成分,但結構類型繁多,知識點分散,學生難于把握,教師在教學中及時將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找出共性與個性的問題[4]。
如本課程的講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醌類、黃酮、苯丙素類,將這三類成分的結構、性質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結構、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第二階段:萜、三萜、甾體,通過它們在生源途徑上的共性,輕松地掌握復雜的三萜與甾體類的結構特點。最后將生物堿類作為獨立的一章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與學習方法能讓學生掌握事情的規(guī)律,抓住事情的本質。同時也將本學科知識與相關學科聯(lián)系,注重知識體系的形成,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歸納、總結是一種合理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不但使教學更有系統(tǒng)性、重點性,還有意識地滲透了學習的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總之,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學組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論在理論課程還是在實踐課程都大膽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種獲取知識的途徑。
[1]匡海學.中藥化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1.
[2]李建輝.知識內化為能力—大學教與學的本質問題[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1,20(4):4-6.
[3]才謙.《中藥化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的設想[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12):213-215.
[4]阮洪生.《中藥化學》理論教學方法探討[J].中醫(yī)藥導報,2010,16 (2):89-91.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1.057
R284
A
1003—6350(2012)11—135—02
2012-01-11)
魏娜(1980—),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講師,碩士。E-mail:weina-0613@163.com